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血液化验报告单中的RBC和HGB分别表示( )
A.血小板和白细胞 B.红细胞和白细胞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D.红细胞和血小板
2.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脑 B.神经 C.脊髓 D.神经元
3.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
4.有一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5.下列不属于血细胞的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6.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
A.脑干 B.小脑 C.大脑皮层 D.大脑
7.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
A.巨人症 B.糖尿病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8.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表皮 B.气孔 C.叶肉 D.叶脉
9.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A.谈虎色变 B.望梅止渴 C.吮吸反射 D.小狗会数数
10.人体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大脑
1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共同途径是( )
A.心房→动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B.心室→动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心室→静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房→静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12.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13.血液里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 )
A.缺钙 B.营养不良 C.发炎 D.贫血
14.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5.青春期发育的最主要特征是( )
A.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B.出现第二性征
C.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D.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增加
16.如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请问“飞蛾扑火”、“作茧自缚”中分别指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④、①
17.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尿道 B.输尿管 C.膀胱 D.肾脏
18.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
A.贮存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滤过作用 D.分解作用
19.正常尿液中不含有以下哪种成分(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20.若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该病患者应注射( )治疗.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
21.(5分)请将相关动物的活动与其行为方式连接起来:
蜘蛛结网 a.争斗行为
孔雀开屏 b.迁徙行为
壁虎断尾 c.觅食行为
大雁南飞 d.防御行为
雄狮搏斗 e.繁殖行为
22.(5分)完成下列概念图.
2021-2022学年宁夏吴忠市同心县韦州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血液化验报告单中的RBC和HGB分别表示( )
A.血小板和白细胞 B.红细胞和白细胞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D.红细胞和血小板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解答】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红细胞的英文是Red blood cell,简写为RBC;
白细胞的英文是White blood cell,简写为WBC;
血红蛋白的英文是Hemoglobin,简写为HB;
血小板的英文是Platelet,简写为PLT。
从以上分析可知血液化验报告单中的RBC和HGB分别表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
故选:C。
【点评】掌握三种血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缩写精确记忆,在分析医院检验科报告单的时候要用到.
2.人体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脑 B.神经 C.脊髓 D.神经元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解答】解: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兴奋。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3.下列能够正确表示蛙的发育过程的是( )
A.卵细胞→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C.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D.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
【分析】本题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结合对生活蝌蚪、青蛙的观察及课本知识的学习进行记忆。
【解答】解:如图
青蛙的发展过程包括:受精卵(a)→蝌蚪(外鳃(b)→内鳃(c→e))→幼蛙(g)→成蛙(h)。
故选:C。
【点评】结合生活观察对于青蛙的变态发展过程应不难。
4.有一B型血的人因外伤失血过多需要输血,最好输( )
A.A型血 B.B型血 C.AB型血 D.O型血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解: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同型血。因此,B型血的人最好输B型血。
故选:B。
【点评】关键点: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5.下列不属于血细胞的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分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血液的组成以及血细胞的组成.
【解答】解: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属于血细胞,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而血浆是血液的组成部分,但不属于血细胞的组成部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三种血细胞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
6.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 )
A.脑干 B.小脑 C.大脑皮层 D.大脑
【分析】(1)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
(3)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解答】解: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的病人,因此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肯定没有受损伤的部位是脑干。
故选:A。
【点评】脑干是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位于大脑的下面,脑干的延髓部分下连脊髓。呈不规则的柱状形。脑干自下而上由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组成。
7.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以预防( )
A.巨人症 B.糖尿病
C.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都会使人患病.
【解答】解:如果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则生长迟缓,身材矮小,到了成年,有的身高才只有70cm,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这叫侏儒症;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则会过分生长,到了成年,有的身高可达2.6m以上,这叫巨人症;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如果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会使得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减少、造成甲状腺代偿性增生肿大而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生植物,对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有很好的效果。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激素分泌异常症.
