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3 07:3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是
A.生产队责任制 B.互助合作制 C.乡镇负责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
①政府指挥企业经营
②分配制度“大锅饭”
③经营承包责任制
④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公私合营 B.土地改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以下对联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
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首次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初步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6.规定:“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该规定出自于(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力下放给农民。”下列内容能够体现邓小平同志主张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政企职责不分,企业有自主权
B.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不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D.增强企业活力
9.新中国成立后,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所以老百姓高兴的说:“当年喜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两次“分田”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土地改革;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行土地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目的都是( )
A.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 D.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1.小岗是原安徽省以讨饭闻名的凤阳县最穷困的一个生产队,但是从有一年开始,小岗人开始告别饥荒,过上了日渐富足的日子。你知道这是因为:( )
A.风调雨顺 B.应用良种
C.对外开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下列各项中,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特点的是
①分配制度“大锅饭” ②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企业经营好,职工收入就多 ④政企职责不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了
报刊 文章
《农村工作通讯》 《分田单干必须纠正》
《湖南日报》 《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
《湖北日报》 《紧紧扎起社会主义篱笆,绝不让安徽资本主义毒液蔓延》
《大众日报》 《不容开历史倒车》
A.包产到户受到农村群众的欢迎 B.分田到户得到普遍推广
C.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阻力 D.包产到户的成效不大
1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形成的经济格局是
A.公有制经济结构 B.多种所有制成份的结构
C.私有制经济的结构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15.1978年秋天,小岗村将生产队的田地分给各家各户,实行包产到户;2006年1月,一些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宣布要将土地合并,集中办农场、搞养殖和旅游开发等。材料说明( )
A.分田到户已阻碍经济发展 B.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变化
C.农村经济体制要适时调整 D.村民自治得到具体落实
二、简答题
16.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有何共同意义?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7.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满足广大由农民的迫切需求,我国开展了什么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改革中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
(2)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请你献计献策。
18.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智慧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
(1)请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
帝王之道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2)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
探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粮食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1949—1989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拆线图。
(3)说出引起A点(注:1959年)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历史事件,分析引起B点之后粮食产量变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三、综合题
19.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庆祝活动,根据问题回答。
(感动中国)
材料:“你认为升起来的仅仅是一块红布么”
——林志远
(1)你怎样理解林志远所说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多彩中国)
(2)“金色贛鄱”上的井冈山、“美好安徽”上的凤阳小岗村和“多彩贵州”上的遵义这三个地点分别有何寓意?
(英雄中国)
(3)某校以“我最敬佩的时代英雄”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纪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而做出伟大贡献的人,请你列举一例,并说明他(她)值得你敬佩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材料三:(图)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依据材料一中的这部法律,我国进行了什么改革?材料二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与探索中的哪些失误有关?材料四中的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三中的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回顾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21.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能力。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政权建立)是维护政党利益的根本保证。请在下面的方框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并简述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
(2)(体制改革)是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在哪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和城市的具体体现分别是什么?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3)(道路确立)是推动革命或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请分别写出中国在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的特色道路。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内改革在农村推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故D符合题意;生产队责任制、互助合作制、乡镇负责制出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之前,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经营承包责任制、④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特点,③④符合题意;①政府指挥企业经营、②分配制度“大锅饭”是计划经济下企业的特点,①②不符合题意。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C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1984年以后的企业改制中,出现建立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发行股票的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同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因此,为题干中的企业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故选C。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中的 “联产承包”则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自主权”指的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因此反映的事件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联产承包展新貌,自主经营显生机”。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 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选项B.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选项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在视察过程中,他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选项C符合题意;1987 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A排除;党的十八大,初步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B排除;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C。
6.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因此该规定出自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选项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A排除;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排除;1950年,在新解放区,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D排除。故选C。
7.D
【详解】
根据材料“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力下放给农民”结合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的自主权交给农民,改变产品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极大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D项正确;通过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与材料“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力下放给农民”的信息不符,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主要发生在我国三大改造时期,主要是把农村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是我国历史上“左”倾错误泛滥的时期,没有调动人民的积极性,C项错误。
8.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当年喜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改革开放之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因此两次“分田”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实行土地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选项D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与 “分田翻身当家作主”内容不符,ABC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项正确,排除A项;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逐步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从经济特区建立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逐步适应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旨在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并不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根据“小岗人开始告别饥荒,过上了日渐富足的日子”可得出是改革开放后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农村面貌,D项正确;AB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
分配制度“大锅饭”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故①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故②③正确;企业经营权集中在政府手中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特点,故④错误。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可知,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但却受到抵制、批判,体现出改革面临着巨大的艰难和阻力,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一些宣传工具抵制、批判“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不是说群众的欢迎、分田到户得到普遍推广,排除AB两项;事实上,1980年,包产到户的成效很大,排除D项。选C项。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详解】
1978年小岗村分田到户是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进行调整,2006年合并土地是因为随着生产力发展,分田到户的做法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体制调整,C正确;分田到户在当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A错误;两次土地政策调整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B错误;村民自治是民主政治发展,题干属于经济建设。D错误。综上故选C。
16.调整: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共同意义:这些变革大都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因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问题一: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问题二:结合所学可知,建国以来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重大变革,其中有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但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外,这些变革大都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因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问题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的变革和调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17.(1)土地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国家给与优惠政策,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村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满足广大由农民的迫切需求,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三亿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给与优惠政策,重视三农问题,对农村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18.(1)春秋时期铁农具;唐朝曲辕犁、筒车;宋朝秧马。(答出两种即可)
(2)轻徭薄赋,不误农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唐朝发明的曲辕犁和筒车;宋朝秧马都是我国古代劳动工具的改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是轻徭薄赋,不误农时。影响是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前后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年之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引起B点之后粮食产量变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
19.(1)它意味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小岗村: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农村改革拉开序幕
遵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王进喜等;原因: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大庆石油的开采做出贡献。(符合时代要求的英雄人物即可)
【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升起来的不仅仅是五星红旗,意味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金色贛鄱”上的井冈山,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美好安徽”上的凤阳小岗村,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农村改革拉开序幕;“多彩贵州”上的遵义召开过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结合所学可知,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许许多多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我最敬佩王进喜;原因: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为大庆石油的开采做出贡献。(符合时代要求的英雄人物即可)
20.(1)土地改革。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我国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策的制定应实事求是,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围绕以上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因此这是土地改革。第二问:分析数据可知,到196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存栏数都明显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以至于忽视了客观的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泛滥,导致经济失误。第三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一问:材料三反映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材料综合反映了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几次改革,这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它启示我们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
21.(1)北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答出意思相近的两点即可)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革命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详解】
(1)依据图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依据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体现的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的改革重点是对国有企业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此后,中国人民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最后建立了新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