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华师大版 七下
§ 2. 5 保护大气圈
议一议、说一说
你知道大气圈的作用吗?
大气圈保护着地球:
(1)使地球保持温暖;(月球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达300℃。)
(2)大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生命呼吸;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供给植物光合作用;
(4)大气中的臭氧可以阻挡紫外线;
(5)大气的存在为飞机飞行、气球升空提供有利条件;
(6)……
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 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温室效应,产生了臭氧层空洞。
现在越 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保护大气圈的重要性,并为减少二氧化碳 排放、防治空气污染而努力。
一、大气圈的垂直分布
环绕地球的是一层看不见的大气圈,根据性质和高度不同,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视频: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点击图片播放)
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1、对流层
2、平流层
平流层在对流层上面,其中含有一层“臭氧”(O3)气体。臭氧可以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伤害。
3、电离层
电离层更容易反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二、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 温室效应:
温室的玻璃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而阻止室内热量和水分的散发,从而保持了室内的温暖和湿润。
2、地球也是一个大温室:
因为大气圈就是它的屋顶和四壁。对流层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是却地表热量的散发。
3、温室效应加剧使全球气温增高:
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暖湿润,但是,如果温室效应加剧,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造成气温增高。近百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明显变暖。
4、温室效应的后果:
数据表明,在过去100年中,对流层水蒸气含量变化不大,而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6℃。
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加强,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还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沿海的城镇。
5、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温室气体是指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日前一般主伙有二氧化碳、甲烷(CH4)、氟氯烃(氟利昂)、一氧化二氮(NO)等。
三、臭氧层空洞
太阳在给地球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将有害于健康的强烈紫外线射向地球。
大气中的臭层吸收了90%以上的紫外线,保护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长。因此,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
1982年,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相当大区域的臭氧浓度明显减少,产生了臭氧层空洞。2011年科学家发现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臭氧的减少会导致地球表面紫外线辐射过强。过强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
会引起臭氧减少的物质主要有氟利昂、氮氧化物等物质。
视频:臭氧层
臭氧层
(点击图片播放)
1、空气污染物:
空气污染物主要有是污染性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
污染性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有固体小颗粒(如灰尘、烟尘)和液体小液滴(如云、雾)等。
四、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1)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消烟除尘;
(2)将固体煤燃料改变为煤气或液体燃料,以减少其中污染物的产生;
(3)改变工业生产工艺,采用无污染工艺和无污染装置以减少粉尘和有害物质对空气的污染。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你会看空气质量报告吗?
读图:说一说2021年1月7日宁波的空气质量状况
五、空气质量预报
我国从2001年6月5日起,在中央电视台开始发布环境保持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预报。
空气质量预报的内容是当日20时到次日20时各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AOI)。
空气质量状况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和环境空气质量等级。
课堂小结
1、大气圈由下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
2、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对流层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课堂小练
1、下列对温室效应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温室气体吸收了从地表向太空发出的部分热辐射,使地表温度升高
B. 温室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地表温度升高
C. 温室气体吸收阳光中的短波后转化成长波,向地表辐射,使地表升温
D. 温室气体减弱了空气对阳光中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使地表升温
A
课堂小练
2、大气层又叫大气圈,地球就被这一层很厚的大气层包围着。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气层的厚度大约为700千米
B.云、雾、雨等现象都发生在暖层内
C.大气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D
课堂小练
3、关于地球大气圈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运动十分显著
B.高层大气最厚,大气质量主要集中在这一层
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稳定,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D.云和雨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高层大气
C
课堂小练
4、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形成是因为( )
A. 太阳光太强
B.南极太冷
C.人类活动中排放大量氟化合物的缘故
D.空气中二氧化碳太多,形成温室效应
C
课堂小练
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组成的简单系统
B.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C.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及水圈的全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B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下§2.5保护大气圈预学案
姓名
请您以教材为蓝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知识点预习:
1、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加剧了 效应,产生了 空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保护大气圈的重要性,并为减少 排放、防治空气污染而努力。
2、根据性质和高度的不同,大气圈可以分为 层、 层、 层、 层和 层。
3、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近地面的 层,它能形成 ,并保持地表的温暖。
4、平流层在对流层上面,其中含有一层“臭氧” (O3)气体,它可以 ,使生物免受伤害。
