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科目 第3课《东北民间剪纸》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习有关民间剪纸艺术的知识,观察感受民间美术的特性,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欣赏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活动和学习民间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方法,完成剪纸作品一件,表现节日的喜庆心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 了解剪纸艺术的表现技法与特点。
教学难点 剪纸刀法的灵活运用以及作品如何表达喜庆吉祥的气氛。
教法学法 欣赏法、示范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多媒体运用
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展示过年的喜庆活动。
2、提问:春节期间人们是进行哪些活动表现喜庆吉祥的气氛? 学生回答:舞狮子、贴春联、包饺子、贴窗花······3、导入剪纸,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
剪纸概述 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创造镂空图案的艺术。俗称“剪画”或“窗花”。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口传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剪纸艺术犹如一件尘封了几千年的稀世珍宝,今天就让我们慢慢拂去覆盖在它身上的厚厚尘土,去发现和品味它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2、剪纸的流派:北方剪纸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南方剪纸构图繁茂、精巧秀美。 多媒体课件
剪纸的表现手法 谐音法:“莲”同“连”、“鱼”同“余”;寓意法:寿星、百年好合。猜一猜:下面两幅剪纸作品表达了人们什么的情感呢?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喜上眉梢、鱼跃龙门。 多媒体课件
剪纸的表现技法 阳刻:即保留形体造型线条,剪去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如同篆刻的朱文。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效果紧凑明快,制作亦较方便。是单色剪纸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阴刻:制作方法与阳刻剪纸 ( https: / / baike. / doc / 306870.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相反。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其特点是黑白对比较强烈。阴阳刻结合:根据画稿虚实关系的需要,采用阴刻与阳刻相结合的方法,使画面效果更丰富。 多媒体课件
剪纸的基本装饰纹样 详讲月牙纹,视频展示月牙纹的剪刻方法,分析正确方法和错误案例;学生尝试月牙纹的剪刻方法。略讲锯齿纹、圆点纹、水滴纹、柳叶纹(花瓣纹)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下面的剪纸中,运用了哪几种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多媒体课件
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折——画——剪刻——完稿
作品欣赏 平面剪纸、立体剪纸、染色剪纸、套色剪纸 多媒体课件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装饰设计自己手中的剪纸形状,并剪、刻出来,完成一件喜庆吉祥的剪纸作品。 提出要求:剪、刻痕圆滑;纹样搭配适当
展示作品 学生自评,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这些民间艺术注定要烙在中华民族的生命里,传承是我们永远要走下去的路。这节课我们尝试了剪纸的剪刻方法,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民间艺术——中国结。请同学们做好课前准备,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