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几种常见的酸同步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2几种常见的酸同步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5 16:4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几种常见的酸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闻气体 B.稀释浓硫酸
C.点燃酒精灯 D.铁丝在O2中燃烧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过滤 B. 取用固体
C. 稀释浓硫酸 D. 读液体体积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配制氯化钠溶液
B.测定溶液pH
C.称取一定质量 NaOH
D.稀释浓硫酸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
B.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金属铜具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导电材料
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溶液pH
B. 蒸发食盐水
C.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D. 稀释浓硫酸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吹灭酒精灯
C.在氧气中点燃细铁丝 D.向锥形瓶中加入锌粒
7.盐酸、稀硫酸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H+,故有许多共同的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在瓶口都有白雾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
C.浓盐酸、浓硫酸都可用来干燥氢气
D.在稀盐酸、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都有白色沉淀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量度水的体积
D.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
9.酸雨对下列物质的腐蚀作用最小的是
A.汉白玉石雕 B.铜制雕塑 C.铝合金门窗 D.水泥制品
10.下列各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不能将杂质除去的是 ( )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 B.硫酸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钙
C.铜粉中混有少量铁屑 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氢氧化钾
1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二氧化碳验满
C. 溶解固体 D. 测定pH
12.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 阳离子的种类不同
B 水银温度计受热液柱升高 汞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C 木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反应物的质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D 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A.A B.B C.C D.D
13.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能与下列 物质反应的是
A.CuSO4溶液 B.CO2 C.CuO D.H2SO4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探究NaOH固体溶于水的能量变化 B.排水法收集氧气
C.稀释浓硫酸 D.铁在氧气中燃烧
15.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O2(HCl) 氢氧化钠溶液 通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B Cu(Fe)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洗涤
C CuSO4溶液(H2SO4) 氯化铜 加入氯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盐酸(H2SO4) 硝酸钡溶液 加入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A B.B C.C D.D
16.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做实验Ⅰ也能说明H2O不能使CuO溶解
B.在Ⅲ中应该加入盐酸
C.此实验说明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
D.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H+使CuO溶解
二、综合题(共6题)
17.实验设计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请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方案一:如图1所示
(1)请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根据如图2装置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Cl气体,部分夹持装置及导管已略去)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CO气体应由______(填a“或“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________
方案三:测定某钙片(主要成分CaCO3)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用如图3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研碎后的钙片4克,倒入气密性良好的锥形瓶中,然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置于电子天平上测出装置总质量.
②打开活塞,滴入足量稀盐酸后关闭活塞,待气泡不再冒出时,测出反应后装置总质量.
③整理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总质量(克) 275.58
反应后总质量(克) 274.92
(1)小明结合表中数据.计算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它成分不与盐酸反应).______
(2)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干燥剂的作用:吸水但不吸二氧化碳),则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18.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损的白色固体粉末,已知其可能是 NaCl、Na2CO3、NaH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小路同学想通过实验的方法来确定其成分组成。其实步骤及现象如下图所示:(已知: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6g。)
根据上述信息,是回答下列问题
(1)由2 可推知,该白色固体不是______________。
(2)由如图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_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烧杯 B 中溶液的 PH 值__________7(选填“小于”“等于”“大于”之一)
(4)利用烧杯B中的溶液可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测得反应过程中某些量的数据关系,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具体计算过程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9.蔬菜塑料大棚内外相对隔绝,随着蔬菜生长,光合作用的持续,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降低,这样会导致蔬菜生长缓慢,产量品质下降。
