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有机物的常识-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1有机物的常识-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5 08:5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有机物的常识
一、选择题(共16题)
1.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常用的消毒用品(或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75%乙醇(C2H5OH)
B.84消毒液(NaClO)
C.氯仿(CHCl3)
D.过氧乙酸(C2H4O3)
2.属于有机物的是
A.CH4 B.CO C.CO2 D.H2CO3
3.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放置的两容器中盛有等体积的酒精和水两种液体.几天 后,两者的体积都明显减少,且酒精比水减少得多.由此现象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与水都能挥发 B.酒精比水易挥发
C.酒精的熔点比水低 D.酒精的沸点比水低
4.碳酸钠(化学式是Na2CO3)俗称纯碱,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原料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
A.有机物 B.混合物 C.碱 D.盐
5.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对应正确的是
A.乙醇——白酒 B.硫酸铜晶体——胆矾 C.碳酸氢钠——苏打 D.氧化钙——熟石灰
6.“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俗语,体现了乙醇具有的性质是(  )
A.还原性 B.氧化性 C.可燃性 D.挥发性
7.消毒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生活中我们常用的消毒剂分别有:75%医用酒精(C2H5OH)、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2O2)等,下列关于这些消毒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上述三种物质都是有机物 B.过氧化氢分子中不含氧分子
C.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D.75%医用酒精中溶剂为水
8.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乙酰氨基苯苯是一种氧化物
B.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
C.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对乙酰氨基苯酚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9.分类可以方便大家更有序的研究物质,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石油,煤,氢气——化石燃料 B.盐酸,生理盐水,白酒——溶液
C.干冰,葡萄糖,蛋白质——有机物 D.纯碱,烧碱,熟石灰——碱
10.可利用甲烷与二氧化氮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减缓空气污染,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微观示意图为
B.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是有机物
C.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该反应中NO2与N2的质量变化之比等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11.科学家采用“组合转化”技术,可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微粒所表示的物质中氧化物有2种
B.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4
D.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单质:水银、铁水 B.有机物:碳酸、甲烷
C.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生铁 D.盐类:烧碱、纯碱
13.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醇是有机化合物
B.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C.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
D.甲醇中能溶于水
14.“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盐:氯化银、氯化钠、盐酸
B.有机化合物:甲烷、一氧化碳、涤纶
C.氧化物:二氧化硫、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D.氮肥:硫酸钾(K2SO4)、硝酸钠(NaNO3)、尿素[CO(NH2)2]
15.下图是甲转化为戊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转化①中原子和分子数目都不变 B.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戊
C.转化②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1:1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1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类别 物质
A 合金 钢、焊锡、生铁
B 盐 食盐、火碱、生石灰
C 有机物 甲烷、乙醇、葡萄糖
D 腐蚀性物质 浓硫酸、氢氧化钠
A.A B.B C.C D.D
二、综合题(共6题)
17.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储量丰富,热值高,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被称作“未来的能源”。
(1)可燃冰通常出现在深海海底以下数百至一千多米的沉积层内,据推测可能是地层断裂导致气体逸出,上升的气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而形成。基于以上信息可知,影响可燃冰形成的因素可能是气源、压强和________。
(2)可燃冰开采不当,会对地球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如大规模的海底滑坡、大量甲烷逃逸到大气中等。甲烷气体进入大气会带来严重的________,造成全球气温上升。
(3)现在普遍认为可燃冰的化学式是CH4·8H2O,请列式计算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18.可燃冰是一种在海底储量巨大的清洁能源,对可燃冰的研究方兴未艾。
(1)探究可燃冰的组成。
将可燃冰加热到20℃以上,发生分解,生成甲烷气和水。
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_____;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开采和利用可燃冰。
方法一:热解法
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
①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_______。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
方法二:置换法
将二氧化碳通入海底可燃冰层中,在海水的高压下,二氧化碳和可燃冰中的水结合,形成水合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甲烷气。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反应如上图所示。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
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预防病毒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还要做好消毒工作。请按要求填空:
