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同步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4 14:1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一、选择题
1.铜是青铜时代重要的战略物资,赫梯人将叙利亚地区的铜输送到埃及和两河流域,促进了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发展。材料主要说明(  )
A.赫梯人商业活动范围广 B.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发展依赖赫梯人的商业活动
C.文明扩展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 D.埃及和两河流域资源匮乏
2.赫梯人是历史上最早大量铸造并使用铁器的部族。公元前14世纪中期开始,埃及和赫梯不断进行战争。在和赫梯人接触的过程中,埃及人学会铁器的铸造和使用。约公元前13世纪初期,埃及进入了铁器时代。这种现象表明古代战争是(  )
A.文明扩展的方式之一 B.政权更替的根本原因
C.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D.民族交融的主要原因
3.亚历山大是以马其顿国王的身份进入东方的,但他每到一地就宣称自己是当地原统治者的继承人,用东方君主的统治方式统治东方的大片领土。其目的是(  )
A.扩充王国的疆域 B.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个人权威
C.推广希腊的文化 D.以专制制度取代希腊民主制度
4.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5.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并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的是(  )
A.赫梯 B.埃及新王国 C.亚述 D.波斯
6.亚历山大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亚历山大远征(  )
A.给埃及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客观上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经济发展与战争互为推动作用
7.公元前2世纪后期到公元前1世纪前期古罗马出现了包括斯巴达克起义在内的多次奴隶起义。这些起义沉重打击了奴隶制,并推动罗马由共和国向帝国转变。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奴隶起义(  )
A.推翻了罗马帝国统治 B.结束了罗马奴隶制度
C.影响了罗马发展进程 D.实现了奴隶人身解放
8.右图是影片《斯巴达克斯》的海报。该影片是一部大制作的古代史诗式的电影,它叙述了公元前73年古代罗马的奴隶因不堪奴隶主的暴虐而在斯巴达克的领导下奋起反抗,但最终被镇压的史实。这部电影反映的史实是(  )
A.罗马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B.罗马帝国达到繁荣的顶峰
C.导致了罗马帝国最终分裂
D.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9.公元前2世纪,在罗马征服希腊后,罗马官兵从希腊挑选并带回来的大批人质里面,包含有贵族、伦理学家、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诗人等,此外还有大量的奴隶、杂技演员,甚至还有厨师。这种现象会导致(  )
A.希腊文化在罗马扩散 B.希腊民主遭受致命摧残
C.罗马的法治得到完善 D.罗马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10.古典时代,欧亚大陆上各个帝国的活动区域基本局限于其各自所在的大河流域。然而到公元1世纪时,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汉帝国形成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此文明地带(  )
A.得益于帝国的官方支持 B.将铁器由西方传入东方
C.加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D.促进了四大发明的西传
11.某一地区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商业比较发达。为方便记录,人们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这些字母西传形成希腊字母进而演化出拉丁字母。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这一地区是(  )
A.古代希腊 B.西亚的腓尼基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12.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下列能正确体现文明联系的是(  )
A.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
B.东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入中亚、欧洲和北非地区
C.冶铁技术起源于中亚,并扩散到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
D.埃及最初的雕刻特别是人像雕刻,很多方面都模仿希腊
13.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符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 B.丝绸之路连接东西经济文化圈
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 D.传统西方文化崇尚廉俭
14.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约公元前630年,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邦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这则殖民案例说明(  )
A.自然灾害是导致海外殖民的最重要因素 B.海外殖民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C.海外殖民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地区 D.海外殖民导致了民主政治的建立
15.共和国时期的罗马设立了祭祀团,他们司掌的制度中包括有关宣战的规则、和平条约的缔结等。对敌方作出的誓言往往是必须遵守的,个人无权通过伪誓违反与公开和确定的敌军达成的条件和约定。此项规定(  )
A.与任何敌军作战都适用 B.维护罗马人对神的尊重
C.将诚信视为神圣的原则 D.体现罗马人的爱国主义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继承王位之后,于公元前334年春天率领希腊联军远征。经过多场激烈的战斗后,他于公元前330年灭亡了领土范围包括埃及和巴比伦在内的波斯帝国。此后,亚历山大的军队一直进军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一个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朱汉国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
——摘编自[法]基佐《欧洲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是以何种方式进行文明扩张的。为了巩固统治,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帝国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维系庞大帝国的措施和效果。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一种新的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依据材料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97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帝国),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若遇迟风……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康有为曰:甘英愚怯,辜负班超凿空之盛意。
材料二 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贵族的风尚。公元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时为汉郡)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
(1)根据材料一,分析甘英出使大秦中途而归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王朝与罗马交往的特点,并阐述历史意义。
20.古代世界,波斯、罗马和大汉王朝都对人类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他(大流士)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其重要内容如下:(1)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许多省,由国王委派总督治理……(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3)军事改革……(4)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
——《世界上古中古史》朱寰主编
材料二 以金银为钱,银钱十当金钱一。与安息、天竺交市于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质直,市无二价。谷食常贱,国用富饶。邻国使到其界首者,乘驿诣王都,至则给以金钱。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后汉书》对罗马帝国的称呼)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后汉书·西域传》对大秦的记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波斯国王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与汉朝交往的情况。
参考答案
1——15:CABDD BCAAC BABCC
16.(1)类别: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性质。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影响: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
17.(1)亚历山大率领希腊联军远征,以武力征服的方式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亚历山大帝国。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的基本制度,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
(2)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广阔的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
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
效果: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未能长久的维持统一的帝国政权,最终走向分裂。
18.亚历山大东征。影响: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19.(1)主要原因:海洋阻隔,甘英愚怯。影响因素:生产技术水平低、交通工具落后、高山沙漠阻隔、地理知识缺乏、战争频繁等。
(2)特点:丝绸商贸往来兴盛,实现官方交流。意义:促进了东西方商贸往来和丝绸之路的兴盛,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
20.(1)宣扬君权神授,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
(2)借助丝绸之路通过安息罗马与汉朝有间接的贸易往来;东汉班超为经营西域,曾派甘英出使大秦;2世纪时,罗马商人来到洛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使者来汉。(或答:通商,遣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