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选择题
1.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鼓励海外移民,被称为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国家文化的特点是
A.种族文化冲突非常尖锐 B.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C.实际是各种文化的拼盘 D.都出现了文化大一统的趋势
2.下表是1960—1990年美国总人口增长中移民所占的比例。据下表可推知
时间 1960—1970 1970—1980 1980—1990
比例 11% 33% 39%
A.移民增加加强了美国多元文化并存的特质 B.增加的移民以欧洲人为主
C.移民的增加严重干扰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 D.移民使美国财政出现赤字
3.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一年只有几千人出国留学,且大部分是公费留学生。到2011年底,中国共送出约224.5万名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且自费留学的比例高达90%。这一现象反映出
A.恢复高考促进了出国留学普及 B.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
C.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4.下面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A.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而流动
C.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新兴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
5. “绿卡”这个词源于美国,因为最早美国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在移民政策上都给予所需要的外籍人士以长期居住权”,使之享受准国民待遇,即所谓的“绿卡”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A.引进外资,扩大开放 B.吸引移民,缓解劳动力不足
C.争夺人才,留住精英 D.接纳难民,慈善救济
6.苏联解体后,东欧政治、经济危机深重,民族分裂、领土争端加剧,武装冲突迭起,难民潮涌现。这些状况
A.源于东欧各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B.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反映出“冷战”后国际力量的失衡
D.有利于西欧各国的繁荣稳定
7.仔细观察下面的美术作品,判断它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
8.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卬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A.兼收并蓄 B.风格单一 C.反映市民生活 D.固守传统
9.20世纪70年代,据阿根廷的政治和文化偶像伊娃·庇隆生平改编而成的音乐剧《埃维塔》在美国和欧洲大受欢迎,引起了“埃维塔热”。这体现了
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样化 C.政治多极化 D.社会信息化
10.以往美国为了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以较低的标准收取相关费用。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费用是可以减免的,然而根据相关消息,对于那些以往可以减免的相关费用,在未来这些人可能也需要自己缴纳。这意味着美国可能( )
A.禁绝外来人才的流入 B.取消外来人才的费用减免
C.要求外来人才提高科技水平 D.以高薪吸引外来人才的流入
11.电影《生命的火车》讲述了二战前夕,一群难民为了逃生,竟然搞来火车,扮成车上的德军军官和俘虏。而这列假装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目的地是以色列。影片上映7年后,导演在影片续集里接着讲这群移民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他们生活得并不如意。一个本来信仰基督教的孩子,为了生存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这群移民”是( )
A.法兰西人 B.犹太人 C.日耳曼人 D.斯拉夫人
12.据《中国教育》载:“六五”(1981–1985年)期间,我国按照国家统一计划先后派出的留学人员达到30500余人。与此相关的热门话题创作的《世界大串联》《出国热潮面面观》《出国出国》等报告文学相继问世。在大小外文书店,《新英汉词典》《新概念英语》《生活日语》等格外好售。这主要反映出
A.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改革开放促使国人渴望了解世界
C.中国的教育体制开始与世界接轨 D.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量外语人才
13.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15年欧盟有510万人出生,520万人死亡,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同期欧盟总人口却从5.08亿上升到5.1亿,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
C.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14.1880年后,西欧和北欧移民美国的人数开始减少,由来自东欧和南欧的移民取代。新来的移民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他们手里拿走了大量的工作,成为当时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反映了这些新移民( )
A.拒绝承受比其他人待遇差的工作 B.为美国提供了大量高科技人才
C.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 D.挑拨美国政府与早期移民的矛盾
15.ShAnghAiLAnder(上海客)是早期典型的不列颠人部族的一支……他们既维系着族群的认同又具有全球性视野,同时具有融入上海的强烈欲望并渴求新知,是上海最早的“全球族”中的代表。如今,中国人正在续写着ShAnghAiLAnder的全球迁移史,并且替代早期的英国移民成为惹人瞩目的力量。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推动全球移民
B.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
C.中国经济不断崛起推动中国人走向世界
D.经济全球化冲击了民族国家意识
二、简答题
16.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
(1)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有什么表现?
17.什么叫移民文化?
