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 2021-2022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03 10:4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
一、单选题
1.下面是果果8~14岁每年生日时的体重统计表。要表示果果的体重变化情况选用(  )更合适。
年龄/岁 8 9 10 11 12 13 14
体重/kg 23 27 30 33 35 42 45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2.如果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A.折线 B.复式折线 C.条形 D.复式条形
3.如图所示的图象表示斑马和长颈鹿的奔跑情况,下面的说法不符合这个图象的是(  )
A.斑马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比例
B.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
C.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
D.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
4.小军从家出发去书店买书,当他走了大约一半路程时.想起忘了带钱.于是他回家取钱,然后再去书店,买了几本书后回家.下面(  )幅图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小军的行为.
A.
B.
C.
5.要反映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选择(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二、判断题
6.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  )
7.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  )
8.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清晰地看出数目的变化趋势。 (  )
9.画折线统计图的第一步是画出横轴和纵轴。 (  )
三、填空题
10.折线统计图分为    和    两种.
11.要反映蒜苗生长情况,应选择    统计图.
1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能表示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    。
13.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    .
14.如图描述了小明放学回家的行程情况,请根据如图回答如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路上逗留了    分钟.
(2)小明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行    米.
四、解答题
15.
(1 )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出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2)有一种植物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3)小锌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16.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这幅统计图的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什么?
(2)这幅统计图反映出松树岭乡植树情况的趋势是怎样的?(填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
(3)哪一年植树的数量增加的最快?
(4)从2000到2004年,平均每年植树多少棵?
(5)哪些年植树的棵数超过了这几年的平均数?(按横轴年份的顺序填写)
五、作图题
17.下面是甲、乙两个商场上半年销售服装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甲商厂 500 340 200 300 260 580
乙商厂 400 200 100 250 400 540
18.造纸厂2017年各季度新闻纸产量如下:第一季度300吨,第二季度400吨,第三季度400吨,第四季度550吨。
(1)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2)第    季度的产量最高,是    吨。
(3)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吨。
(4)第    季度到第    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解答即可。
【解答】解:下面是果果8~14岁每年生日时的体重统计表。要表示果果的体重变化情况选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年龄/岁 8 9 10 11 12 13 14
体重/kg 23 27 30 33 35 42 45
故选:B。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2.【分析】(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看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比较清楚地反映出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数量关系;据此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如果比较两个城市一周气温变化的情况,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故选:B。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折线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3.【分析】根据图象对各选项进行依次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A、因为12÷10=1.2千米,24÷20=1.2千米,…,即斑马奔跑的路程÷奔跑的时间=斑马速度(一定),所以奔跑的路程与奔跑的时间成正比例;
B、由图象可知:长颈鹿25分钟跑了20千米;
C、由图象可知:斑马比长颈鹿跑的快,所以C选项长颈鹿比斑马跑得快,说法错误;
D、由图象可知:斑马跑12千米用了10分钟;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根据图象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离家的距离是随时间是这样变化的:
(1)先离家越来远,到了最远距离一半的时候;
(2)然后越来越近直到为0;
(3)到家拿钱有一段时间,所以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为0;
(4)然后再离家越来越远,直到书店;
(5)在书店买书还要一段时间,所以离家最远的时候也是一条线段;
(6)然后回家直到离家的距离为0.
【解答】解:符合小军这段时间离家距离变化的是C.
故选:C。
【点评】本题需要考虑到在家和在书店都有一段时间离家的距离不会变化.
5.【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解答即可。
【解答】解:要反映一~六年级的学生人数最好选择条形统计图。
故选:A。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二、判断题
6.【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可知: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的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所以复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又可以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解答】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而且便于对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7.【分析】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
【解答】解: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作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及其分类.
8.【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解答即可。
【解答】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清晰地看出数目的变化趋势,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9.【分析】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是:
(1)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横轴,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4)写出统计图的名称和制图时间,并标出图例。
【解答】解:画折线统计图的第一步是整理数据,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绘图步骤。
填空题
10.【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只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是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两组数据的情况是复式折线统计图.据此解答.
