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几种常见的盐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生石灰 氢氧化钙 Ca(OH)2
B.纯碱 氢氧化钠 NaOH
C.铜绿 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D.熟石灰 氧化钙 CaO
2.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
A. B. C.D.
3.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和类别完全正确是
A.熟石灰 CaO 氧化物
B.小苏打 Na2CO3 盐
C.烧碱 NaOH 碱
D.水银 Ag 单质
4.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胆矾 CuSO4 B.熟石灰 CaO C.纯碱 NaOH D.水银 Hg
5.下列物质可以治疗胃酸分泌过多的是
A.氢氧化钠 B.碳酸氢钠
C.碳酸钠 D.氯化钠
6.下列实际应用中,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A.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蚊子能分泌出蚁酸)止痒
7.下列除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B 生石灰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氧化铜 铜 空气中灼烧
D 硫酸锌溶液 硫酸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K+、H+、HCO3_ B.Na+、Ba2+、CO32-
C.K+、NO3-、H+ D.H+、Cl-、OH-
9.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分别是NaCl溶液、H2SO4溶液和Ba(NO3)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上述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A.酚酞试液 B.稀盐酸 C.CaCl2溶液 D.Na2CO3溶液
10.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KOH B.KCIO3 C.HgO D.H2CO3
11.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化学与环境 B 物质与俗名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氮的氧化物和 SO2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温室效应加剧 氧化钙——生石灰 氢氧化钠——小苏打
C 性质与用途 D 生活安全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 电路着火——用水灭火 浓硫酸有吸水性——食品干燥剂
A.A B.B C.C D.D
1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3.实验室四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为氯化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试剂瓶塞就可以判断出稀盐酸------瓶口有“白雾”
B.观察试剂瓶的瓶塞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钠溶液-------是胶塞
C.打开试剂瓶塞尝味道可以判断出氯化钠溶液------有咸味
D.将pH试纸伸入试剂瓶中可以判断出稀硫酸-------pH小于7
14.为完成相关实验所选择的物质正确的是
A.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白磷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生石灰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D.检验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胆矾
15.“ ”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该反应可以获得氮肥
B.NaHCO3俗名苏打,水溶液显碱性
C.析出晶体后的剩余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 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16.进行下列对比实验,不需要控制变量的是
A.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C.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
D.用镁、锌与稀硫酸反应,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二、综合题(共6题)
17.I.用符号要求的物质的字母填空.
A.石墨 B.小苏打 C.食盐 D.天然气
(1)常用做调味品的是__;(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
(3)常用于家庭燃料的是__;(4)常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
II.判断下列大小或强弱关系,并用“<”、“>”或“=”填空.
(1)金属活动性:锌__铜;(2)受热稳定性:碳酸钙__碳酸氢铵;
(3)相同条件下的密度:空气__二氧化碳;
(4)相同条件下的挥发性:稀盐酸__浓盐酸.
18.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分析下列两个表中的数据,找出对应规律。
(1)
1 g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均生成+2价金属的盐溶液) Mg Fe Zn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56 65
产生氢气的质量/g
你发现的规律 _____
(2)
气体 H2 N2 O2 Cl2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2 28 32 71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密度(g/L) 0.0899 1.251 1.429 3.214
你发现的规律 _____
19.为测定某市售碳酸钙药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杂质为SiO2,与稀盐酸不反应),某同学的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测定生成CO2的质量,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已知:无水氯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
①按图组装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并在干燥管中加入适量无水氯化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64.57 g;
②在广口瓶中加入碳酸钙样品,称得装置和药品的总质量为574.57 g;
③旋紧橡皮塞,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向广口瓶中滴加稀盐酸,使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
④反应结束后,称得装置及装置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570.57 g。
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方案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该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则测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实验计算结果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小”或“不变”或“偏大”)。
20.某同学用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做“Na2CO3+CaCl2===CaCO3↓+2NaCl”实验。其五次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氯化钙的质量/g 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碳酸钙的质量/g
1 5.55 200 5
2 11.1 200 10
3 22.2 200 20
4 33.3 250 25
5 55.5 400 X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填序号)次反应碳酸钠有剩余;
(2)表中X的值是_____;
(3)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1.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与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
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
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只写结果)。
(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的溶液,请你在图上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____
22.电石,学名碳化钙(CaC2),以焦炭和碳酸钙为原料生产碳化钙并制备重要工业原料乙炔(CxHy)气体的原理如下图。
(实验探究)
(1)气体C有毒,写出固体A和焦炭反应得到碳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组同学对固体D提出三种猜想:
猜想一:氧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
猜想三:碳酸钙。
同学们经过分析将猜想一排除了,理由是 。
(3)检验固体D: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猜想二正确。
(组成测定)
(一)实验设计:
将一定量的乙炔(CxHy)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下图
装置(选填“Ⅰ”或“Ⅱ”)。
(二)实验测定:(小资料:乙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
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中,试通过计算,确定乙炔的化学式。
反应前质量/g
反应后质量/g
装置①
125.3
127.1
装置②
78.2
87.0
结论:乙炔的化学式 。
(归纳小结)写出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aO,故选项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的不是同一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火碱、烧碱或苛性钠,其化学式为NaOH,其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三者有错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其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三者都正确,故选项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物质的俗名、学名、化学式三者有错误,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
同类物质应该放在一起,锌粒属于单质.