(1)一次性医用口罩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它是由专业两层纤维无纺布和中间一层熔喷布,经超声波焊接而成,能像滤纸一样起到___________(填一种实验操作名称)作用。
(2)生活中我们使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等物品消毒的正确方式是___________(填“擦拭”或“喷洒”)。
(3)下图是酒精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酒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过氧乙酸(CH3COOOH)也是常用消毒剂,常用于校园环境消毒。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制备过氧乙酸的一种模拟流程如下(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
①认识过氧乙酸:它___________氧化物(填“是”或“不是”)。
②制备过氧乙酸: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浓硫酸在反应前后___________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下列关于过氧乙酸使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
B.环境消毒,浓度越大越好
C.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
D.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
20.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1)把750mL酒精加入250mL水中,充分混合后发现溶液体积略小于1000mL;打开酒精试剂瓶盖时能闻到酒精的气味,上述现象体现出分子的性质为___________。若所配制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大于75%,则可能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写1点)。
(2)将酒精溶液提纯为无水乙醇时,常加生石灰除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写出操作步骤、现象)___________。
(4)如图是康康所做的与酒精有关的实验,该实验说明: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___________不同。
(5)实验室有一瓶含杂质的氯酸钾。康康利用该药品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杂质不参加反应)。氯酸钾样品的质量为18.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4.5g,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8.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其操作注意事项为__________(答1点)。
②计算受热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__________(精确到0.01g)。
21.在中医诊所里,王同学看到老中医用“酒火疗法”为患者治疗,发现白酒竟然能够被点燃。医生告诉她:酒精体积分数较大(即度数较高)的白酒才能被点燃。王同学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L酒精的水溶液中含75mlL酒精)代替白酒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能被点燃的酒精溶液的最小体积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酒精(C2H5OH)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挥,易燃烧,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②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忽略不计。
(实验探究)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50mL、20mL、10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
(1)用75%酒精溶液配制10mL60%的酒精溶液。实验时,最好选用_____mL量筒,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____________。
(2)在室温(20℃)时,王同学按上述方法配制了体积分数为50%、40%、30%、20%的酒精溶液各10mL,分别倒入蒸发皿中,点燃,观察。实验结果如下表
酒精体积分数 50% 40% 30% 20%
观察到的现象 可燃 可燃 不可燃 不可燃
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20℃),张同学在王同学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为35%的酒精溶液不能被点燃,李同学则不同意张同学的观点,你认为李同学的不同意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4)拓展应用
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易被点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乙醇汽油就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燃料。国家决定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C.每个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C:H:O=12:3:8
22.铁触媒是工业合成氨的催化剂,主要成分为Fe3O4。用下列装置对铁触媒的制备进行研究。取48.00g铁红置于装置A中,控制不同的温度对其加热,测得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如表。
表:装置B和C的质量变化
温度/℃ 装置B/g 装置C/g
室温 300.00 400.00
550 300.45 400.55
600 300.90 401.10
650 301.80 402.20
资料:加热到500℃以上,Fe2O3和CH4开始反应,生成铁的其他氧化物、CO2和H2O。温度高于700℃,生成Fe。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______。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需通入CH4,加热前通CH4的目的是______。
(3)加热到650℃时,装置A中剩余固体为FeO和Fe3O4的混合物,则两物质的质量比m(FeO):m(Fe3O4)=______。
(4)用铁红制取铁触媒,装置A应控制的适宜温度为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物,但是有些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性质,不属于有机物。乙醇、氯仿、过氧乙酸等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而84消毒液(NaClO)不含碳元素,不属于有机物。故选B。
2.A
【详解】
含碳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但CO、CO2、碳酸及其盐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故选A。
3.C
【详解】
由实验现象可知,酒精比水易挥发;酒精与水都能挥发;酒精比水易挥发,故酒精的沸点比水低,但不能说明酒精的熔点比水低。 故选C。
4.D
【详解】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D。
5.B
【解析】
乙醇的俗称是酒精;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或蓝矾;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氧化钙俗称生石灰。
6.D
【详解】
