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课件(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4 11:0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课前回顾
政治:封君封臣制度下王权衰落;
政治分裂;
经济: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
盛极一时
思想:基督教会统治一切,强调
禁欲苦行;
政治:王权的加强;
统一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经济:工商业的复兴,自治城
市的兴起
思想:大学的兴起,思想自由
第八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时空坐标
发现“人”本身
这时(指14、15世纪)资本主义因素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新兴资产阶级处在形成的过程中。他们为了发展生产和扩大企业,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人オ,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新文化的开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经历曲折斗争的过程。因此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具有反封建新文化革命运动的性质。新文化不会凭空产生,必须在改造和革新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于是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成为反对封建教会文化和构筑新文化的天然素材。
——朱寰主编
《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一、文艺复兴
1、概况
(1)概念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
展到英、法、德意志
等地。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2、背景
文艺复兴
材料一 13—15 世纪,佛罗伦萨是欧洲最大的工商业和金融中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世俗活动和个人发展受到重视。 ——《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 天主教会禁欲苦行的说教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不满,但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以取代基督教文化。他们在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找到了共鸣。意大利人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还有机会得到拜占廷帝国保留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据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14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意大利?)
经济(根本):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人才优势: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
人文主义
精神内核(指导思想)
3、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体现了资产阶级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
以神为中心
崇尚神性
宣扬禁欲主义
追求来世幸福
蒙昧主义
以人为中心
肯定人的价值
崇尚理性
追求现世幸福
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人文主义的内涵: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教会禁欲,抨击教会腐败,倡导个性解放。
文艺复兴
4、成就
人物 代表作 地位 特点
文学三杰
刺激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艺术三杰
运用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格,描绘现世生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后期代表 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注:彼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和“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人文主义者”。《大卫》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宣言”。(人文主义不反对信仰上帝)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达·芬奇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拉斐尔
《雅典学派》《草地上的圣母》等
米开朗基罗
《大卫》等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李尔王》等
文艺复兴的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说出文艺复兴前后圣母像发生怎样的变化?
背景单一,圣母的表情僵硬呆板;而且五官比例并不符合真人标准,眼睛很大,鼻子细长,嘴非常小;圣子也没有小孩子应有的活泼、可爱。
圣母头顶没有光环,充满了女性的柔美和人间的母爱,圣母逐渐从神变成人,人性化、世俗化趋势加强。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一、文艺复兴
4.意义:
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多
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的关注人生活的世界,
为后来宗教改革和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诞生了众多精湛的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
章,永放光芒;
提倡科学,注重实践,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渴望信仰得救
宗教改革
名词解释: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的背景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①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④其他:德国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大量的赎罪券以获得维修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费用。……这些罪券承诺免“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斯塔天里诺斯《全球通史》
二、宗教改革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序幕: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课堂探究〗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天主教会的控制与腐朽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在德意志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精神统治和对财富的肆意掠取引发不满。
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兴起: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内容
①改革教义:(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
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新教。
二、宗教改革
基督教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3、宗教改革的扩展: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唯物史观)
新教运动对此后几个世纪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史学家历来将1500年前后作为将欧洲史划分为“近代”与“中世纪”的分水岭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此,罗马教皇领导下的西欧宗教统一不可逆转地动摇了,而统一的逝去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和文化的冲突。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由于宗教改革的发展,罗马天主教遭到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为挽回颓局,竭力阻止反扑。……耶稣会(天主教会反改革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声名狼藉,被欧洲许多国家逐出国境。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也被派来中国,以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作为晋身之阶,接近皇帝、大臣等重要任务,竭力扩大天主教在中国的影响。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4.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
解放思想,传播人文主义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近代科学的特点:
材料 他(家应星)全面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摘编自《宋应星传》
在长期实验观测、计算和深入思考下以数学公式表达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摘编自《牛顿传》
据材料,概括传统科技与近代自然科学的不同。
三、科学革命
1、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不同:传统科技重实用和经验积累
近代自然科学重视实验和逻辑推理
2、概况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批判神学:科学革命 (自然界)
哥白尼
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其他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
成就
意义
①形成理性化思维方式;
②确立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③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的“地心说”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进步巨大
四、反抗封建:启蒙运动(17—18c)