县农技站科技员告诉小明:“你家的两个大棚各需要补充二氧化碳220g。要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并且再三强调,一定要用稀硫酸。
小明疑惑,稀盐酸不是也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吗?并且他发现市场上没有稀硫酸。他还发现,浓盐酸比浓硫酸便宜。于是他购买了浓盐酸和碳酸钠,并在其中一个大棚内混合反应。结果很快发现,许多蔬菜茎叶坏死,甚至成片死亡,造成严重损失。
(1)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小明忽视了盐酸具有两个性质,一是______性,二是______性。
(2)科技员再三强调,一定要用稀硫酸。这是在提醒小明,要把浓硫酸稀释。用水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______。在这个稀释过程中,有大量的______产生。
(3)用科技员告诉小明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小明在另一个大棚补充二氧化碳,他称取碳酸钠的质量至少是多少?______
20.“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_________,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硫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___________生成。写出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查阅资料]异丙醇是一种有机溶剂,过碳酸钠在异丙醇中溶解度较小。
(3)稳定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组成探究]
(5)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填序号)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
(7)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x:y=________。 (写计算过程)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1.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1)在铁制品表面镀铬(Cr)可以防止铁生锈,工业上获取镀铬料三氧化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r2O7+x=2CrO3+Na2SO4+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
(2)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小明觉得上述实验中省略某个实验也能达到实验目的,能被省略的实验是______ (填字母序号)
②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插入铁丝,无气泡产生,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锌、硫酸亚铁 B滤渣中可能含有Zn、Fe、Cu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Cu D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硫酸
(3)现将Fe2O3、CuO、Al2O3的混合物16g,与109.5g20%的稀盐酸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则此金属氧化物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22.善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时进行了系列研究。
I.提出问题
问题1:铁为何称为黑色金属?
问题2:铁和氧气在不同条件下能发生哪些反应?
问题3:铁有多种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有哪些差异?
问题4:钢铁厂在选矿时,如何测定铁矿石中的含铁量?
问题5: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得到的黑色固体一定是单质铁吗?
II.解决问题
(问题1)上网查寻,有两种说法:
a.因为在铁表面有黑色的铁的氧化物,所以叫黑色金属。
b.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
(1)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_______(填“a”或“b”)。
(问题2)通过学习,已经知道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也能在纯氧中燃烧。
(2)请写出一种防止钢铁生锈的方法_______。
(3)请写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问题3)查阅资料:
a.铁常见的氧化物有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和氧化亚铁(FeO)。
b.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
c.氧化亚铁是不溶于水的黑色粉末,能与酸反应,无磁性,也不能被磁铁吸引。
(4)请写出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Fe3O4粉末、FeO粉末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 种实验方案进行鉴别_______。
(问题4)同学们参观了某钢铁厂,了解到钢铁厂在选矿时测定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方法较多。小明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他称取l0.0g赤铁矿,当赤钛矿中的Fe2O3全部还原为Fe时,剩余固体在CO的保护下冷却、称量,质量为7.6g(假设赤铁矿中的杂质均不与CO反应)。
(6)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7)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出计算过程)。
(问题5]在钢铁厂的实验室,同学们采集了用某种热分析仪记录的CO与Fe2 O3进行反应时的有关数据,并得到固体质量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8)根据图像分析,写出P点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____,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闻气体气味时,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让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A选项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注入加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B选项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可能会造成液体溅出,引发危险,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C、点燃酒精灯用火柴,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C选项操作可能会引起火灾,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D选项操作中集气瓶底部没有任何物质,可能引发瓶底炸裂,造成危险,不符合安全要求,不符合题意。故选A。
2.D
【详解】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选项错误;B、药品取用时瓶塞要倒放,选项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选项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故选D。
3.A
【详解】
A、配制氯化钠溶液,应在烧杯中进行溶解操作,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测定溶液的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池的电极材料,不符合题意;
B、不锈钢耐腐蚀,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符合题意;
