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小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小节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4 14:2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一、选择题
1.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见证了古埃及文明的灿烂与辉煌。下列关于古埃及文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古埃及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B.亚历山大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C.古埃及文明延续了近3000年
D.月亮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史诗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3.恩格斯说:“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从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
A.复兴了古希腊古典文学艺术
B.是西方近代艺术史上的巅峰
C.推翻了天主教神学黑暗统治
D.借助古典艺术实现艺术繁荣
4.“世界末日”说源自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误解。这一天本是玛雅“长计历”中的第130 000天,象征着一个“大循环”的结束,它与灾难、异象等自然现象没有任何关系。这说明(  )
①应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②对外来文化,必须坚持封闭主义
③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要做到批判继承④玛雅文化源远流长应增进对外来文化的理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主要是基于
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
6.古希腊戏剧按类型分为悲剧与喜剧两种。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命运的思考,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喜剧则是通过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手法映射现实、批判政治。这表明古希腊戏剧
A.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
B.缺乏理性精神
C.意在批判直接民主的弊端
D.维护公民利益
7.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有: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的需要 B.缓和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8.如图《掷铁饼者》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也被誉为“体育运动之神”。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运动员所呈现的形态
A.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 B.显示出希腊雕刻艺术已经完全成熟
C.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D.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9.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对人类而言,未来是相对于现在,对永恒的神而言,他只有现在,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他的观点体现出
A.理性和信仰的结合
B.悲观消极的世界观
C.对神的意志的否定
D.对上帝权威的蔑视
10.当代印度著名政治家、哲学家、作家拉贾戈帕拉查理曾经说过:“一个人旅行了全印度,看到了一切东西,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在此,他所要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
A.文学价值
B.艺术价值
C.史学价值
D.精神价值
11.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A.埃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12.学好历史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的趋势是
A.宗教和神话——自然——人 B.自然——宗教和神话——人
C.宗教和神话——人——自然 D.人——自然——宗教和神话
13.玛雅文明时期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国王,称为“库哈阿伽”,意思是“神授的权力”,拥有统治整个城邦的无上权力。国王每天都住在宫殿里,制定法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情,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从材料可以看出玛雅人
A.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宣扬君权神授
C.实行依法治国 D.国王实行残暴的统治
14.右图选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拉斐尔的名作《雅典学园》,图中左侧手指向天的老者为柏拉图,手掌向地的学者为亚里士多德。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师生二人应该是在下列哪一问题上持截然相反的观点( )
A.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B.学园应该培养城邦的上层人才
C.国家的统治者应由哲学家担任 D.出色的学者应涉及广阔的学科领域
15.笛卡尔认为,人类共同的本性即理性,把人与非人区分开来。“我思故我在”,人不需要依靠神祇,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据此可知笛卡尔的思想
A.倡导人的绝对自由和理性精神 B.蕴含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
C.体现文艺复兴时代对人的认识 D.引发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二、简答题
16.阿拉伯文化的地位怎样?