A、A中放的酸类物质,故A错.
B、B中放的碱类物质,故B错.
C、C中放的盐类物质,故C错.
D、D中放的金属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熟石灰是Ca(OH)2,CaO是生石灰,氢氧化钙由Ca、O、H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小苏打是NaHCO3,Na2CO3是苏打、纯碱,故B错误;
C.NaOH又叫火碱、烧碱、苛性钠,属于碱,故C正确;
D.水银是单质Hg的俗称,故D错误。
答案选C。
4.D
【详解】
A、胆矾是CuSO4.5H2O,故A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不是氧化钙,错误;
C、纯碱是碳酸钠,不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烧碱或火碱,故C错误;
D、水银是金属汞,正确。故选D。
5.B
【详解】
A、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此选项不正确;
B、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可以用来中和胃酸过多症,此选项正确;
C、碳酸钠水溶液的碱性过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此选项不正确;
D、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B。
6.B
【详解】
试题分析: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的反应,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其中碳酸氢钠是盐。
7.A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A错误。
B、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B正确。
C、铜在空气中灼烧生成氧化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C正确。
D、硫酸能与过量的锌粉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氢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故选A。
8.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中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结合生成碳酸钡沉淀;C中能共存;D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结合生成水。故选C。
9.D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用Na2CO3溶液一次鉴别NaCl溶液、H2SO4溶液和Ba(NO3)2,遇到氯化钠没有变化。遇到硫酸会产生气泡;遇到硝酸钡溶液会产生沉淀,现象各不相同,所以能够区分开。故选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 A、K0H是由钾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故选项错误. B、KCIO3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正确. C、HgO是由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D、H2CO3是由H+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故选B.
11.A
【详解】
A.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故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错误;
C.氢氧化钠虽然是一种碱,但是腐蚀性太强、价格过高,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
D.电路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以防触电;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作食品干燥剂,故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
A、钢、焊锡、生铁都属于合金,故正确;
B、食盐属于盐,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生石灰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C、甲烷、乙醇、葡萄糖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D、浓硫酸、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故正确。
13.B
【详解】
试题分析:打开试剂瓶塞就可以判断出弄盐酸------瓶口有“白雾”;观察试剂瓶的瓶塞可以判断出氢氧化钠溶液-------是胶塞;打开试剂瓶塞尝味道可以判断出氯化钠溶液------有咸味,错误,因为不能尝药品的味道;不能将pH试纸伸入试剂瓶中可以判断出稀硫酸-------pH小于7,而用玻璃棒蘸取。故选B.
