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前
言
在狼群中学会狼叫——姚依林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977年6月,万里到安徽担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
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占25%。
我这个第一书记心里怎么能不犯愁啊?”万里说。
万里
万里
1977年11月安徽省委颁布执行 “省委六条”。1978年安徽大旱,
据万里提议,安徽省委作出“借地种麦”的决定,从而诱发了农民
包产到户的行动。——改革从农村开始!
在凤阳县前进生产队,万里了解到这个队10户人家中4户没有门,
3户没有水缸,5户没有桌子。生产队长一家10口人,只有1床
被子、7个饭碗!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
壹
济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
村
经
体
制
改
革
济
假设你是农民,在农业生产上需要哪些权力?
人民公社管理的弊端
人
民
公
社
农民
政社合一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吃“大锅饭”
管理高度集中
缺少生产自主权
缺少个体自由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阅读材料,总结哪些地方急需改革?
思考·探究
材料1: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
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材料2:安徽定远县,全县适宜种植水稻的农田仅80来万亩,公社却硬要扩
大到150万亩,有些生产队偷偷种上黄豆、花生也要被强迫犁掉。
材料3:安徽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说,农民下地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
哨子伸头望,三边哨子慢慢晃”,“男的上工在打牌,女的上工在纳鞋”。
体制僵化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缺少生产自主权和平均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凤梨公社
小岗村—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
“当时穷极了…小岗村每年秋收后都有人出去讨饭,
不想办法是不行了。”——小岗村生产队长严俊昌
1978年12月,小岗生产队的18位农民在“分田到户”的“盟约”上摁下红手印。 他们把生产队里的土地按人均平分到户,耕牛和大农具作价到户,农产品交售任务、还贷任务、公共积累分摊到户。一纸契约、鲜红的手印记录了那个迎来中国农业转机的历史时刻。小岗村因此被称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小岗村会计严立华家
1978年12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
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不
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小岗村民为何称其为“生死契约”?
由此体现出18位农民具有什么精神?
敢为天下先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成果如何?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第一年就解决
了吃饭问题,
还首次交上了
公粮,还清了
20多年来吃救
济的贷款!
生产队长严俊昌
副队长严宏昌
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
小岗村农民使用简陋的工具耕作
这是小岗村农家孩子在田里拾荒
一个村庄的蝶变
一个国家的飞跃
小岗村过去的村路
今天小岗村的村路
小岗村4300亩高标准麦田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983年,全国普遍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行所有权与承包经营
权“二权分置”。
农民享有土地使用权
今天小岗村的田地
据材料说说农民获得的责任、利益?
责
利
农村改革前后的知识点比较:
改革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 统一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
家庭承包
自主经营
按劳分配
乡、镇政府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向阳公社第一个在全国重建了乡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按中央规定,1983年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人多地少的农村又该如何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松下镇垅下村几位年轻人聚在一起集资办厂,创立了当时镇里最早的提花
织物厂。当时的政策规定,乡镇企业可以领取营
业执照,开展合法经营。宽松的外部环境让乡镇
企业发展第一次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垅下村被誉为“中国花边名村”
位于松下镇的德盛织染企业
位于福建长乐最南端的松下镇,由于地理气候原因,农业发展条件受限,当地村民更是吃不饱、穿不暖,一度被列入省级贫困乡。
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
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云南斗门把农田改为花田
专业化
社会化
商品化
松嫩平原机械化收割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农村生产力
目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性质
形式
土地依然是集体所有
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农民获得使用权经营权
中国特色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发展大事记
1979年20年来首次调整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
1984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993年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不变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016年进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
201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延长30年;“互联网+”催生出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
2018年设立并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
2003年《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
2015年颁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定了土地的承包权属
贰
城
市
经
体
制
改
革
济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推动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国有大中型企业
1984 :公司元年
“我们都下海吧。”
——民间词汇,1984年
——从国有企业河南漯河肉联厂的改革说起……
一头猪的奇妙旅行
河南漯河肉联厂,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型屠宰厂。旺季每天出货量也就二三百头
猪,淡季长期停工待料,连年亏损。1984年,漯河肉联厂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
从此开启了不可复制的改革元年,步入了艰难曲折的求生之路。
肉联厂每年宰杀多少猪由谁定?
生猪的收购价格由谁来定?
生猪的销售价格由谁来定?
肉联厂的销售渠道由谁来定?
计划经济体制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管理落后,亏损达534万元
产品单一,连续26年亏损
政企不分,政府管的太多
企业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
缺乏激励机制,工人没有
生产积极性;工厂缺乏市
场竞争力濒临倒闭。
万 隆
“屠宰业的乔布斯”
1984年7月万隆当选为改革试点的漯河肉联厂厂长。通过改革,企业获得更多的自主权。他拿到“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支配权,如提高收购生猪价格,解决了工厂长期无米下锅的难题。他率先打破“铁饭碗”和“铁工资”,实行多劳多得的浮动工资制度。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当年就实现盈利,结束了26年的亏损历史。
苏联解体后工厂失去重要的出口市场,万隆焦虑不已。
1992年2月,第一支“双汇”牌火腿肠问世。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4年8月以漯河肉联厂为核
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
1998年12月,“双汇实业”在A股上市。通过上市募集7亿多元资本,企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1996年,随着业务逐渐扩大,双汇引入第一笔
外资。外资的引入为双汇增添了血液。
所有制:
单一公有制企业
中外合资企业
生
产
资
料
所
有
制
形
式
变
化
2013年,双汇国际斥资71亿美元并购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今天的双汇已发展为市值逼近千亿、规模全球第一的“肉业帝国”,稳坐行业霸主地位。
分析双汇改革之路涵盖了哪些知识点?
政企不分,政府管的过多
平均分配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国
集体
全国工业总产值
的所有制结构图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40/P41
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
并存的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基础性作用
说说你对两种经济体制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目的?
材料1: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不能简单地否定计划经济在建国初期的成就和作用。在经济底子极端薄弱的情况下,只有集中经济力量才能发展急需的工业项目,
当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陈锦华
材料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作用,不能灵敏反映市场需求,压抑
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抑制了经济活力。结果导致供应短缺,生产力不能得到充分
发展。 ——陈锦华
材料3: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
们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邓小平谈话
目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
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特
点
1.从农村(旧制度最薄弱环节)开始到城市深化
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启
示
1.改革要勇于创新
2.改革要关注民生
3.改革要根据国情
4.改革要持续深入
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点拨:
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城市改革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有所变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型
1.第一次:新民主主义经济——计划经济体制
2.第二次: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面展开)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深化)
扩大企业自主权
(试点时期)
1978——1984
1984——1992
1992—迄今
3.第三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21世纪初,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01年11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WTO)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6年12月5日,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开业。同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
1992年10月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1978-2016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7%
知识结构图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所有制形式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增强
企业
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尾
声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