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科素养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学科素养提升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5 07:3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学科素养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元电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是表示电子和质子的统称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图示是“静电章鱼”实验。该实验具体做法:分别使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然后将塑料丝抛向空中,塑料管放在其下方,此时塑料丝悬在空中,状似“章鱼”。由此可判断塑料丝和塑料管(  )
A.均带正电 B.带同种电荷 C.均带负电 D.带异种电荷
3.元电荷是(  )
A.最小电荷量 B.检验电荷
C.点电荷 D.质子
4.在感应起电中,带负电物体靠近带绝缘底座的导体时,如图所示M处将(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以上答案均有可能
5.下列对电现象及规律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 D.带电物体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6.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不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7.下列关于元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点电荷
B.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
C.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
D.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可以为305.3倍的元电荷
8.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质子就是一个元电荷
B.元电荷就是指电子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库仑
D.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9.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负电
B.枕形导体的A、B端均带正电
C.枕形导体的A端带负电,B端带正电
D.枕形导体的A端带正电,B端带负电
10.如图所示,将塑料梳快速梳头发丝多次,观察到头发散开了,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塑料梳与头发丝之间相互感应起电
B.头发丝所受重力小,自然松散
C.头发丝受到空气浮力作用而散开
D.由于摩擦起电,头发丝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
11.如图所示,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导体A和B,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手持绝缘棒连接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小球C靠近导体A时,金属箔都不会张开
B.当小球C靠近导体A时,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
C.当小球C接触导体A时,导体A下部的金属箔张开,导体B下部的金属箔闭合
D.当小球C靠近导体A时,导体A左侧带负电,导体B右侧带正电
12.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个电子 B.B球将失去个电子
C.A球将得到个质子 D.A球将失去个质子
13.如图所示,A、B为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架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张开
D.先用手接触一下A端再拿开,然后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上的金属箔片不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张开
14.用金属箔做成一个不带电的空心小圆球,放在干燥的绝缘桌面上。小明同学用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将笔套自上向下慢慢靠近小圆球,当距离约为1.0cm时圆球被吸引到笔套上。对上述现象的判断与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金属球带负电
B.笔套靠近圆球时,圆球上部感应出正电荷、下部感应出负电荷
C.圆球被吸引到笔套的过程中,圆球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球的重力
D.笔套碰到圆球后,笔套所带的电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15.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二、解答题
16.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和B分别带有电荷和,两个球均被置于绝缘支架上。
(1)将两球接触一下后分开,他们分别带有多少电荷?
(2)简要论述电子是如何转移的,并计算转移的电子数目。
17.请你尽可能多地找一些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如塑料片,纸板、玻璃、毛线、腈纶丝、石蜡、铅笔杆等,分别让它们相互摩擦,比较这些物体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最小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电荷量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不是电子,A错误;
B.电子和质子所带的电荷量均为元电荷e,可元电荷不是表示电子和质子的统称,B错误;
C.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量”而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元电荷不是质子,C错误;
D.元电荷e又称“基本电荷量”,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或者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D正确。
故选D。
2.B
【详解】
塑料丝和塑料管间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呈章鱼状,由于不知塑料丝和塑料管怎么带电的,故电性无法判断。
故选B。
3.A
【详解】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用e表示,。
故选A。
4.B
【详解】
感应起电过程是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且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由图知M为远端,则M处带负电.故选B。
5.A
【详解】
A.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摩擦起电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并非说明了电荷可以创生,故C错误;
D.带正电物体有多余的正电荷,带负电的物体有多余的带负电的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C.甲图中两小球相互吸引,可知两球中至少一个带电,另一个小球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故C正确,A错误;
BD.乙图中两小球相互排斥,可知两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故B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
元电荷是最小的电量单位,没有正负之分,也不是点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是-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则一个带电体的带电荷量不可以为305.3倍的元电荷。
故选B。
8.D
【详解】
AB.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不是指质子或者是电子,故AB错误;
C.第一个用实验方法测得元电荷数值的科学家是密立根,故C错误;
D.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和元电荷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当带正电的导体球靠近枕形导体A端时,根据感应带电原理,导体A的左端感应出负电荷,导体B的右端感应出等量的正电荷。
故选C。
10.D
【详解】
塑料梳与头发丝摩擦起电,头发丝上带的是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头发丝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头发丝带电越多,排斥力越大,散开的就越大,故选D。
11.D
【详解】
ABD.当小球C靠近导体A时,由于静电感应,A的左侧会感应出负电荷,B的右侧会感应出正电荷,故金属箔都会张开,AB错误,D正确;
C.当小球C接触导体A时,由于接触起电,导体A、B会带上正电荷,导体A、B下部的金属箔都会张开,C错误。
故选D。
12.A
【详解】
将A、B接触后再分开,A、B所带电荷量均为
电荷在分配过程中是电子发生了移动而不是质子发生了移动,所以A球失去了个电子,B球得到了个电子。
故选A。
13.AB
【详解】
试题分析:把C移近导体A时,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故A正确;由于静电感应现象,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导体A和B仍然带电,金属箔片张开,B正确;先把C移走,A和B的电荷就会中和,把他们分开箔片不会张开,C错误;
先用手触摸导体A,不会影响A、B的电荷分布,仍然与A选项相同,D错误,故选AB.
考点:感应带电.
14.BC
【详解】
绝缘材料做的笔套与头发摩擦,摩擦使笔套带负电,带负电的笔套靠近圆球的时候,圆球发生静电感应,圆球上部感应出正电荷、下部感应出负电荷,故圆球不是带负电;在圆球被吸引过程中,圆球加速度向上,则圆球所受静电力的合力大于圆球的重力;绝缘材料做的笔套,自由电子无法移动,笔套所带的电荷无法立刻被全部中和。
故选BC。
15.AC
【详解】
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片和金属球B都带有正电荷,金属箔片之所以张开,是由于箔片上的正电荷互相推斥造成的.当验电器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时,说明箔片上的正电荷一定比原来减少了,由于金属球A只是靠近验电器而没有与验电器上的金属球B发生接触,要考虑感应起电的影响.当金属球A靠近时,验电器的金属球B、金属杆包括金属箔片整体相当于一个导体,金属球A离金属球B较近,而离金属箔片较远.如果金属球A带正电,验电器上的正电一定向远处移动,则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不会减少,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如果金属球A带负电,验电器上的正电荷会由于引力作用向近端移动,造成金属箔片上的电荷量减少,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如果金属球A不带电,由于受到金属球B上正电荷的影响,金属球A上靠近B的部分也会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出现负电荷,而这些负电荷反过来会使得验电器上的正电荷向金属球B移动,效果与金属球A带负电荷一样.所以选项A也是正确的,选项D是错误的.
16.(1) C;(2) 个
【详解】
(1)根据接触带电先中和在平分的原则可得将两球接触一下后分开,他们分别带电量为
C
(2)B电荷上的电子在与A电荷接触时运动到A电荷上正电荷中和。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17.见详解
【详解】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二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由于带有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泡沫球、纸屑,吸引能力强的物体易得失电子。实验观察可得睛纶丝、毛线、塑料片、玻璃、铅笔杆得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