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课时 梯 形
教学目标
1.认识梯形的特征,并了解它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
2.学习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会画梯形底边上的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些梯形实物图。
学生:三角尺、直尺、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行四边形,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由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个四边形一一梯形。梯形都有哪些特征呢?它与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梯形)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73页例1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梯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师画出不同形状的梯形。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图形的相同点。
学生预设:
生1: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
生2:这些图形中都有一组对边平行,另外一组对边不平行。
生3:平行的对边长度不相等。
(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尝试叙述梯形的含义。
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4)课件出示含有各部分名称的梯形,引导学生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适当指导:平行的一组对边中,较短的边称为上底,较长的边称为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分别叫做梯形的腰。
(5)认识梯形的高。
①学生观察梯形的高,根据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尝试叙述梯形的高。
学生预设:
生1:从梯形一条边上任意一点向对边引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梯形的高。
生2:从梯形上底任意一点向下底作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梯形的高。
②根据学生回答提出质疑:如果从梯形的一条腰上任意一点向另一条腰作垂线,这条线段是高吗?
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得出结论:梯形的高是和两底都垂直的线段,梯形有无数条高。
(6)及时反馈。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1题。
①学生指一指、说一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②学生直接标写在教材上,小组内互相展示、交流。
③集体展示,交流汇报。
④师生交流后明确: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不会因梯形位置的改变或者转动而改变。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73页例2两个实物图和抽象出来的梯形。让学生观察两个梯形有什么不同?
(2)探究。
①小组合作,分别量一量图中两个梯形的腰长。
②汇报:第一个图形的两条腰相等,第二个图形的两条腰不相等。
板书: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拼组梯形。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课堂活动”。
(1)学生拿出七巧板,先说一说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
(2)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拼摆等腰梯形,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3)展示不同的拼法,交流活动的感想和乐趣。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二十”第4题。
(1)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明确等腰梯形的两条腰相等,等腰梯形的周长是上底、下底以及一腰长的2倍的和。
(3)学生独立计算解答。
(4)指名汇报,集体交流订正。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思考题”。
(1)提问:用小棒摆一个梯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梯形呢?
学生明确:用小棒摆一个梯形至少用5根小棒,摆3个梯形需要15根。
(2)质疑:只给了12根小棒为什么能摆出3个梯形呢?
学生思考明确:有3根小棒是共用的。
(3)学生展开合作,探究摆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师生交流后小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了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梯形的高是从上底的一点向下底所作的垂线。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梯 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底。
梯形的高是从上底的一点向下底所作的垂线。
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