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实验: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学科素养提升练(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有两种电路可供选择,若所测干电池内阻校小,为减小内阻测量的误差,实验电路应选择如图甲所示电路,若根据某次实验记录数据画出的U—I图像如图丙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图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纵轴截距表示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即E=3.0V
B.横轴截距表示短路电流,即I短=0.6A
C.根据计算出待测干电池的内阻为1.0Ω
D.甲和乙所示测量电路都测不到内阻的真实值
2.如图甲所示为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池电动势的测量值偏大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
D.电压表的示数为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为
3.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待测电池、开关和导线配合下列哪组仪器,不可以达到测定目的( )
A.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B.一只电流表和一只电压表
C.一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 D.一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箱
4.王羽同学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中,把实物分别连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然后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如图丙所示的两条图线a与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甲电路所描绘的图线是a
B.由乙电路所描绘的图线是b
C.由a图线测得电源电动势约为1.50V,内阻约为3.0Ω
D.由b图线测得电源电动势约为1.45V,内阻约为0.90Ω
5.为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甲同学采用图甲所示的方案,测得电源电动势为E1,内阻为r1;乙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案,测得电源电动势为E2,内阻为r2。若他们选用的是同一个电池,且操作过程均完全正确,所选电源电动势的真实值为E,电源内阻的真实值为r,由于系统误差的存在,则( )
A., B.,
C., D.,
6.某同学在实验室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像与如乙图所示的图线类似,其中为电阻箱读数,为电压表读数。请根据已学习的电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的选项( )
A.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内阻大小为
B.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内阻大小为
C.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内阻大小为
D.电源的电动势大小为、内阻大小为
7.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中,某同学连接好电路进行测量,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得到的数据发现不对,进一步研究表明实验电路连接错了。你认为( )
U/V 0.60 0.70 0.80 0.90 1.00 1.10
I/A 0.18 0.21 0.24 0.27 0.31 0.33
A.该同学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上面电路图中的图c
B.该同学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上面电路图中的图d
C.为了准确完成实验目标,该同学还要继续采用图a继续实验
D.为了准确完成实验目标,该同学还要继续采用图b继续实验
8.如图甲所示为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U—I图线,以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均偏大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3.5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40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A
9.某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为,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图所示。下列对该学生接线说法错误的是( )
A.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 B.电流表接线有错
C.电压表量程选用不当 D.电压表接线不妥
10.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R为电阻箱,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当R取不同阻值时,电流表对应有不同读数I,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所得到的图像应为( )
A. B.
C. D.
11.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关于电动势的真实值E0与测量值E及电池内阻的真实值r0与内阻的测量值r的说法正确的是( )
A.E0>E,r0>r B.E0=E,r0<r
C.E0=E,r0>r D.E0<E,r0<r
12.系统误差是由于实验原理等原因而产生的误差,它的数值总是向某一个方向偏离真实值。在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由于电表的内阻所产生的误差即为系统误差。关于该系统误差产生原因以及影响,以下正确的是( )
A.电流表分压;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偏小,内阻偏小
B.电流表分压;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偏大,内阻偏大
C.电压表分流;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偏小,内阻偏小
D.电压表分流;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偏大,内阻偏大
13.如图甲所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改变电阻箱R阻值,得到多组R、I值,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 )
A.电源电动势为5.0V
B.电源内阻为2.5Ω
C.从系统误差角度看,利用该装置测得的电动势大于其真实值
D.从系统误差角度看,利用该装置测得的内阻大于其真实值
14.如图甲所示为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电路图,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池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测量值都偏小
B.电池内阻的测量值为1.0Ω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0.50A
D.电压表的示数为1.30V时,电流表的示数I′=0.20A
15.如图甲所示,R为电阻箱(0~99.9 Ω),置于阻值最大位置,Rx为未知电阻。(1)断开S2,闭合S1,逐次减小电阻箱的阻值,得到一组R、I值,并依据R、I值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R-图线;(2)断开S2,闭合S1,当R调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I1=1.0A;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断开S1,闭合S2,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0.8A,据以上数据可知( )
A.电源电动势为2.0V
B.电源内阻为0.25Ω
C.Rx的阻值为1.5Ω
D.S1断开、S2闭合时,随着R的减小,电源输出功率增大
二、实验题
16.某实验小组利用铜片、锌片和家乡盛产的柑橘制作了果汁电池,他们测量这种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并探究电极间距对E和r的影响,实验器材如图所示,测量E和r的实验方案为: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源两端的电压U和流经电源的电流I,依据公式利用测量数据作出U-I图像,得出E和r.
(1)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求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电路
(2)实验中依次减小铜片与锌片的间距,分别得到相应果汁电池的U-I图像如图中(a)(b)(c)(d)所示,由此可知,在该实验中,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电动势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电池内阻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对图线c,当外电路总电阻为2500Ω时,该电源的输出功率P=_________mW.