14.C
【详解】
A、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会把原物质除去,故选项错误;
B、生石灰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把原物质除去,选项错误;
C、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使木条复燃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蓝色晶体,不能检验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应该用无水硫酸铜检验,选项错误。
故选:C。
15.A
【详解】
A、反应生成的氯化铵属于氮肥,故选项正确;
B、NaHCO3俗名小苏打,不是苏打,水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析出后,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 NaHCO3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6.C
【详解】
试题分析:A、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在用红磷和白磷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时,需要控制变量,错误,B、铁生锈的条件:与氧气、水接触,故用铁钉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需要控制变量,错误,C、碳酸钾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而氯化钾溶液不会与盐酸反应,故可用足量稀盐酸区分氯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不需要控制变量,正确,D、影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因素:温度,酸的浓度,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等,故比较镁、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需要控制变量,错误,故选C
17.C A D B > > < <
【解析】
(1)常用做调味品的是食盐,故填:C;(2)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故填:A;(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常用于家庭燃料,故填:D;(4)小苏打碳酸氢钠常用于焙制糕点,故填:B;(5)锌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前面,铜的活动性排在氢的后面,所以金属活动性:锌>铜;(6)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受热稳定性:碳酸钙>碳酸氢铵;(7)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8)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18.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小),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多)(或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大),其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小(大)(或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详解】
(1)根据表格,可发现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小),产生氢气的质量越少(多)(或等质量相同价态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2) 根据表格,可发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大),其标准状况下的密度越小(大)(或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
19.样品的质量为574.57 g-564.57 g=10 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 g-570.57 g=4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 g
x=9.09 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带来测量误差 偏大
【解析】
试题分析:
(1)样品的质量为:574.57g﹣564.57g=10g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74.57g﹣570.57g=4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4g
=
x=9.09g
所以碳酸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90.9%;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实验中用稀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而不用浓盐酸与碳酸钙样品反应;实验中不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会使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导致结果偏大。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20.1、2 40 10.6%
【详解】
(1)通过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可看出:随着氯化钙质量的倍数增加,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也在成倍数增加,可以得出前3次氯化钙全部参加了反应,氯化钙质量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当在第4次氯化钙的质量增加到第一次6倍时,这时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只是第一次的5倍,说明了250克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全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是25克,可得出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的质量比为250:25=50:5,由此可以得出氯化钙、碳酸钠溶液、碳酸钙的质量比为:5.55:50:5,有这个质量比带入到上述表中分析有关数据,很容易看出:前两次碳酸钠溶液有剩余,第3次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X的值是40克。
(2)通过上述分析,已经知道在第3次试验中,22.2克的氯化钙与200克的碳酸钠溶液是恰好反应,生成了20克地碳酸钙沉淀,利用这些数据就可以计算出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设200克的碳酸钠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21.2g
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6%
答: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6%。
故答案为:
(1)1、2;
( 2)40;(3)10.6%。
21.7.3% 11.1% 8.2%
【详解】
(1)氢氧化钠溶液增加的质量即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即为4.4g,设混合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z。
x=10.6g y=7.3g z=11.7g
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
(2)设混合溶液中的质量为m,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n,消耗碳酸钠的质量为p。
;
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
(3)据发生的化学反应可以知道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为氯化钠溶液,
滤液中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氯化钙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
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反应后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根据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可以知道,在盐酸存在的情况下碳酸钙不可能以沉淀的形式析出,所以加入的碳酸钠要先和盐酸反应,根据(3)的解答可以知道,盐酸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100g,即当滴入100g碳酸钠溶液后才会产生沉淀,其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g,此时一共消耗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可以据此描点连线得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
22.(1)CaO + 3CCaC2 + CO↑(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3)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
(一)II(二)C2H2 【归纳小结】CaC2 + 2H2O = Ca(OH)2 + C2H2↑
【解析】
试题分析: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A是氧化钙,C是一种有毒气体,固体A和焦炭反应得到碳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 3CCaC2 + CO↑,经过分析将猜想一排除了,理由是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检验固体D:取样,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猜想二正确,将一定量的乙炔(CxHy)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下图II装置,如果选择1,则可能从氢氧化钠的溶液中带出水分,使得浓硫酸的装置增重,影响实验的数据,从表格的数据看:水的质量为1.8克,而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克,生成一分子水的同时生成两分子的二氧化碳,所以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1:1,12X+Y=26,X=Y,所以X=2,所以化学式为C2H2,碳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2 + 2H2O = Ca(OH)2 + C2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