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下雨了》是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第六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用绘画工具,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感知雨的形态、表现雨中的情景。欣赏美术作品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下雨是人们常见的自然现象,很多学生喜欢在小雨中嬉戏、玩耍,他们都有在雨中活动的体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享受自然的思想。在记忆和表现雨中场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忆能力。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在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想,感受雨中的情趣,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由于二年级孩子的学情,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为用不同的点或线表现不同的雨,简单了解雨中人物的姿态和形象。
学情分析: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下雨并不陌生,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雨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还意味着难以言喻的快乐,不论是穿着小雨靴在雨中踩水,还是拿着小雨伞在雨中嬉戏,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此,本课题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激发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正是学习本节课的有利因素。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以自我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这是有利于创作的因素。但由于年龄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他们大部分动手能力不是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引导他们用简单的点和线来表现雨景为合适。材料的选择以油画棒为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和观察,了解不同的雨,学习雨中人物的基本姿态。
过程和方法:利用色彩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培养再现情景的能力,体验绘画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下雨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自然界的美妙变化,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留心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点、线表现不同的雨及人物姿态。
教学难点:表现雨中人物的姿态、创造性的表现一幅有趣的雨景图。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绘画材料等。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组织学生
2、播放歌曲,导入课题《下雨了》
二、感知新授
1、播放雷声、雨声,感知雨的形态变化。
2、学生观察雨,尝试画一画雨。
3、师小结:可以用雨点表现小雨,用雨线表现大雨。
4、请学生说一说下雨时,喜欢做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么?
5、请学生演一演,下雨时用雨具时的样子!
6、师小结:雨中人物姿态如何表现。
7、欣赏生活中的雨景图,感受雨中的温馨,快乐画面!
8、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自己感受!
三、学生创作
1、用不同的点、线表现不同的雨;注意人物的姿态。
2、通过回忆联想,创造性的表现一幅有趣的雨景图。
四、展示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作品。说一说学习本课之后对雨的新感受。
五、课后拓展
课件展示《听雨图》,引导学生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身边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