5、电离层容易反射 ,实现无线电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6、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也是一个大温室,大气圈就是它的屋顶和四壁。对流层中 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 的散发。这种现象被称为温室效应。
7、如果温室效应加剧,对流层 的能力太强,会造成气温增高。近百年来随着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能源消耗增加,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 。
8、数据表明,在过去 100年中,对流层中水蒸气含量变化不大,而二氧化碳 含量增加了约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 ℃。
9、温室效应加剧的后果: 。
10、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 。
二、知识点运用:
1、下列有关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唯一必要条件
B.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相应增大
C. 大气圈的上界在3000~5000千米的高空
D. 大气圈就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
2、云、雨、雪等天气现象,出现在大气的哪一层(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3、关于大气臭氧和臭氧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大气圈中臭氧分布均匀
B. 只有臭氧层中才有臭氧
C. 由于臭氧层位于对流层内,所以与人类关系很大
D. 臭氧层能吸收大量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对流运动显著
B.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与固体杂质的是对流层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不利于高空飞行
5、下列有关大气臭氧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目前大气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形成臭氧层空洞
B.氟利昂能破坏臭氧层
C.臭氧层能散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生物免受其害
D.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的辐射
6、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A. 发展汽车业 B. 开采小煤窑
C. 利用太阳能 D. 种植薪柴林
7、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是农耕区,该地区的沙尘暴的降尘会( )
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参 考 答 案
一、知识点部分:
1、温室 臭氧 二氧化碳 2、对流 平流 中间 电离 散逸
3、对流 云雾雨雪 4、吸收大部分太阳光紫外线
5、无线电短波 6、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地表热量
7、阻止热量散发 明显变暖 8、0.6
9,加剧土地的荒漠化 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 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引发水灾和淹没沿海的城镇
10、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的排放量;通过植树造林等增加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二、知识运用部分:
1、C 2、A 3、D 4、B 5、C
6、 C 7、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七下§2.5保护大气圈课后练习
姓名
1、大气圈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空对流层 D. 臭氧层
2、下列有关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范围和生物圈的范围互不相干 B.大气圈中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C.大气圈中的所有物质都是气态的 D.大气圈中有一部分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下列关于大气各层与人类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流层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利于飞机飞行
B.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不利于人类生存
C.平流层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D.高层大气水汽、杂质极少,利于高空飞行
4、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主要是( )
A. 大气组成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B. 大气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C. 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 大气运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5、大气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升高 B.近地面的密度最大
C.在空间范围上包括水圈 D.大气圈的上界是1 000~2 000千米的高空
6、下列关于大气层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约占78.1%
B. 大气层从低到高依次是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C. 平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D. 臭氧层空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植被被大量破坏
7、下列关于各层次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间层基本上没有水汽,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适于飞机航行
B.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如极光、流星等经常发生在电离层
C.云、雨、雪、雹等主要的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
D.只有地球有电离层,金星、火星和木星都没有电离层
8、当前世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你认为主要的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肆虐 B.大地震造成人员的大量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C.拉尼娜现象频发 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采取掠夺式的使用
9、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10、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森林锐减的共同措施是( )
A.植树造林 B.退田还湖 C.修建水库 D.改善能源结构
11、下表摘自某日环境检测中心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空气监测周报。阅读下表,比较我国南、北城市的首要污染物的差异,并回答下列问题。
TSP——总悬浮颗粒,NOx——氮氧化物,SOx——硫氧化物
(1)最容易出现酸雨的两个城市是?酸雨对非生物环境会产生什么危害?控制两城市酸雨应采取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
(2)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B
6、C 7、C 8、D 9、B 10、A
11、(1)重庆、广州;酸化土壤和水源、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重庆改进燃料结构,减少SOx排放,并进行回收利用;广州应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积极改进燃气的质量等。
(2)太原;太原是以钢铁、机械、煤炭化工为主的城市,大量排放烟尘等物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