C、金属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电材料,不符合题意;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
A、应该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溶液的酸碱性;故选项错误;
B、蒸发结晶氯化钠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钠固体具有腐蚀性,易潮解,应该放到烧杯中称量;故选项错误;
D、量筒只能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且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散热;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向锥形瓶中装锌粒时,先将锥形瓶横放,用镊子把锌粒放在锥形瓶口,再慢慢将锥形瓶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A、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具有挥发性、吸水性,打开盛有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塞,浓盐酸的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浓硫酸瓶口上方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氧气,浓盐酸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稀硫酸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不能,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底部应放在铁架台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9.B
【详解】
酸雨显酸性,易与碳酸钙、铝、水泥等反应,但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与酸反应,故选B。
10.B
【详解】
A、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符合题意;
C、铁屑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溶解固体时,在烧杯中进行,为加快溶解速率,可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12.B
【详解】
试题分析:A、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两者含有的阳离子不同,正确;B、水银温度计受热液柱升高,是因为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增大,错误;C、木炭与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氧气不充足,产生一氧化碳,正确;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正确。故选B
13.C
【详解】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时,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6.5:40,100克10%的盐酸与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盐酸有剩余,盐酸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硝酸银溶液反应。 A. CuSO4溶液不与盐酸反应; B. CO2 是非金属氧化物,不与盐酸反应; C. CuO 是金属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 D. H2SO4和盐酸不反应。故选C。
14.A
【详解】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锥形瓶内温度升高,U型管中的红墨水左端下降,右端升高,故A正确;
B、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用此装置收集氧气,氧气从右端进入,水从左端排出,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内壁慢慢地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故C错误;
D、做铁丝在氧气在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故D错误。故选A。
15.B
【详解】
A、氢氧化钠溶液既能和氯化氢反应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应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再通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A选项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铁排在氢前,所以铜不与稀盐酸发生 置换反应,而铁可以,因此,可用稀盐酸除去铜铁混合物中的铁,故了选项正确。
C、氯化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可以加入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故C选项错误。
D、硫酸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虽然除去了硫酸,但引入了新杂质硝酸,改加氯化钡溶液即可,故D选项错误。
故选 B 。
16.B
【详解】
由实验的图示可知I是验证水能否溶解氧化铜,II则是加入稀硫酸,加入的实际是两种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所以Ⅲ应该是加入含有硫酸根的物质。
A.不做I实验II、Ⅲ中只要是加入溶液,则就有水参与的反应出现,分析知Ⅲ可以是加入硫酸钠的溶液,而氧化铜没有溶解,可以说明H2O不能使CuO溶解,故A说法正确;
B、分析知Ⅲ应该是加入含有硫酸根的物质,不应该加入盐酸,故说法错误;
C、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氢离子溶解氧化铜,而稀硝酸中含有氢离子,所以稀硝酸也能溶解氧化铜,故说法正确;
D、由于实验的目的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所以可以提出的假设溶液中的H+使CuO溶解,故说法正确。
故选B。
17. 一氧化碳没有完全反应,同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 通过观察两种气体的气泡数量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37.5% 偏大
【详解】
方案一:
(1)硬质玻璃管中,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能获得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其原因是一氧化碳过量,同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方案二:
(1)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气体应由b通入,在C中混合后,由另一导管导出。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两点主要作用:
①干燥气体,减少实验误差;②通过观察两种气体的气泡数量可以判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方案三: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75.58g-274.92g=0.66g,
设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解得x=1.5g;
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该实验中,如果装置中不加固态干燥剂,则二氧化碳逸出过程中带出部分水蒸气,会导致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最终所算得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偏大。
18.氯化钠 碳酸钠 100g水能够完全溶解21.2g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21.2g碳酸氢钠 大于 14.6%
【详解】
(1)由图2可推知,该白色固体不是氯化钠,这是因为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2)由图3可推知,该白色固体是Na2CO3,理由为100g水能够完全溶解21.2g碳酸钠,不能完全溶解21.2g碳酸氢钠。
