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沁园春·长沙 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13 09:0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时间:45分钟 分值:50分)
一、语言运用(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 ① ,“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 ② ,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
湖水清澈见底,水中红鲤历历可数,悠然自在地游嬉在荷丛之间。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朵朵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那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
A.比喻、拟人、排比    B.比喻、引用、夸张
C.比喻、排比、反问 D.拟人、夸张、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我喜欢荷花,喜欢荷花的清香和颜色,也喜欢它的亭亭玉立和高贵的品质。”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①                                    
②                                    
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的笔调来表述,其语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
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
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
5.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相对、意趣贯通的两个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对仗,如“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下面哪些句子可以组成对仗句?请选出来。(3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③芳草萋萋鹦鹉洲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 ⑤山雨欲来风满楼 ⑥入山深处闻鸟啼 ⑦乌蒙磅礴走泥丸 ⑧三山半落青天外 ⑨近水浅时听鱼声 ⑩晴川历历汉阳树
答:                                    
                                    
6.长沙因为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而享誉中外。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请为长沙写一则推介词,使其特点更加鲜明。要求:语句流畅,连贯得体,不少于100字。(4分)
答:                                    
                                    
7.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3分)
答:                                    
                                    
二、阅读提升(27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9分)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一九五六年六月
8.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B.在这首词中,作者引用神话故事展望美好未来,对祖国巨大变化的赞美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C.词的上阕写游泳,表达情怀;下阕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句为全词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
9.作者不写“长江流水”,而写“巫山云雨”,用意何在?(6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9分)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锁”字,联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C.上阕写景:登楼纵目,茫茫沉沉,莽莽苍苍,自远而近,宏伟壮阔。下阕言情:倚危把酒,怀古思今,由境及心,豪放深沉。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完全摆脱了鹦鹉洲等已被说滥了的景物。开头就从小处着笔,惊涛骇浪,泱泱大观。随后又做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1.本词与《沁园春·长沙》相比:
(1)在描写景物上格调有何不同?请具体说明。(3分)
答:                                    
                                    
                                    
(2)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关于景物描写的什么规律?(3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13题。(9分)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毛词原稿是“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阕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C.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他花更美丽、娇艳。
D.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
1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各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6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读语段可知,“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等内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等内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等内容,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故此题答案为A。
2.答案:原文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更强烈,更能突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原文引用诗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与韵味,表达效果更好。
3.答案:①风停了 ②有的荷花半开着
4.解析:选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正常语序应为“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5.答案:①⑦ ⑧② ⑩③ ④⑤ ⑥⑨
6.答案:长沙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有着3 000多年历史的风景秀丽的城市。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使得这里成为中外旅游胜地。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更为这座城市平添了几许魅力。“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使得橘子洲这座世界上最长的内河洲成为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7.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及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注意题目要求,紧扣活动主题“自然·青春·团队”,在撰写的标语里要有能体现这三个关键词的因素。一般使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即可达到语言鲜明、生动的目的。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
8.解析:选D。“蒙上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风格”错,之所以写这一笔,是为了显示“宏图”之“起”所具有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威势,使词的境界更为雄放神奇,增强了感染力。
9.答案:用“截断巫山云雨”一句,妙处有三:一是与后边的“神女”相联系;二是反衬出“西江石壁”之高,连天上的云也阻截住了;三是反衬出人民气魄和力量之大,敢于挡住“神女”的行路,因为传说中的“神女”是早晨为云,晚上为雨。可见作者对神话传说的点化是巧妙的。
10.解析:选D。应该是“开头从大处着笔”。
11.答案:(1)这首词景物迷茫灰暗,格调不高。《沁园春·长沙》景物写得开阔,格调高昂。(2)原因:政治形势不同,心境不同。规律:景物受作者思想感情、心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与统一。
12.解析:选C。C项,从原词“已是悬崖百丈冰”可知没有其他花。
13.答案:毛词最后两句表现了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虽屡遭挫折打击,仍永葆高洁情操的坚贞意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