17.古代印度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18.古代印度的文化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从哪个宗教、文学、艺术和数学等思考)
三、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_____;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_____。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_____;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
20.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17-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一种平等双向式的交流方式,但这种“平等”,不是建立在双方理解基础上,而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平等方式。第一,欧洲16-17世纪内部连年战争,自顾不暇,况且中国当时所具有的综合国力也使殖民者认识到:中国难以以武力征服,只有平等对待之。另外,欧洲在其崛起之后固执地坚持“欧洲中心论”,他们从内心深处不情愿与中国平等交流。第二,14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第三,当时欧洲对中国的认识,一方面通过从中国输入的商品、绘画,如瓷器等工艺品认识中国;另一方面通过商人和传教士的转述。这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就受到扮演文化使者的商人、传教士眼界、观点的局限。因此,早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受到局限,双方的相互交流是在对彼此一知半解的状态下进行的。
——摘编自李晓丹、王育林《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中的“中学西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一18世纪中西方文化“不得已”平等交流的原因。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哲学为古代奥运史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亚理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他认为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都会对身体有所损害。他提倡开展体操活动,认为这是最适合身体锻炼的方法,体育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和心灵关。古希腊哲学家们关于体育价值的认识成为近代奥利匹克运动复兴的精神源头。
——熊斗灾《顾拜旦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努力之下,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本次大会不仅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而且还决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谈到举行奥运会的目的时,顾拜旦曾说: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到未来的体育场,并将保持对荣誉和大公无私的信仰,这些将使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心灵美好、社会和平同时也是肌肉发达的事业。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它的故乡-雅典举行。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这成为近代世界体育史上的壮举。顾拜旦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的正式报告中说:“恢复奥运会并非天真梦想的结果,而是当代世界大趋势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虽然规模很小,内容单一,也不够规范,但它是一个火种,一支火炬,100多年来,以燎原之势,照亮了五大洲。
——熊斗寅《顾拜旦与奥林匹克运动会之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哲学家对体育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奥运会兴起背景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持续了三千年之久,有着稳定的自然和社会秩序,故选C。古埃及的文字为象形文字,A说法错误,排除;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过古埃及,从罗马帝国分裂出去的拜占庭帝国并未占领过古埃及,B项说法错误,排除;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太阳历,而非月亮历,D项说法错误,排除。
2.C
【详解】
根据材料“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可知,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没有体现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神庙控制城邦首领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即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而不是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
3.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借助古典艺术来促进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在此过程中,意大利呈现出繁荣的文化和艺术,据此可排除A,选出正确答案D;文艺复兴时期是近代西方艺术发展的开始阶段,所以B的说法是错误的,故可排除;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束缚,没有推翻了天主教的统治,故可排除C。
4.D
【详解】
“世界末日”说的出现是人们迷信的体现,因此要弘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反对迷信,消除对自然的神秘感,故①正确。“世界末日”说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对玛雅历法的误解,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玛雅文化有其优秀的值得借鉴的部分,故我们要吸收其精华,而不是全面否定,故②错误。我们对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吸收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实现自身的发展,故③正确。材料中只讲了“世界末日”说是人们的误解这一事实,未体现玛雅文明源远流长,故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D正确;②④错误,排除A、B、C。
5.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科学进步,故选C;启蒙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B、D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6.A
【详解】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可以使人“感情得到净化”,“喜剧”能“映射现实、批判政治”,是理性精神的体现,同时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故答案为A项,B项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古希腊戏剧,未反映直接民主,排除;D项,维护公民利益的表述材料中无相关信息点,排除。
7.D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采取财产国有制,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强迫被征服地区的居民迁至新地区定居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有极权主义色彩,D项正确;据材料“将征服地区的部分或全部居民迁移到新地区定居”可知,该措施是针对被征服地区而采取的,A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巩固帝国统治,排除B、C。
8.A
【详解】
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故选择A;B、C、D的表述都没有问题,但不能体现题目主旨,故排除。
9.A
【详解】
本题考查托马斯 阿奎那的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他知道我们的未来,但并不是说他决定了我们的未来,而是他视我们的未来如他的现在”,由此可知,阿奎那认为人要有信仰,但是同时又强调了对现实的理性思考,是理性和信仰的结合,A项正确;材料不是体现悲观消极的世界观,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否定神,C项错误;材料也未蔑视上帝的权威,D错误。故选A。
10.C
【详解】
材料“可是除非他读了《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他不能了解印度的生活方式”强调的是两部作品的史学价值,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11.C
【详解】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原料易得,成本低廉,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导致了纸莎草造纸术的失传,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古希腊最早通过对神的崇拜和神话传说认识世界;公元前6世纪时,哲学家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思想家理解世界的视角从宗教和神话转向自然;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学派的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腊思想家开始关注人和人类社会,所以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变化的趋势是“宗教和神话——自然——人”,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13.B