(3)烧杯B中溶液是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值大于7。
(4)设100g盐酸中氯化氢质量为x: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g÷100g×100%=14.6%
19.挥发 腐蚀 把浓硫酸缓慢地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热量 530g
解:设需要碳酸钠质量为x。
x=530g
答:碳酸钠质量至少530g。
【详解】
(1)盐酸具有两个性质,一是挥发性,二是腐蚀性,故填:挥发;腐蚀。
(2)浓硫酸吸水放热,稀释过程中要把浓硫酸缓慢地加入中水,,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需要不断搅拌,故填:将浓硫酸缓慢地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热量。
(3)见答案。
20.复燃 二氧化碳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CO2+Ca(OH)2==CaCO3↓+H2O 防止过氧化氢分解 C 使生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完全被后续装置吸收。 ①② 红色铜网变黑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 碳酸钠5.3g 、过氧化氢2.55g、x:y=2:3 偏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二氧化碳的检验和测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两个反应是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分别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CO2+Ca(OH)2==CaCO3↓+H2O;
(3)实验中加入稳定剂的作用是为防止H2O2分解而失效;
(4)因过碳酸钠不溶于异丙醇,所以洗涤晶体最好选用异丙醇,故选C;
(5)实验前通氮气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是为了除去装置内的氧气;实验后还要继续通氮气是为了使生成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完全被后续装置吸收;
(6)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气体,防止水分进入D装置使测定值偏大;同时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以使反应充分进行,所以答案为①②;铜和氧气反应生了黑色的氧化铜,装置C中的现象是红色铜网变黑,装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D装置。
(7)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则说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因为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g,则设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O2↑
68 32
x 1.2g
则,解得x=2.55g,
因为D装置增重2.2g说明生成二氧化碳2.2g,则设需要碳酸钠质量为y
Na2CO3~CO2
106 44
y 2.2g
则,解得y=5.3g,故计算反应的碳酸钠质量为5.3g,
根据“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 yH2O2)组成”,则可得:106x:34y=5.3g:2.55g,故解得x:y=2:3。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将使部分氧气散逸,计算时过氧化氢相对含量偏小,碳酸钠相对含量偏大,导致x:y的值偏大。
21.H2SO4 C BC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的氧元素全部转化到了水中,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得关系式:2HCl~H2O,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 x
x=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故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详解】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a、Cr、O、S、H的个数分别是2、2、7、0、0,生成物中含Na、Cr、O的个数分别是2、2、11、1、2,故反应物中还应含4个O、1个S、2个H,故x的化学式为:H2SO4;
(2)①A、铁与硫酸锌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铁活泼;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活动性:Fe>H;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H>Cu,根据ABD即可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以及它们和氢元素的位置关系,故可以省略C;
②A、铁与硫酸锌不反应;B、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D、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插入铁丝,无气泡产生,说明废液中不含硫酸。
A、铁、铜与硫酸锌不反应,故滤液中一定含硫酸锌,铜与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不反应,故一定含硫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B、铁、铜与硫酸锌不反应,滤渣中一定不含锌,铁可能过量,也可能不足,可能含铁、铜与稀硫酸、硫酸亚铁、硫酸锌均不反应,故一定含铜,符合题意;
C、由C可知,滤渣中可能含铁,一定含铜,符合题意;
D、加入铁丝,无气泡产生,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3)见答案。
22.a 保持表面干燥 3Fe+2O2 Fe3O4 Fe3O4+8HCl = FeCl2+2FeCl3+4H2O 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是铁粉,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再取铁钉,能被吸附则是四氧化三铁,不能则是氧化亚铁 除掉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 80% Fe Fe2O3 + 3CO 2Fe + 3CO2
【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铁的粉末为黑色,铁的氧化物也均为黑色,所以叫黑色金属是不对的,因为氧化铁的颜色是红褐色的;钢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和水、氧气接触,所以让它不能同时满足条件即可;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氧化亚铁和氧化铁的化合物,它不溶于水,能与酸反应生成两种盐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Fe3O4+8HCl FeCl2+2FeCl3+4H2O;有一包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Fe3O4粉末、FeO粉末中的一种,实验方案为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是铁粉,如果没有气泡冒出,再取铁钉,能被吸附则是四氧化三铁,不能则是氧化亚铁;图中酒精灯的作用是除掉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设其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
160 112 48
X (10.0-7.6)克
列比例式得:160:X=48:(10.0-7.6)克 求得X=8克 该赤铁矿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8克/10.0克×100%=80%;根据图像分析, P点时表示物质完全反应,所以固体成分的化学式铁,固体质量由48.0g变为46.4g的过程中质量在不断的减少,所以仍然在发生反应,其中化学方程式为:Fe2O3 + 3CO 高温 2Fe + 3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