8.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是( )
A.表皮 B.气孔 C.叶肉 D.叶脉
【分析】本题考查气孔的结构功能。可结合气孔的结构图与保卫细胞的特点进行记忆。
【解答】解: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它也是叶片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如图:气孔在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选:B。
【点评】注意气孔的主要功能。
9.下列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 )
A.谈虎色变 B.望梅止渴 C.吮吸反射 D.小狗会数数
【分析】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解:吮吸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非条件反射,而谈虎色变、望梅止渴、小狗会数数等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为条件反射。
故选:C。
【点评】知道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形成时间和神经中枢都不同。
10.人体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大脑
【分析】回答此题要明确听觉形成的过程知识点,知道感受器和听觉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解答】解: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A、鼓膜是将声波的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也不能形成听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不能形成听觉。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听觉感受器和位觉感觉器的传入神经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其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是将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不是形成听觉的部位。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是听觉形成的部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要明确耳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11.体循环与肺循环的共同途径是( )
A.心房→动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B.心室→动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C.心室→静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房→静脉→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分析】人体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止点是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止点是左心房;在心脏的内部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因此把体循环与肺循环两条路线连在一起的器官是心脏。
【解答】解:人体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其中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考生要熟记。
12.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观察血涂片,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在显微镜下,我们看见最多的红细胞,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看到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看不到的血细胞是血小板,因为血小板个体小,普通显微镜下很难观察的到。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故选:A。
【点评】血使用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的实验,只要多观察、多思考,就能解决此类题目。
13.血液里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 )
A.缺钙 B.营养不良 C.发炎 D.贫血
【分析】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少,面色苍白,头晕,精神不振,身体消瘦,肌肉无力等;营养不良性贫血:红细胞少,皮肤蜡黄,颜面浮肿,反应迟疑等。
【解答】解:贫血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因此血液里红细胞或者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引起贫血。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贫血的原因和预防方法。
14.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主要依赖于(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分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能维持生物圈维持碳﹣﹣﹣氧平衡的作用.
【解答】解:A、光合作用能不断地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A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是不断地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氧气越来越少,不能维持二者的平衡,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的湿度,与碳﹣﹣﹣氧平衡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吸收作用指的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与大气中碳﹣﹣﹣氧平衡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很重要,要记清.
15.青春期发育的最主要特征是( )
A.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大大增强
B.出现第二性征
C.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
D.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增加
【分析】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要正确对待,健康的度过青春期。
【解答】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但不是主要特征,A错误。
B、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性发育包括性器官的形态、功能和第二性征的发育,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第二性征,B正确。
C、青春期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C错误。
D、心脏的每搏输出量的增加不是青春期发育的最主要特征,D错误。
故选:B。
【点评】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增加;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16.如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请问“飞蛾扑火”、“作茧自缚”中分别指的是(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④、①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完全变态发育。解答时可以从家蚕的发育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①成虫、②受精卵、③幼虫、④蛹。“飞蛾扑火”是指蚕的成虫①蚕蛾,“作茧自缚”是指春蚕化为不食不动的④蛹。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17.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尿道 B.输尿管 C.膀胱 D.肾脏
【分析】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A、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B、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
C、膀胱可以暂时储存尿液;
D、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D。
【点评】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与形成尿液有关。
18.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 )
A.贮存作用 B.重吸收作用 C.滤过作用 D.分解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虑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故选:B。
【点评】熟记尿的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熟记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9.正常尿液中不含有以下哪种成分( )
A.蛋白质 B.无机盐 C.水 D.尿素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
【解答】解:A、由于肾小球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因此正常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A符合题意。
BCD、水、无机盐、尿素都是尿液的成分,BC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20.若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病,该病患者应注射( )治疗.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生长激素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糖尿是糖尿病的特征之一。对患糖尿病的人,可以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故选:B。
【点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与糖尿病无关;糖尿病患者只能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而不能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被人体消化.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
21.(5分)请将相关动物的活动与其行为方式连接起来:
蜘蛛结网 a.争斗行为
孔雀开屏 b.迁徙行为
壁虎断尾 c.觅食行为
大雁南飞 d.防御行为
雄狮搏斗 e.繁殖行为
【分析】从动物的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上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1、斗争行为属于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2、迁徙行为: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
3、觅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
4、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
5、繁殖行为: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如占巢、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一系列行为。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
故答案为: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22.(5分)完成下列概念图.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结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骨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连结包括半活动连接、活动的连接(关节)和不活动连接,关节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四部分;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 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组成.
故答案为:
.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