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4 10:0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一单元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一、古代文明的扩展
1.人类文明的产生
产生过程
(1)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生产力低下。
(2)农耕和畜牧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3)农业的发展,促使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并促进了交换和贸易。
(4)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2.古代文明扩展的表现
(1)古代埃及文明的扩展
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张,鼎盛时期还曾达到两河流域,并与西亚地区的大国争霸。
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第18王朝法老图特摩斯三世
卡迭石之战《银板合约》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合约
赫梯战车部队
古巴比伦王国: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把势力伸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帝国:不仅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而且一度征服埃及,建立了历史上空前的大帝国。
农耕文明——武力扩张
(2)古代西亚文明的扩展
(3)古代希腊文明的扩展
材料一:古代希腊人以移民方式扩大影响。他们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 在200年左右的时间里,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的广大地区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史料二: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史料三: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柏拉图
依据上述材料概况希腊文明扩展的方式、原因、条件、区域范围与特点。
①扩展方式: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黑海周边殖民扩展。
②扩展条件:利用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
③扩展原因:古希腊自然地理和工商业为主的经济需求;城邦小国寡民,资源少,人口过剩;城邦政治斗争的产物;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兴起。
④殖民范围:他们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西班牙,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城邦国家。
⑤特点:沿海岸线建城邦,呈线状分布。
1、波斯帝国
公元前 6 世纪
崛起时间
兴起于伊朗高原,征服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征服与扩张
衰亡
公元前 4世纪末,被马其顿灭亡
二、古代世界的帝国
材料一: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材料二:大流士王说:下列诸省区:波斯、埃兰、巴比伦、亚述、阿拉伯、埃及、沿海诸地、萨迪斯、伊奥尼亚、米底亚……总共23个省区归属于我,我成了诸省区之王。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每一行省均需向中央缴纳实物税或货币税 (用白银交付),贡赋额由中央划定。同时还实行包税制,繁重的赋税由包税人承包。—— 《税收大辞典》
材料四: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 ——教材P9
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波斯帝国的什么制度?
史料探究
1.君权神授:王权与神权同源; 2.行省制:总督与军事长官互制;
3.税收制:实物税与货币税并用; 4.官僚制:波斯人为官
2、马其顿帝国
公元前4世纪末
崛起时间
打败波斯,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 后向东扩张征服印度河流域
征服与扩张
衰亡
帝国分裂为三个希腊化国家
马其顿
埃及
小亚细亚
两河流域
军事东征
文化东扩
文明交流
地跨欧亚非三洲
3、孔雀帝国
公元前3世纪
崛起时间
初步统一南亚地区
征服与扩张
政治与思想统治
实行君主制,佛教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世界性宗教
阿育王
公元1—2世纪
崛起时间
先后征服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海,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
征服与扩张
4、罗马帝国
罗马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01年
控制西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
征服东地中海
4世纪末帝国分裂,5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走向衰亡
日耳曼人
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灭亡
奴隶制:古罗马奴隶制,是指在古罗马时期的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奴隶须为奴隶主干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奴隶一般来源于战俘、被占领地区原住民、或从非洲等地方拐卖到奴隶市场的人。他们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主要生产者,他们担任繁重的工作,如农耕、开矿、放牧等,甚至被送至角斗场。
概念阐释
史料解读
(1)结合材料一、二思考:罗马帝国达到这样的繁荣得益于什么?
(2)结合教材思考:罗马奴隶制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1)地中海优越的地理位置,贸易的发展,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奴隶和广大平民的辛勤劳动。(2)积极影响是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为罗马扩张奠定了经济基础。消极影响就是外族奴隶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
史料一: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晏绍祥《世界上古史》
史料二:奴隶劳动被广泛应用于矿山、大作坊、和农业中。田间劳动的奴隶白天戴着脚镣种地,夜间被关在像地牢一样的屋子里;矿山奴隶系着铁链,在兵士的监督下劳动。 ——《世界历史》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由西亚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 由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由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阅读课本12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分类叙述古代文明向外传播表现、方向地域,个别的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2.基于以上所学,概括不同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总趋势。
古代埃及和希腊的雕刻
1.文明的交流
三、文明的交流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 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
腓尼基字母
阿拉玛字母
1.文明的交流
领 域 传 播 途 径
农耕技术 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
冶铁技术 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
神话故事 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雕刻艺术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字母文字
腓尼基字母向东演化成阿拉玛字母,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多种字母
腓尼基字母向西演化成希腊字母,后再演化为拉丁字母,成为欧洲几乎所有字母的源头
方式:①武力扩张带来的交流和推广;②和平交流、友好往来的方式相互交流学习;
总趋势:彼此间的交流不断增多,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1.文明的交流
希腊式建筑见证着文明的交流
2.中西方交流——丝绸之路
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东汉的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此后,罗马商人不断东来,与中国进行贸易。
文明相互交流,融合,传承,发展
2.中西方交流——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的多种方式
军事冲突
和平方式
罗马军事扩张
亚述军事扩张
文字、技术、贸易等多个方面
请在此输入标题
课堂小结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农耕文明的扩展:古埃及、古西亚
海洋文明的扩展:古希腊
早期帝国:赫梯、埃及新王国、亚述
波斯帝国:疆域、政治制度
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政治制度
罗马帝国:疆域、政治制度、罗马的兴衰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文明传播:农耕、冶铁、神话故事、雕刻艺术、字母文字
中西方交流——丝绸之路
文明交流的多种方式
课堂检测
1.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发源地的最后一站()
A.黄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两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非文明古国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文明古国从东到西的顺序应该是:古代中国(发源于黄河流域)、古代印度(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因而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发源地的最后一站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孕育的古埃及属于非洲。综合分析,C符合题意。故选C。
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D.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结合所学知识:亚历山大东征是用战争冲突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马可 波罗来华是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3.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 阿拉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罗马共和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帝国的扩张。结合题目中“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帝国”可以判断是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灭亡后,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到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它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地中海成为其内湖,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选C。
4.“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广袤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2世纪时中国处于汉朝时期。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5.“—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答案】A
【解析】A.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方式,而亚历山大东征则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暴力冲突方式。所以,人类的交往有战争冲突与和平交往,故A符合题意;BCD.这三项都不能全面概括主题,故排除BCD。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