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
1.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经历探究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过程,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
3.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画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直尺、量角器、三角尺、活动的长方形木框、三角形纸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做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我们已经能够辨别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基本图形,今天我们就具体研究一下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70页例1主题图。
(1)谈话:在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很多地方都隐藏着数学知识,请大家仔细观察,找出下面各图中,都有哪些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图中都有平行四边形。
(2)课件出示从图形中抽象出来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直观观察平行四边形,看看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质疑: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特征呢?
2.教学例2。
(1)合作探究。
①学生拿出活动的长方形木框,并拉一拉,观察其变化。
学生预设:
生1: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并没有变化,四个直角却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直角了。
生2:拉动的过程中,长方形对边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生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②学生量一量拉动成平行四边形后对边的长,以及四个角的度数。
学生预设:对边的长度相等,四个角中,对角相等。
(2)小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3.教学例3。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发现了在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对边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其实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变化。
板书:过平行四边形一顶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高。这条对边就是底。
(2)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画高时,要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让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底边重合,移动三角尺使另一条直角边和顶点重合,过顶点沿直角边画垂线,这点到垂足的的线段就是高。
(3)思考:通过刚才的画法演示,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有什么关系吗?
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4)完成教材第71页“议一议”。
①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②尝试重画高。
③师明确:根据平行线和垂线的知识可以得出:从平行四边形上任意一点都可以向对边画垂线,这些垂线段都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4.及时反馈。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第2题。
①指名学生说一说高的含义及画法。
②观察每幅图中高的画法,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③全班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不是高的理由。(不是垂线段)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课堂活动”第3题。
①学生说一说画高用的工具,和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②学生独立画高,教师巡视指导。
③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九”第4题。
(1)提问: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提问:平行四边形边的特征是什么?
对边相等,对边平行。
(3)学生根据已知信息,独立解答。
(4)交流汇报,订正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十九”第6题。
(1)学生阅读题目,观察学具,明确题意。
(2)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探讨可行的操作方法。
(3)动手操作,进行拼组。
在学生操作时,教师要提示学生小心使用剪刀,注意安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哪些知识?
在学生自由发言、畅谈收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且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过平行四边形一顶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到垂足的线段是高。这条对边就是底。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过平行四边形一顶点,向对边画垂线,这点到垂足的线段是高。这条对边就是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