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第3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第3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4 10:1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3课时 氨 酸雨的防治
第五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1.掌握硝酸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了解硝酸的工业制法;
3.认识酸雨的防治措施。
三、硝酸:
1、物理性质
纯HNO3是一种 、易 ,有 气味的液体。
与水任意比互溶,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白雾状;
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无色
挥发
刺激性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
① 市售浓硝酸呈棕色的原因:
② 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阴暗处,不能用橡胶塞
4HNO3====NO2+H2O+O2
光照
硝酸分解生成的NO2溶解在硝酸中
(2)强氧化性:
硝酸无论浓、稀都有强氧化性,且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1)与金属铜反应:
稀硝酸与铜单质反应:
浓硝酸与铜单质反应:
3Cu+8HNO3====2Cu(NO3)2+2NO+4H2O
加热
Cu+4HNO3====Cu(NO3)2+2NO2+2H2O
加热
硝酸几乎与所有金属反应(Au、Pt除外),但不生成氢气。与变价金属反应,氧化为最高价
2)常温下,浓硝酸、浓硫酸使 钝化(铁、铝表面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酸与内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故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或浓硫酸。
铁、铝
3)王水:
组成: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 ;
特性: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2)强氧化性:
1:3
4)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铜单质反应:
C+4HNO3====CO2+2NO2+2H2O
加热
总结规律
1、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1)HNO3与金属反应一般不产生H2;
(2)还原产物一般为HNO3(浓)——NO2
HNO3(稀)——NO
很稀的硝酸还原产物也可能是N2O、N2、NH4NO3等
2、硝酸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1)HNO3与碳、磷、硫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一般生成最高价含氧酸或最高价氧化物,二氧化氮、水。
3)与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硝酸可与H2S、SO2、HI、Fe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浓硝酸与H2S反应:
如稀硝酸与H2S反应:
H2S +2HNO3====S+2NO2+2H2O
(3)与有机物反应:
硝化反应:
显色反应:蛋白质遇硝酸变黄
3H2S +2HNO3====3S+2NO+4H2O
硝酸的用途:制作炸药、染料、硝酸盐
3.工业制硝酸
原理:将氨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如图所示。
写出每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中含氮物质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
2N2+3H2 2NH3
NO+O2 ===== 2NO2
NO2+H2O ===== 2HNO3+ NO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
硝酸与金属反应的“三个守恒、一个关系”
1.三个守恒
(1)得失电子守恒:
(2)氮原子守恒:
(3)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恰好使Mx+沉淀完全,此时溶质为 ,则存在:
金属失电子数=n(NO2)+3n(NO)
n(HNO3)=xn[M(NO3)x]+n(NO2)+n(NO)
NaNO3
n(Na+)=n(NO3-)=n(HNO3)-n(NO)-n(NO2)
2.一个关系
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金属物质的量和金属所带电荷数的乘积,可表示为
n(HNO3)酸性=xn(Mx+)=n(转移电子)
二、酸雨及防治
1.SO2与NOx的主要来源
(1)SO2主要来自 和某些含硫金属矿物的冶炼。
(2)NOx主要来自 (高温条件下氮气和氧气生成氮氧化物)。
煤、石油的燃烧
机动车尾气
2.酸雨
(1)概念:pH< 的降雨。
(2)成因:主要是大气中的 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形成的.
5.6
SO2与NOx
(3)类型
①硫酸型:SO2→H2SO3→H2SO4。
化学方程式:
①SO2→SO3: 。
②SO2→H2SO3: 。
③SO3→H2SO4: 。
④H2SO3→H2SO4: 。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
H2O+SO2 H2SO3
2H2SO3+O2=== 2H2SO4
②硝酸型:NO2→HNO3。
化学方程式:
①NO→NO2: 。
②NO2→HNO3: 。
NO+O2 ===== 2NO2
NO2+H2O ===== 2HNO3+ NO
(4)危害
①直接损伤农作物,破坏森林和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
②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缆的腐蚀。
(5)酸雨的防治
①消除污染源,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等。
②对酸性物质的排放加以控制,如燃料脱硫处理,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利用、控制汽车尾气排放等。
③健全法律法规,严格规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探究】】
活动一:活动探究
根据硝酸性质,完成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碳与浓硝酸在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粉和稀硝酸反应:
①铁粉不足:
②铁粉过量:
C+4HNO3====CO2+2NO2+2H2O
加热
3Fe+8HNO3====3Fe(NO3)2+2NO+4H2O
Fe+4HNO3====Fe(NO3)3+NO+2H2O
【目标检测】
1.下列对于硝酸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浓硝酸在见光或受热时会发生分解
B.铜与硝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硝酸反应不产生氢气
D.可用铁和铝制品盛装浓硝酸
2.下列反应既表现硝酸的酸性,又显示硝酸的氧化性的是(  )
A.CuO+2HNO3===Cu(NO3)2+H2O
B.FeO+4HNO3(浓)===Fe(NO3)3+2H2O+NO2↑
C.C+4HNO3(浓)===CO2↑+2H2O+4NO2↑
D.NH3+HNO3===NH4NO3
B
B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硝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硝酸盐(  )
(2)硝酸的浓度越大,其氧化性越强(  )
(3)稀硝酸可溶解Fe(OH)2生成Fe(NO3)2和水(  )
(4)碳、铜与浓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  )
(5)过量的铜和一定量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只有二氧化氮(  )
(6)常温下,将铝片放入浓硝酸,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铝和浓硝酸不反应(  )
【目标检测】
×
×


×
×
(7)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体积比为1∶3的混合物,能溶解金和铂(  )
(8)实验室可以用铜和稀硝酸制备少量的NO气体(  )
(9)浓硝酸氧化性很强,常温下就可以和碳发生反应(  )
(10)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降雨(  )
(1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
(12)氮氧化物、硫的氧化物都可以形成酸雨(  )
【目标检测】
×


×


2.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
B.路线Ⅰ、Ⅱ、Ⅲ是雷电固氮生成硝酸的主要途径
C.上述所有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氮气可在足量的氧气中通过一步反应生成NO2
B
3.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产生的SO2
B.酸雨指pH小于7的雨水
C.大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的排放
D.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4.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水后会形成酸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B.酸雨的主要成分为H2SO4和HNO3
C.汽车尾气中的NOx指NO2
D.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
B
C
5.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u做还原剂,HNO3做氧化剂
B.HNO3在该反应中只有部分表现出了氧化性
C.每生成22.4 L(标准状况)NO有3 mol电子转移
D.如果有8 mol HNO3被还原,则生成了2 mol NO
6.0.3 mol Cu和含1.2 mol HNO3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NO2的量为(  )
A.0.2 mol   B.0.6 mol C.小于0.6 mol D.大于0.6 mol
B
酸性
C
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变烯,所以,二氧化氮的量少于0.6mol
3Cu+8HNO3(稀)====2Cu(NO3)2+2NO+4H2O
加热
Cu+4HNO3c浓)====Cu(NO3)2+2NO2+2H2O
加热
7.向某HNO3和Fe(NO3)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和加入Fe粉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原稀溶液中HNO3和Fe(NO3)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4∶1
B.3∶1
C.2∶1
D.1∶1
Fe+4HNO3====Fe(NO3)3+NO+2H2O
消耗4mol硝酸,同时生成1molFe3+
Fe+2Fe3+====3Fe2+
1molFe3+得到3mol Fe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