【解答】解:折线统计图分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
11.【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根据统计图的特点可知:要反映蒜苗生长情况,应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
故答案为:单式折线.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2.【分析】折线统计图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式折线统计图,一种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能表示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由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能表示更为丰富的信息,而且还便于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比较。
【点评】灵活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分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解:折线统计图的优点是: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故答案为: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点评】此题应根据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进行解答.
14.【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幅度可知:(1)统计图中,折线与时间轴相持平的线段为小明逗留的时间,可用15减去5即可得到小明逗留的时间;
(2)小明在前5分钟行了200米,可用200除以5即可得到小明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1)15﹣5=10(分钟);
答: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在路上逗留了10分钟.
(2)200÷5=40(米/分钟);
答:小明前5分钟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钟行40米.
故答案为:10、40.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然后再根据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及合理的想象即可.
四、解答题
15.【分析】(1)观图可知:除7、8月份之外,甲地全年的气温比乙地高一些;甲乙两地今年的温度是逐步升高,到7月份升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有一种植物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果子适宜在乙地种植.因为乙地温度在连续5个月内即(11月~3月),有时在3℃﹣﹣11.1℃之间,甲地温度过高,最低气温在17℃,不可能出现3℃~11.1℃之间;
(3)小锌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10月份甲地的温度较高,而乙地的温度相对甲地更低一些,所以他们要带一些稍厚的衣服,以免感冒,由此求解.
【解答】解:(1)甲乙两地今年的温度是逐步升高,到7月份升到最高,然后下降;根据四季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可知明年的温度变化也是如此,即:甲乙两地今年的温度是逐步升高,到7月份升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
(2)有一种植物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之间,这种果子适宜在乙地种植.因为乙地温度在连续5个月内即(11月~3月),有时在3℃~11.1℃之间,甲地温度过高,最低气温在17℃,不可能出现3℃~11.1℃之间;
(3)小锌住在甲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乙地旅游,10月份甲地的温度较高,而乙地的温度相对甲地更低一些,所以他们要带一些稍厚的衣服,以免感冒.
【点评】本题是复式的统计图,要先看清图例,读出数据,再根据要求的问题找出合适的数据求解.
16.【分析】(1)纵轴是垂直方向,横轴是水平方向;
(2)每年的数据大于前一年的数据,所以是逐渐上升的趋势;
(3)2003﹣2004年之间上升的线段最长,这一年数量增加的最快;
(4)五年的总数÷5年=平均每年植树多少棵;
(5)按题目要求顺序列举出大于平均数的年份。
【解答】解:(1)纵轴表示植树的数量,横轴表示年份。
答:纵轴表示植树的数量,横轴表示年份。
(2)这幅统计图反映出松树岭乡植树情况的趋势是逐渐上升。
答:这幅统计图反映出松树岭乡植树情况的趋势是逐渐上升。
(3)2003﹣2004年之间向上的线段最长,2004年植树的数量增加的最快。
答:2004年植树的数量增加的最快。
(4)(1000+2000+3500+4000+6000)÷5
=16500÷5
=3300(棵)
答:从2000到2004年,平均每年植树3300棵。
(5)2002年、2003年、2004年植树的棵数超过了这几年的平均数。
答:2002年、2003年、2004年植树的棵数超过了这几年的平均数。
【点评】本题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分析,根据图中所示的数量解决问题。
五、作图题
17.【分析】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按照统计表中的数据,先分别描出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完成折线统计图.
【解答】解:画图如下: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绘制的方法.
18.【分析】(1)根据数据在已有横轴、纵轴上先画格,再描点、连线,标上数据。
(2)读取统计图中数据即可得出答案。
(3)第一空把4个季度的数据相加,第二空用4个季度的总数÷4个季度=平均每季度的产量。
(4)向上表示增长,最长的线段表示数据变化最大,找出向上最长的线段。
【解答】解:(1)
(2)第 四季度的产量最高,是 550吨。
(3)四个季度总产量是 1650吨,平均每个季度产量是 412.5吨。
300+400+400+550=1650(吨)
1650÷4=412.5(吨)
(4)第 三季度到第四季度的增长幅度最大。
故答案为:四、550;1650、412.5;三、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填补和数据分析,根据图中的数量解决问题。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