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溶解与乳化-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7.1溶解与乳化-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4 23:0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1溶解与乳化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 B.白酒
C.酸奶 D.苏打水
2.下列混合物中的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A.碘酒中的碘 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 D.生理盐水中的盐
3.厨房中的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 C.牛奶 D.食用油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雪碧”汽水
C.冰水混合物
D.糖水
5.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
B.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mL蒸馏水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D.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用水清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6.常见的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胡椒粉 B.味精 C.蔗糖 D.酒精
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化学资源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起吸附和消毒作用
C.水是一种常用溶剂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得到两种单质
8.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面粉
D.冰块
9.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原子构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就是燃烧
10.水是重要的溶剂。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属于溶液
B.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后,水的硬度能有效降低
C.要把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水分或降低温度
D.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4g,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gKCl
11.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及解释合理的是
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水蒸汽
C.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解于洗洁精
D.稀盐酸可除去铁制品表面锈迹,是因其能与氧化铁发生反应
12.通常状况下,下列方法中不能够加快固体物质溶解速度的是
A.溶解时不断搅拌 B.减少水的用量
C.溶解时给物质加热 D.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
1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
A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水搅拌,测温度
B 空气和呼出气体 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C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高锰酸钾和碘 加汽油搅拌,观察是否溶解
A.A B.B C.C D.D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制取的是(  )
A.混合物中至少含两种物质,则混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则碘酒属于溶液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1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几个事例,与乳化现象有关的是
A.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B.用酒精溶解中草药
C.用开水冲牛奶 D.用汽油洗涤油污
1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C.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D.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二、综合题(共6题)
17.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下列物质在水中能配成浅绿色溶液的是_____(填字母)。
A.氯化铁 B.氯化亚铁 C.植物油 D.铁粉
(2)区别软水和硬水,可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使天然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
18.据图回答下列实验的问题:
(1)图甲所示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_____。蜡烛的作用是_____,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面粉发生的这个变化是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图乙是氯化钠溶解的实验。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_____(填微粒符号)的形式存在。
在室温条件下,小明:①向100g水中加入5g氯化钠完全溶解;②在100g水中加入10g氯化钾也完全溶解。他得到的结论:氯化钾比氯化钠更易溶于水。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_____(写一条,下同),错误之处是_____,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反应后量筒中水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使瓶内气压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沿导管进入玻璃瓶。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
19.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1)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_____,净化后的水是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将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
A面粉 B冰块 C冰糖 D花生油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两个实验验证水的组成
①实验Ⅰ:点燃氢气前,应先_____,请你写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实验Ⅱ:往水电解器中加入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钠溶液(碳酸钠不参与反应,仅起增加水的导电性的作用),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_____,该试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的气体约为_____mL
20.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aCl能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NaCl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大。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关。
(3)净化水常用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起到过滤和______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
21.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的20% 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已知:Na2CO3 + CaCl2 = 2NaCl + CaCO3↓)。
(1)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的混合物过滤,所得滤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_____。
22.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洗漱时发现卫生间内铁质的置物架生锈了,铁生锈与______________有关,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醋酸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泥沙不溶于水,泥沙水不是溶液,故泥沙不能称为溶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
【详解】
。物质以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形式相互混合,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才是溶液。所以溶液都是澄清的,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面粉、牛奶、食用油都不能跟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不是溶液;白糖加入水中,能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
故选B。
4.C
【详解】
A、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液,不符合题意;
B、雪碧汽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溶液,符合题意;
D、糖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详解】
A.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氯化钠、量取水、溶解、转移,故A正确;
B.选择量筒时,选择量筒的量程要比量取体积的体积略大或相等,以避免误差过大,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50g×(1﹣16%)=42g
42g水的体积为:42g÷1g/mL=42mL,故B正确;
C.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C正确;
D.盛放溶液的试剂瓶应保持干燥,否则会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变小,故D错误。
故选:D。
6.A
【详解】
A、胡椒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此选项符合题意;
B、味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酒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B
【详解】
A、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化学资源,说法正确;
B、活性炭表面有疏松多空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活性炭没有消毒作用,说法错误;
C、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水是一种常用溶剂,说法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做单质,说法正确;
答案:B。
8.B
【详解】
A、花生油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A错;