【详解】
玛雅城邦里,国王权力至高“无上”,自称“库哈阿伽”即“神授的权力”,说明玛雅人宣扬君权神授,B项正确;玛雅人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与“城邦”制度、“接受地方首领的进贡”等不符,A项错误;依法治国与国王处理每天发生的事务,拥有无上权力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玛雅人的国王统治“残暴”,D项错误。
14.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柏拉图所倡导的是理念论,而亚里士多德是奉行形而上学的哲学态度,因此A项是争论的焦点之一,故选A选项。B、C、D项都是二者的基本观点,属于两人相同的部分。
15.A
【详解】
材料“我思故我在”体现的是人的绝对自由;材料“通过理性即能把握世界”体现的是理性精神,因此整个材料强调的是倡导人的绝对自由和理性精神,A项正确;“我思故我在”属于唯心主义哲学思想,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因此无法推算出是文艺复兴,排除C项;牛顿力学的建立引起了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6.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详解】
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7.(1)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3)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4)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详解】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8.(1)形成种族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2)佛教的产生
①产生的时间及原因: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②主要主张: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3)印度教的产生: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印度教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4)文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①时间及形成过程:大约定型于2~4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
②地位: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5)艺术: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6)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因此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大约定型于2~4世纪,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古代印度的艺术很多都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在数学方面,古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19.(1)①、②、③、④。
(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
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为①古埃及;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②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③古代印度;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④古代中国。
(2)“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二信息“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得出: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依据材料二信息“网罗各种人才”概括得出:重视人才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天方夜谭》“贡献”,依据所学知识得出: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得出: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如何汲取”,结合新罗及高丽王朝向中国学习的内容得出: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20.(1)影响: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有利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欧洲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2)原因:16—17世纪欧洲忙于内部战争自顾不暇;中国综合国力强大难以武力征服;欧洲坚持“欧洲中心论”的傲慢理论;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播媒介的局限和资料的缺乏使中西方交流存在局限性。
【详解】
(1)影响:根据材料“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文明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有利于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对欧洲近代法律影响深远。
(2)原因:根据材料“欧洲16-17世纪内部连年战争,自顾不暇”可归纳出16—17世纪欧洲忙于内部战争自顾不暇;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低于世界其他任何国家”可归纳出中国综合国力强大难以武力征服;根据材料“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当时的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可归纳出中国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根据材料“这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的认识就受到扮演文化使者的商人、传教士眼界、观点的局限”可归纳出传播媒介的局限和资料的缺乏使中西方交流存在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坚持“欧洲中心论”的傲慢理论。
21.(1)认识:体育健康具有保民卫因的需要;体育应该和德育智育紧密结合;体育锻炼要适度;健身能够促进道德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
(2)背景:19世纪末民主制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世界的联系;西方近代以来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与发展;近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顾拜旦个人的努力与奉献;古希腊奥朴匹克运动的传统。
意义:推动了世界近代体育事业的进步;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和平;促进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
【分析】
(1)认识:据材料“苏格拉底主张‘凡属希腊国民应注意健身之道,以应付国家需要,以保民卫国为天职’”可知,认为体育健康具有保民卫因的需要;据材料“理士多德不仅亲身参加体育实践,而且在《国家论》中提出体育、德育和智育应相互联系,智力的健全依赖于身体的健全,体育可以先于智育”可知,认为体育应该和德育智育紧密结合;据材料“他认为运动过度或运动不足都会对身体有所损害”可知,认为体育锻炼要适度;据材料“他提倡开展体操活动,认为这是最适合身体锻炼的方法,体育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塑造人们的形体美和心灵关”可知,认为健身能够促进道德发展和人的和谐发展。
(2)背景:据材料“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到未来的体育场,并将保持对荣誉和大公无私的信仰,这些将使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心灵美好、社会和平同时也是肌肉发达的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民主制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世界的联系;据材料“”西方近代以来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与发展;近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据材料“1896年4月,第一届现代夏季奥运会在它的故乡-雅典举行……这成为近代世界体育史上的壮举”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近代以来人文主义精神的复兴与发展;近代科技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 据材料“1894年6月,在顾拜旦的努力之下,国际体育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本次大会不仅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而且还决定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并结合所学可知,顾拜旦个人的努力与奉献:古希腊奥朴匹克运动的传统。
意义:据材料“参加本次大会的共有来自欧洲、美洲和澳洲的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这成为近代世界体育史上的壮举。”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世界近代体育事业的进步;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文明的交流;据材料“健全的民主制度,明智与和平的国际主义将渗透到未来的体育场,并将保持对荣誉和大公无私的信仰,这些将使体育运动成为促进心灵美好、社会和平同时也是肌肉发达的事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世界和平;促进了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