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3、有条理的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恐龙的演化过程,激发探索求知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走近恐龙,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由恐入题,引出恐龙,由恐龙导入课题。从学生最熟悉的生字入手,既学习了生字,又考查了学情,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恐怕、惊恐、恐龙)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2.(交流搜集的资料。加深对恐龙的了解。)
3.是呀,说到恐龙,同学们往往有许多话要谈,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简短的视频,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下吧!观赏中你看到了什么?凶猛的、笨重的、凶残的恐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恐龙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得再响亮一些《飞向蓝天的恐龙》4.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和轻灵的、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这样一个题目不仅让我们惊讶,产生质疑的同时,更激起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直奔主题。)
(二)检查自学,学会生字
首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48页来朗读课文,听清楚读书要求:A.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b、思考:恐龙和鸟儿有什么关系?提个小的建议:拿起你们的笔做好标注,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开始朗读吧!我先来考考大家词语掌握的情况,我们来认读两组词语。
1、出示词语: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凶猛异常轻灵 敏捷五彩斑斓身体轻盈凌空翱翔 天之骄子(指名读,齐读,领读重点词)
2、读着读着,你有没有发现这两组词语中藏着的秘密?男生读描写恐龙的女生读描写鸟儿的,读书区别来,开始。读得真棒。
(三)品读课文,探究关系
1.恐龙和鸟类到底有何关系呢?课文中用一句话就概括出来了。找一找,划一划。
2.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1)恐龙和鸟类到底有何关系呢?课文中用一句话就概括出来了。找一找划一划。(2)体会科普文章用词的准确。①句子比较: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②朗读指导 ,强调漫长、一支, 小结:咱们学习科普说明文,不但要了解他所介绍的科学知识,还要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这个观点提出后,却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想一想,人们会说些什么?能不能用上刚才学过的一些词语?
小结:是呀,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种动物,怎么会扯在一起呢?人们心中自然打上了一个个问号。板书“?”
师: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科学家就为此提出了大胆的假说,并做出了探索。我们先来一起来看一下吧!从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虽然过程漫长,道路艰难,但是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文中也得到了证实,谁找到了,来试着说一说。你找的又快又准。谁能告诉我何为点睛之笔。你能读一下文中的话吗、你真会读书 。为什么说它是点睛之笔呢?你的理解非常到位。那画卷指的又是什么呢?是的就是指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们的探索让我们对恐龙与鸟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来了解恐龙是怎样演化演化成鸟儿的。(四)精读品味,探究演化
1. 同学们说得很好。科学家们的探索让我们对恐龙与鸟儿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恐龙是怎样演化演化成鸟儿的。其中经历了怎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探究导航自主学习。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最终变成了(鸟类)。交流反馈。再次引导学生关注“大约、逐渐”等词,再次体会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2.恐龙又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一看这一演化过程。 自主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选取自己小组内喜欢的部分进行研读。填写下面的表格。 待会进行汇报交流。(1)下面我们来参观一下恐龙大家族。我来读概括叙述的部分,也就是冒号之前的内容,大家读具体叙述的部分。(老师和男生女生分读,再齐读)(举例子列数字)
(2)出示: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 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 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肉食动物, 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恐龙大家族真是形态各异,怪不得作者连用了六个“有些”。既然都是说有些恐龙怎么样的,有些恐龙怎么样的,那老师帮他们调换了一下顺序,行吗?交流。
小结:是的,作者先对比着写恐龙的行走方式,再对比着写体型特点,最后对比着写性情,这样一层一层写,显得特别有条理。
(3) 关注“则”字的作用。师生合作读,老师故意漏掉“则”,引导学生体会。
(4) 指名学生合作读。能用上“则”评价同学的合作朗读吗?如——这位小朋友把“两足奔跑”读得特别快,那个小朋友则把“四足行走”读得慢条斯理的。我们合作着来读读,有些恐龙怎么样——男生读, 有些恐龙则怎么样——女生读,老师读概括写的句子。小结: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形态各异的恐龙正向我走来呢!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为什么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呀?哦,是的,科普说明文的语言也很讲究——生动。
3.(1)在恐龙大家族中,有一些猎食性恐龙,它们的身体正在变化呢!男生读概括写的,女同学读具体写的。(2)想不想做会飞的恐龙呀,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正在变的恐龙,拍拍你的胸脯,摸摸你的脑袋,看看你的前肢,,再看看你的体表,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你身体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吗?当然,你还可以加上你的感受来说。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边上的伙伴吧。谁来把这个喜讯大声地告诉我们这个大家族呢
小结:我们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就描绘了恐龙体型的变化,但实际上恐龙的体型向鸟转化不知经过了多少千万年哪!
4.(1)体型像鸟的恐龙又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说。指名读。
(2)你能试着给这两种假说命名吗?在作业纸第三题写一写。并说说命名的理由。出示: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①引读。②你知道什么叫“毋庸置疑”吗?(没必要怀疑)③是的,作者在这里又一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和开头遥相呼应。让我们毫无疑问、确凿无疑地说。假设现在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点名根据表格复述: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引读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
(五)导游复述
假设现在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
(六)拓展延伸
过渡:科学家们经过百年的努力研究,帮助我们了解了体态笨重的恐龙最终变为轻盈灵活的鸟儿演化过程,这一切凝结着他们多少宝贵的心血啊!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