2.实质:“启蒙”(Enlightenment)一词,法文原意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1.背景
①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阶级: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禁欲
宗教改革——批判教会精神独裁
启蒙运动——全面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
精神内核:理性(强调独立思想与自主精神)
牛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主宰世界的自然法则。启蒙思想家们相信,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摘编自杰克《世界历史》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宗教、社会、国家制度……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 。 ——据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背景
精神内核:
经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人文主义进一步传播;
科学: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理性(相信科学、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
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禁欲
宗教改革——批判教会精神独裁
启蒙运动——全面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
3.进程(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霍布斯
洛克(英)
四、启蒙运动
(2)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确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法)伏尔泰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担心,同一个人制定暴虐的法律,并同时加以执行。……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成为压迫者。 ——摘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①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②“开明”专制,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分权与制衡
(三权分立)
四、启蒙运动
(2)法国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
材料 如果有人不取这天赐的自由,对自己是莫大的耻辱。……统治者的权力来自同人民的契约,人民应当推翻暴君,创立民主共和国……主权是不能代表的,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 ——(法)卢梭
卢梭:①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
②直接民主制(创立民主共和国)
四、启蒙运动
内容
人物 主张
君主立宪制
分权与制衡(三权分立)
主权在民、直接民主制
伏尔泰(法)
孟德斯鸠(法)
卢梭(法)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都反对君主专制
劳动价值论,自由竞争(现代经济学之父)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精神内核:理性。即独立思考,自主精神,判断是非的标准。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
意义(课本P53)
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运动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归纳
对欧洲: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政治: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思想:解放思想,丰富和发展人文主义;
对世界: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总结: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学)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反封建)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不同点 文艺复习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6~17世纪 17~18世纪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 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压榨沉重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地域范围 意大利 欧洲各国 德意志 欧洲各国 英国 法国 欧美 世界
内容 【指导…】 【反对…】 【追求…】 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反对——天主教神学 追求——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宣扬“信仰得救”和简化宗教仪式,建立资产阶级化的新教 以理性主义为指导
反对 封建专制主义,宗教神学体系
追求 自由,平等,民主,法治
提出:新制度构想
精神内核 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斗争矛头 天主教神学世界观 教会特权,天主教会(教皇)权威 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神学体系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斗争形式 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形式;披着宗教的外衣 披着宗教的外衣 摆脱了宗教束缚直接公开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影响 冲击封建神学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促进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构建奠定基础
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
回答:从因行称义到因信称义的变化有什么意义?
否定了教会、教皇的权威,人取得灵魂得救自主权,有利于人们精神的自由,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上帝
教民
神职人员
上帝
教民
信仰上帝
间接对话
得救
直接对话
得救
因行称义
因信称义
3、作用: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助于进步史观的形成和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的发展,推动了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例题:据牛顿的朋友介绍,牛顿是受苹果落地的启发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这反映了牛顿的
A、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B、勤奋的探索精神
C、注重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D、严肃的科学态度
A
例题
恩格斯说道:“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启蒙思想家所构建的“理想王国”
A. 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
B. 违背历史发展的趋势
C. 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D. 体现了生而平等的理念
A
知识小结
不断递进
课堂检测
1、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解析】答案:C。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可知,意大利是最先进行文艺复兴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故C项正确。A项回答的是根源,而题干问的是表现,故排除A项;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B项;最先进行宗教改革的是德意志,排除D项。
课堂检测
2.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以希腊神话中的情节为素材进行创作。在描绘天神宙斯用一阵“黄金雨”吸引人们时,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提香的这一表现方式
A.带有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
B.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C.附和了教会宣扬的道德观
D.体现了神韵写意的绘画风格
【解析】答案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张追求现世的享乐,表现在威尼斯画派代表提香身上就是“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法是受到了其生活环境的影响,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不能“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排除B项;通过题干中“提香直接用从天而降的一枚枚金币来表现”,这反映出其否定教会所宣扬的道德观,排除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神韵写意属于中国画的特征,排除D项。
课堂检测
3.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解析】答案:C。从题干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实质是主张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即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选C;宗教改革者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故排除A、B;,D则主要涉及教权与王权的关系,不合材料主旨。
课堂检测
4.有学者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推动“历史性变革”的思想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解析】答案:C.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故排除B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故排除D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18世纪,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故选C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