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
课标要求:了解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感受人类在食品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
辣条的前身是湖南平江酱干,湖南平江具有十分久远的酱干豆制品制作历史,是平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8年湖南发生特大洪害,农业损失惨重,导致生产酱干的原料大豆大幅涨价,酱干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平江人迫切需要新的出路,相对廉价易得的面粉成为首选材料。经过几个月的研制,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被制作出来,这就是辣条。面向市场后迅速获得人们(特别是小孩)的欢迎。
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 、手工工具进行劳动,产品主要满足生存需要。
特点:
家庭单位,自给自足;
精耕细作;
农业手工业相结合;
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发展起来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形态。现代农业主要有三个领域:产前领域,包括农业机械、化肥、水利、农药、地膜等:产中领域,包括种植业(含种子产业)、林业、商牧业(含饲料生产)和水产业等;产后领域,包括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运输、营销及进出口贸易技术等。
辣条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水、盐、糖、天然色素等和面,经过挤压机高温挤压,再加油、辣椒、麻椒、防腐剂等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加工而成。据介绍,河南与湖南两省是目前调味面制品行业的主要生产基地。
加工 100 公斤调味面制食品需要约 60 公斤的小麦粉,32 公斤的辣椒油及辅料,再加上 6 公斤的食盐、味精、糖等。
——王薇《六个问题——直击辣条行业》
任务1
阅读教材第13页,自我总结现代农业产生的背景、过程与主要经营模式(2分钟)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萌发:工业革命后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推动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萌发:工业革命后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2)建立: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
1.条件:20世纪以来,汽油、柴油拖拉机相继批量生产。
21世纪初,人工化向智能化转变
2.美国:大型为主;法国:中型为主;日本:小型为主;
中国:大、中、小型相结合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萌发:工业革命后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2)建立: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农业机械化)
(3)纵深化发展:20世纪下半叶
原因: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的突破性进展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大型农场、养殖场
4.特点:
机械化
集约化
产业化
规模化
科技化
集约型农业
集约型农业:把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上,采用集约经营方式进行生产的农业。同粗放型农业相对应,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通过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来增加农业品产量的农业,称“集约农业”。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大型农场、养殖场
4.特点:
5.表现:
(1)农业机械化
(2)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3)畜牧业和渔业的现代化
杂交育种技术的突破
进步:20世纪以来成就:①美国:杂交玉米新品种;②墨西哥:小麦新品种; ③菲律宾:杂交水稻;④中国: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纪录
意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突出贡献。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中国发明协会会士 ,湖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 ,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畜牧业和渔业的现代化
1.畜牧业:规模较大,生产逐步机械化和自动化
2.渔业:渔具现代化;从淡水向海水养殖发展;
逐步趋向工厂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的
经营发展模式。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背景:
2.过程:
科学技术的发展
3.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大型农场、养殖场
4.特点:
5.表现:
6.影响:
材料一:人类在渔猎、采集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只能养活2人;进入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50人;进入连续种植的农业文明阶段,每500公顷土地可以养活1000人;而在资本技术集约型经营的现代农业阶段,每500公顷土地供养的人口猛增至5000人。
材料二:进入现代社会后,西方人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神的宗教关系,中国人也不再强调饮食活动中人与人的宗法关系。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使人们有必要改变自己的饮食方式以适应新生活的需要。
——陈炎、李梅:《中西饮食文化的古代、现代、后现代特征》
情 境 一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
①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供应,有利于人口增长;
②促进饮食方式与饮食观念的更新变化;
③为人类消除饥饿做出了贡献。
探究: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主要区别
项目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农具动力 手工和畜力工具;人力、畜力和自然力等 机械化工具为主;石油和电力等
生产技术 直接经验 现代科技
生产目的 自给自足 商品化
使用肥料 天然有机肥料 化学肥料、大量使用农药
作物品种 农家原有品种 人工培育品种
生产单元 个体小农为主,生产单元也是消费单元。 家庭农场为主,集约经营为主,依赖大量外部投入,需要一个强大的科技和工业体系支撑
物质循环 内循环,农产品 初加工 外循环,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延长,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一、现代农业
(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储备技术的进步
任务2 阅读教材14-15页,自我自我总结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历程
【回顾】传统食物储备方式
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大窖可储粮1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被称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古代粮仓。
含嘉仓粮窖内发现一窖1300多年前存下的粮食,且“谷粒颗粒分明,糠是糠,米是米。” 考古专家把这归功于粮窖设计的科学——“席子夹糠”法,可以达到低温储粮的效果。这样的粮窖不仅防鼠防盗、防潮防火,还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在唐代,这样的地下窖仓里稻米的“保质期”为5年,谷子的“保质期”更是长达9年。
(1)古代的粮食储存
原始社会:陶器、地窖
封建社会:大型粮仓(含嘉仓)
1、粮食储备
(2)现代食物储备方式——粮食储备技术
①50年代,美国已经使用机械通风储粮技术
②7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机械制冷低温储粮技术
③21世纪以来,新型制冷设备相继推出;粮仓仓容量不断扩大;低温、低氧等储藏技术广泛应用;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谷物冷却机
风干法
腌制法
窖藏法
冷藏法
古代常见保存食物的方法
2、食物储备
(1)古代的食品储存
(2)现代食物储备方式
①现代冷冻食品加工的发展:
自20世纪20年代起,速冻加工、冷冻设备、冷冻食品以及冷冻食品包装等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家用冰箱冰柜普及;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起来。
②中国冷链物流产业:
2010年,中国颁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对冷链物流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大大促进了这项产业的发展。
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1)背景:
①人口增长,城市化速度加快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②工业化引起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加速。
③食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粮食分配与消费的严重不均;消费结构升级加剧粮食供给压力)
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1)背景:
(2)应对:
①世界:1945年成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
②中国:中国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制定了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
2019年,《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肯定了70年来中国保证粮食安全方面的成就。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范围扩散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全球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粮食体系的可持续性和冲击抵御力,帮助最弱势群体恢复生活。在政府通力合作的同时,每个个人应该有所作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从家庭做起,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培养有利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饮食习惯,共同致力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探究: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的意义?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是稳定时局的利器。
粮食生产促进经济发展。粮食安全有利于稳定粮食市场价格,保障民生。
粮食是战争的必需品 。粮食安全能够及时供应军队,保障国家安全。
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2.食品安全
(1)原因:
①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环境污染;
②禽畜饲养过度使用抗生素,造成食物污染;
③食品加工过度使用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频发;
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2.食品安全
(1)原因:
(2)应对:
世界: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治理。
中国: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中国政府还提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
二、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
1.粮食安全问题
2.食品安全
3.消除饥饿和重视食品安全的意义
(1)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国际组织重视的重要问题。
(2)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安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保障食品安全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的践行。
【课堂小结】
生产
储备
安全
消除饥饿
集约化
自动化
高科技
智能化
机械化
机械通风
低温制冷
冷链物流
自动智能
人口增加、
耕地减少;
供需矛盾
联合国保障
中国贡献
国家安危
安全事件频发
国家重视,立法规范,严格监管
原因
措施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