“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微观上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从宏观上,体现了乙醇具有挥发性。
故选:D。
7.A
【详解】
A、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H2O2)均不含碳元素,二者均不属于有机物,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有氧分子,说法正确;
C、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次氯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所以氯元素为+1价,说法正确;
D、75%医用酒精中溶剂为水,说法正确;
故选:A。
8.A
【详解】
A、氧化物中只含有两种元素,而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符合题意;
B、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8+1×9+14+16×2=151,不符合题意;
C、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8):(1×9):(14×1):(16×2)=96:9:14:3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式可知,对乙酰氨基苯酚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A。
9.B
【详解】
A、石油,煤,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氢气不属于化石燃料,故A错误;
B、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盐酸,生理盐水,白酒均属于溶液,故B正确;
C、葡萄糖,蛋白质属于有机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故C错误;
D、烧碱,熟石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D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由氮气分子的构成可知,一个氮气分子含两个氮原子,氮气的微观示意图为,说法正确;
B、五种物质中只有甲烷一种是有机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碳、水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无机物,氮气属于单质,说法正确;
C、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说法正确;
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反应中参加反应的NO2与生成的N2的分子数比为2:1,则该反应中NO2与N2的质量变化之比等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之比,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1.C
【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微粒所表示的物质中H2O、2CO2都是氧化物,氧化物有2种,故A正确;
B、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故B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故C不正确;
D、由微粒的构成可知,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故D正确。故选C。
12.A
【解析】
A、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水银、铁水都是单质,正确;B、有机物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碳酸不是有机物,错误;C、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冰水共存物是水的一种状态所以不是混合物,错误;D、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烧碱是氢氧化钠不是盐类,错误。故选A。
13.B
【详解】
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所以甲醇是有机物;甲醇是由甲醇分子构成,其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甲醇的化学式为CH3OH;甲醇与乙醇相似,都易溶于水。选B
14.C
【详解】
A、盐酸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虽含有碳元素,但具有无机物的性质和特点,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硫、氧化钙、四氧化三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D、硫酸钾(K2SO4)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5.B
【详解】
A.由图可知,转化①反应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数目都不变,正确;
B. 甲化学式为C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戊化学式为C2H4O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转化②中还会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丁的质量比为(44×2):8=11:1,正确;
D.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该过程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C2H4O2,正确。
故选B。
16.B
【详解】
A、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合金,故A正确;
B、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属于混合物;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故D正确。故选B。
17.温度 温室效应 7.5%
【详解】
(1)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相互作用能够形成,因此影响因素还有温度;
(2)甲烷是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会造成温室效应;(3)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8.
(1) CH4 25% 10%
(2) 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 温室效应加剧 化合反应 C、H2
【分析】
(1)
①已知甲烷分子中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且碳和氢的原子比为1:4。则甲烷的分子式是CH4;甲烷分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CH4;25%。
②可燃冰可以看作是1个分子的甲烷和8个分子的水结合而成。计算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其中甲烷所占的质量分数,故填:10%。
(2)
①将可燃冰在海底加热,使其分解成甲烷,再通过管道将甲烷气输送到海面上。热解法是一种高能耗的开采方式,原因是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故填:海底温度较低,在海底加热可燃冰,使其分解成甲烷,消耗能量高
②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3倍。热解法开采可能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温室效应加剧,故填:温室效应加剧。
③水和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水合二氧化碳。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④甲烷是清洁燃料和化工原料。高温下甲烷分解为碳和氢气两种单质,单质的化学式是C、H2,故填:C、H2。
19.