17.若使用旧电池进行该实验时,发现路端电压U随电流I变化仍不明显,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这个变化更明显一些。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纵轴截距的坐标为,所以纵轴截距表示待测干电池的电动势,即E=3.0V,故A正确;
B.横轴截距表示路端电压为2.4V时的电流,并非短路电流,故B错误;
C.U-I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干电池的内阻,故
故C正确;
D.甲测量电路所测内阻偏小,乙测量电路所测内阻偏大,故D正确。
故选B。
2.C
【详解】
A.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电流表所测电流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由
可知,电源电动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A错误;
B.根据电源图像可知,电源电动势
电源内阻
故B错误;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
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当
此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为
故D错误。
故选C。
3.A
【详解】
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原理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作电压表测量路端电压U、用电流表测量电流I,利用滑动变阻器调节外电阻,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实现多次测量,即由一个电压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组合可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也可以在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阻箱组合测量,电阻箱可以读出阻值,由
可求出路端电压,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阻箱组合,由电压表读数U与电阻箱读数R之比求出电流,一只电流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可以多次测量,但滑动变阻器阻值不能读出,所以电压无法计算,故A不可以,BCD均可以。
故选A。
4.D
【详解】
AB.甲图的电压表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则其U—I图象的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和电压表内阻并联之后的阻值,而乙图中U—I图象的斜率绝对值表示电源内阻与电流表内阻之和,所以乙图对应的图象斜率绝对值大些,故由甲电路所描绘的图线是b,由乙电路所描绘的图线是a,AB错误;
CD.电源的U—I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坐标值是电源的电动势,图象斜率的绝对值是电源的内阻,则由a图线测得电源电动势约为1.50V,内阻约为
r = Ω = 1Ω
由b图线测得电源电动势约为1.45V,内阻约为
r = Ω = 0.9Ω
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B.甲同学的方案采用的是电流表内接法,路端电压的测量值无系统误差,而电压表分流导致干路电流偏小,所测为电源和电压表并联构成的等效电源,则有
故A正确,B错误;
CD.乙同学的方案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电流的测量值无系统误差,而电流表分压导致路端电压偏小,所测为电源和电流表串联构成的等效电源,则有
故CD错误;
故选A。
6.B
【详解】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
整理得
由题图乙可知
解得
故选B。
7.C
【详解】
AB.图a、c、d的电路连接都满足全电路的欧姆定律,随着电流的增大电压应该减小;而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电压与电流为增函数,满足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规律,则该同学所连接的电路可能是上面电路图中的图b,故AB错误;
CD.图b的电路和数据可算出阻值
图a满足
可测出电动势和等效内阻的阻值,解得电源内阻,故为了准确完成实验目标,该同学还要继续采用图a继续实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电动势测量值
电源内阻
由图甲所示电路图可知,相对于电源来说,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电流表所测电流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电动势和内阻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关系为
电源电动势与内阻测量值都小于真实值,A错误,B错误;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
故C错误;
D.电压表的示数为1.20 V时,电流表的示数
I′==0.20 A
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A.变阻器要起到变阻作用接入电路的两根导线一条接在上面的金属杆一端,另一条接在下面的接线柱上,所以图中滑动变阻器不起变阻作用,故A正确;
B.电表接入电路,选好量程后,还应注意正、负接线柱,图中电流表接法不对,故B正确;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不超过3V,所以电压表量程选用得当,故C错误;
D.在实验中电压表不应并联在电源两端,因为电键断开后,电压表仍有读数,故D正确。本题选择不正确的。
故选C。
10.A
【详解】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解得
可知图线是一条不过原点的随增加的直线。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B
【详解】
设(U1,I1)、(U2,I2)为两组测量值,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关于E和r测量值的方程为
解方程组得
考虑到电流表的分压作用,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求得准确值
比较两种情况下的最终表达式可以看出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C
【详解】
伏安法测电阻相对于电源来说采用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压表分流作用,电流表测量值偏小,当外电路短路时,电流测量值等于真实值,电源的U-I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知,电动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电源内阻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AD
【详解】
AB.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解得
根据图像
解得
A正确,B错误;
C.该装置电流表内阻位置,实际的欧姆定律可得
整理
因此可发现斜率不变则测量的电动势和真实电动势一样,C错误;
D.该装置测得的内阻是定值电阻、电源内阻、电流表内阻的串联值,由于电流表内阻未知,所以内阻测量值大于真实值,D正确。
故选AD。
14.ABD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电动势测量值
电源内阻测量值为
由图甲电路图可知,相对电源来说,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由于电压表的分流,使电流表所测电流小于流过电源的电流,实验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电动势的测量值为
内阻的测量值表示为
故AB正确;
C.外电路发生短路时的电流为
故C错误;
D.电压表的示数为1.30V时,电流表的示数
故D正确。
故选ABD。
15.AD
【详解】
AB.断开S2,闭合S1,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I(R+r)
则
可知R-图线斜率等于电源电动势E=2.0V,在纵轴的截距绝对值等于电源内阻r=0.5Ω,A正确,B错误。
C.断开S2,闭合S1,当R调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I1=1.0A,由
E=I(R+r)
可知R=1.5 Ω;保持电阻箱的阻值不变,断开S1,闭合S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E=I(R+Rx+r)
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0.8A,Rx=0.5Ω,C错误。
D.S1断开,S2闭合时,随着R的减小,电源输出功率增大,D正确。
故选AD。
16.(1)如图所示
(2)不变,增大
(3)
【详解】
试题分析:(1)将电压表视为理想表,要避免电流表分压作用对测量结果,相对于电源来说,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据此连接实物电路图,电路图如图所示.
(2)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电动势,由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的交点纵坐标不变,所以电动势不变,图线斜率的绝对值即为内阻,由图象可知,(a)(b)(c)(d)图象斜率的绝对值变大,电源内阻变大.由此可知:随电极间距的减小电源内阻增大.
(3)由图示图象可知,图象与纵轴交点坐标值为0.975,电源电动势E="0.975" V;(c)对应图线斜率绝对值约为478(从线上选取两点即可求斜率),电源的输出功率为:
考点: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做实验电路图、实验数据分析,知道实验原理、根据题意确定电流表的接法是正确作出实验电路图的关键;对于图象问题,要做到三看:看物理量、看单位、看初坐标,然后再看斜率,看变化
17.见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给电源串联一个定值电阻,既作为保护电阻,又可以增加电源的等效内阻,使电压表的示数有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