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 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整理归纳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的表面积、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灵活运用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圆柱与圆锥,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圆柱与圆锥之外,还有其他的几何体吗?请大家打开教材第38页,阅读“古老的几何”。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将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二、课堂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36页“说一说”
1.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说一说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
2.集体交流。
(二)完成教材第36页“算一算”
1.要求学生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图意。
2.让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完成。
3.汇报交流。
师明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体积,需要先算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再算出圆柱的底面积,最后根据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求出圆柱的体积。
(三)圆柱和圆锥
提问:圆柱和圆锥之间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交流。
(四)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十”第7题
1.让学生读题。
2.看图思考:压路机的前轮滚动一周压出的路面是什么形状?这个形状与压路机的前轮有什么关系?
3.要求学生在小组间进行汇报交流。
4.要求学生列式解答,并集体订正。
(五)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十”思考题
1.引导学生读题并仔细观察情境图,思考:要计算的柱子与本单元所认识的圆柱有什么不同?
2.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解题方法。
3.集体交流汇报。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十”第1题。
1.要求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二)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十”第9题。
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题思路。
3.指名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道了圆柱、圆锥特征;学会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学会了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知道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之间的关系。
教学板书
第6课时 整理与复习
圆柱的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