(1)过滤
(2)擦拭
(3) 分子
12:3:8
(4) 不是
质量
B
【分析】
(1)
滤纸起到的作用是过滤,故填过滤。
(2)
使用酒精消毒最有效的方式是擦拭。
(3)
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酒精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2:3:8。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4)
①过氧乙酸含有3种元素,不是氧化物。
②反应③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和乙酸,生成物是过氧乙酸和水。因生成物无硫元素,所以可以确定浓硫酸是催化剂。所以化学方程式为。浓硫酸是催化剂,所以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③A.过氧乙酸具有可燃性,遇热、遇碱易分解,所以应低温、避开火源贮存,正确。
B.环境消毒,不是浓度越大越好,错误。
C.过氧乙酸具有酸性、腐蚀性,谨防溅到眼睛和皮肤上,正确。
D.过氧乙酸具有腐蚀性(尤其是对金属),所以最好不要用金属容器盛放,正确。
故选B。
20.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量酒精时仰视读数。(或其他合理答案) CaO + H2O = Ca(OH)2 点燃酒精灯,将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有白色物质产生 溶解性 C2H5OH + 3O2 2CO2 +3H2O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或其他合理答案) 12.25 g
【详解】
(1)把750mL酒精加入250mL水中,充分混合后发现溶液体积略小于10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打开酒精试剂瓶盖时能闻到酒精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若所配制酒精溶液的体积分数大于75%,则可能的原因是量取酒精时,仰视读数,造成实际量取的酒精比读数大,或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造成实际量取的水比读数小;
(2)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将酒精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若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判断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4)据图可知,相同条件下,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在酒精中全部溶解,说明相同条件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或溶解能力)不同。
(5)①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 + 3O2 2CO2 +3H2O,用酒精灯给盛有氯酸钾的试管加热时,应注意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要先预热,在集中对药品加热,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分,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等。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8.5g+4.5g-18.2g=4.8g,
设生成4.8g氧气,需要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解得=12.25g
答:生成4.8g氧气,需要分解的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21.10 将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齐平 C2H5OH+3O22CO2+3H2O 张同学没有进行实验,没有实验数据,不能判定出浓度为40%~30%酒精能否被点燃 酒精挥发,水分残留 B、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乙醇的性质和乙醇汽油的相关知识。
(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10mL60%的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指每100mL酒精水溶液中含75mL酒精)且提示两种液体混合时,分子间隔不同对混合后的总体积有影响,但对本实验的影响很小,也就是本题体积是可以直接相加的。
设需要的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体积为x
10mL×60%=75%x
x=8mL
则水的体积为10mL-8mL=2mL
①由于量取的液体分别为8mL和2mL,所以最好选用 10 mL量简,使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点燃,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3O2点燃2CO2+3H2O;
(3)张同学没有进行实验,没有实验数据,不能判定出浓度为40%~30%酒精能否被点燃。
(4)拓展应用
①未盖灯帽且久置不用的酒精灯,常常不易被点燃。其原因是酒精挥发,水分残留,酒精的浓度降低;
②A、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属于混合物,错误;B、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它不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还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正确; C、每个乙醇分子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12×2:1×6:16×1=12:3:8,所以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2:3:8,正确。故选BC。
22.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或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甲烷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影响测定结果)
(3)27:29
(4)600℃
【分析】
(1)
做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组装好装置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在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保证可燃性气体的纯度,因此在加热前通入 甲烷,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填: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或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甲烷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影响测定结果)。
(3)
铁红被甲烷还原为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每个甲烷分子可夺取铁红的4个氧原子生成两个水分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在650℃时,生成水的质量为301.8g-300.0g=1.80g,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02.2g-400.0g=2.2g,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碳原子守恒可得,设参加反应的甲烷的质量为x,
第一步反应为:
第二步反应为:
剩余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46.40g-23.20g=23.20g,氧化亚铁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比为20.60g:23.20g=27:29。故填:27:29。
(4)
制铁触媒让反应停留在第二阶段,尽量不发生第二步,即消耗0.40g甲烷时,产品纯度最高,此时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由表格数据可得:此时对应的温度是600℃,故填: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