B、白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故C错;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B。
9.C
【详解】
A、原子可以构成物质,但是物质可用由原子、离子和分子构成,故A不正确;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故B不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故C正确;
D、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灯泡发光,故D不正确。故选C。
10.D
【解析】A. 凡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B. 硬水是含可溶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吸附是除掉水中色素异味;,灭菌是除掉细菌病毒,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灭菌等净化后,不能使水的硬度能有效降低;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要把接近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蒸发水分或升高温度;D.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氯化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4g,那么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7gKCl。选D
11.D
【详解】
A、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不符合题意;
C、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不符合题意;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氧化铁),是因为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
12.B
【详解】
A、溶解时不断搅拌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
B、减少水的用量可以减少物质溶解的质量,但不改变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错误;
C、加热能够加快构成物质的微粒的运动速度,从而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
D、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增大了物质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选项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
A.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搅拌,测温度,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可以鉴别,选项A正确;
B.向空气和呼出气体分别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均会熄灭,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
C. 取样,分别加入等质量的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蒸馏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鉴别,选项C正确;
D. 向高锰酸钾和碘分别加汽油搅拌,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碘能溶于汽油,所以可以鉴别,选项D正确。
故选:B
14.B
【详解】
A、混合物中至少含两种物质,但是混合物不一定含有两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故A错。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碘酒均一稳定还是混合物,故碘酒属于溶液,B正确。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是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液化气化,C错误。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D错误。
故选:B。
15.A
【解析】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正确; B、用酒精溶解是利用中药中成分能溶解于酒精的性质,错误;C、用开水冲牛奶形成的是乳浊液,不是乳化原理,错误; D、汽油可洗去油渍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错误。故选A。
16.C
【详解】
A.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反应后气体减少,此选项错误;
B.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稀硫酸反应,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此选项错误;
C. 2H2O22H2O + O2↑,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溶剂水,反应时又生成了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多,此选项正确;
D.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饱和石灰水中的一部分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由于饱和石灰水中溶剂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液质量减少,此选项错误。故选C。
17.B 肥皂水 煮沸
【解析】
(1)氯化铁溶于水,形成黄色溶液;氯化亚铁能溶于水形成浅绿色溶液;植物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铁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2)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软水中这些离子含量较少,把肥皂水加入两种水中会发现,软水中泡沫丰富而硬水中几乎没有泡沫,因此通常使用肥皂水就可以方便地区别硬水和软水;加热硬水,溶解在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会以沉淀的形式析出,从而使硬水软化。
18.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点燃面粉(或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容器内缺少氧气 化学变化 加速食盐的溶解 Na+、C1- 溶剂质量相同 没有达到饱和状态 反应物 铁生锈消耗玻璃瓶中的氧气 19%
【详解】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实验中吹散面粉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容器,并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蜡烛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最终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缺少氧气,面粉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加速食盐的溶解,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消失”在水中,是因为氯化钠在溶液中以Na+、C1-的形式存在;比较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固体物质的质量,他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有溶剂的质量相同,错误之处是没有达到饱和状态,错误导致了实验结论的不可信。
(3)如图丙,装置中暖宝宝贴主要成分为铁粉,玻璃瓶容积为220mL,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水的总体积为58mL,实验中水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暖宝宝中的铁粉与集气瓶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所以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反应物;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流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58-20)mL=38mL,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220-20)mL=200mL,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9.活性炭 混合物 C 验纯 氧气 20
【详解】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自来水净化天然水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试剂X可以用活性炭,净化后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是混合物;
(2)冰糖能溶于水,形成溶液,而面粉、花生油都不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形成溶液;冰块和水是同一种物质,不是溶液,故填:C;
(3)①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要进行验纯,以防爆炸;氢气燃烧生成水,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与负极相连,是氢气,玻璃管b与正极相连,是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管内产生约10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20mL气体。
20.b a 溶剂种类 温度 吸附 蒸馏
【解析】
(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蔗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植物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2)水和植物油属于溶剂种类不同,热水和冷水温度不同,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和温度有关;(3)活性炭的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在净水器中能起到过滤和吸附作用;从盐水中获得饮用水,可采取的方法是蒸馏。
21.B中溶液倒吸进入A中,且出现浑浊 NaCl、NaOH
【解析】
(1)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左边集气瓶中的气压减小,打开止水夹后,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观察到的现象是:氯化钙溶液流入左边集气瓶中,并且溶液变浑浊;(2)反应后将集气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存在的溶质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OH、 NaCl。
22.元素 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乳化 吸附 煮沸 水和氧气 刷油漆或制成不锈钢等
【解析】
(1) “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元素;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使用洗洁精轻松除去了碗碟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功能; (2)活性炭能吸附颜色和异味,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3)硬水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常用通过加热煮沸可以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发生反应以水垢的形式析出,形成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软水; (4)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可以在铁制品表面刷漆或制成不锈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