18.难民产生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状况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主编《世界人口》等编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移民限额制度,严格限制外来移民,甚至将50万墨西哥移民逐回墨西哥。二战期间尤其是美国参战后,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1942年,美国先后同墨西哥等国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同时,鉴于中美同盟、抗击日本,1943年,废除了所有的排华法案,每年给予中国105名移民限额。二战结東后,美国决定把移民制度同共产党的实际策略对立起来。1952年颁布的《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中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20世纪60年代,随着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美国颁布《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该法案生效后,引发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美国的热潮。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
——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政策研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美国移民政策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影响移民政策变动的原因。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金、信息、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洋插队”到90年代的“闯东欧”,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2000-2005年,美国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移民潮,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海外移民的增长,迅速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1993年完全放开自费留学以后,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据教育部统计,自1978年至2004年底,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81.49万人,留学国别108个。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23.29万人,约占出国留学人数的.95%。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中国海外移民的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1月1日零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启动。中外历史上,人口的迁移、流动和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新疆建省前后,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途经哈密,记道:“其语与华言大异,然能华言者亦多。”随着大量汉人进入新疆,加上清政府广设义塾、开办学堂,教授少数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文,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1856年俄国人瓦里汉诺夫到喀什噶尔考察时发现当地维吾尔族“向中国人学到一些艺术和技艺,借用不少词汇,中国的一些建筑、服装、阔绰奢侈的用语和词汇移入当地人的语言中,尤为众多的词汇借用于书面行文中……
——赵海霞《论清代新疆民族迁徙及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在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了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清朝人口流入新疆的原因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的特点及原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移民国家中有大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因此移民国家的文化特点是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B项正确;种族文化冲突并非所有移民国家的特点,排除A项;移民国家的文化之间有冲突融合,但不是简单的拼盘,而且大部分并未出现大一统的文化趋势,排除C、D项。故选B项。
2.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会使美国多元文化的特征更加突出,故A项正确;根据表格中的比例无法说明移民以欧洲人为主和使美国出现财政赤字,排除BD;C项与史实不符。
3.D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自费留学生的增加,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教育制度改革,放宽了出国留学的条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改革开放后家庭收入增加,使留学生家庭具备了自主支持留学的条件;同时国家实行改革开放,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故D项正确。恢复高考和出国留学无直接联系,且高考恢复于1977年,与材料现象无关,A项错误。出国留学生增加一方面与国家需求大量综合性人才有关,但并不是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得以满足,B项错误。材料强调人才培养机制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没有涉及国民教育发展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已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项错误。
4.C
【详解】
由漫画中移民的“书籍脑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故选C项;A、B、D三项虽符合事实,但均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
5.C
【详解】
材料强调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绿卡”制度,为了加强竞争能力,招揽人才,各国才实行此制度,C项正确;绿卡制度是针对人才机制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绿卡是颁给社会精英的,而不是普通移民,排除B项;绿卡不是给难民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国际力量失衡,导致这些状况出现,所以答案选C选项。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政治制度的变化不是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B选项说法错误,社会动荡不会导致多极化的发展;D选项错误,东欧的危机不会促使西欧国家的繁荣。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绘画对象分解成几何切面,并对其进行重置的技法,属于现代主义中的立体画派,D项正确;本题中呈现的美术作品与强调激情、情感的浪漫主义风格不符,A项错误;重新组织几何切面的立体画派的绘画方法不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B项错误;材料中的作品与突出光影色彩的印象画派不符,C项错误。
8.A
【详解】
材料隋唐时期“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羽衣霓裳舞》包含南亚和中亚元素,可见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文化兼容并蓄的特征,故选A项;风格单一与“多元文化混合物”矛盾,排除B项;《羽衣霓裳舞曲》反映的是贵族生活而非市民生活,排除C项;唐朝文化吸收了南亚中亚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不“固守传统”,排除D项。
9.B
【详解】
材料反映了展现阿根廷文化的音乐剧在欧美地区大受欢迎,这说明世界各国文化联系加强,世界文化多姿多彩,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社会信息化,故排除ACD三项。
10.B
【详解】
据材料“以往可以减免的相关费用……可能也需要自己缴纳”可知,美国可能会取消对外来人才的费用减免,B项正确;A错在“禁绝”,排除;科技水平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D与材料内容相反,排除。
11.B
【详解】
据“二战前夕”“扮成车上的德军”“目的地是以色列”“本来信仰基督教……却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身世”等信息综合来看,此处的移民应指犹太人,B项正确;ACD项所处的位置与“以色列”不符合,故排除ACD。
12.B
【详解】
试题分析:中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出国的看法,CD项均未在材料中体现,所以排除 A、C、D 三项,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广泛的语言,所以有关英语的书籍格外好售,故选 B 。
13.A
【详解】
从材料信息来看,欧洲人口的增多是由于“移民人口抵消了本地人口的萎缩”,而人口流动加速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平衡,排除B项;市场经济在各国实行与材料反映的移民人口大量增加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形成,排除D项。
14.C
【详解】
结合所学可以推断,这些来自东欧及南欧的移民,由于语言不通、教育程度不高,加之原本比较穷,因而贱价求工,“使本地人及较早来的移民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为美国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没有体现。
15.D
【详解】
材料中Shanghai Lander(上海客)是英国人,在英国对外扩张中来到上海,他们的认知逐渐发生变化,演变成“全球族”。同时,中国人正在续写着全球迁移史,因此可知,这种从“土著”向“全球族”演进的历史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意识,带来人的身份认知的变化,故D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全球移民是互相推动的,A项说法太片面,故排除A;材料未体现英国的对外扩张推动全球化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英国,C项说法不全面,故排除C。
16.(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①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蓝领迁移(蓝领:某些国家或地区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
②20世纪80年代,贸易、金融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和跨国公司出现,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分析】
(1)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引发了全球劳动力市场发生变化。
(2)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70年代,大多数移民在制造业和公共服务业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20世纪80年代,贸易、金融等行业就业机会增加和跨国公司出现,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要求更高。
17.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在不同文化的交汇、借鉴与认同中,这些移民社会形成各种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18.①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其中最著名的爱因斯坦就是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
②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与局部战争密切相关)
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困难。
【详解】
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如遭到纳粹德国迫害而流亡的犹太难民,其中最著名的爱因斯坦就是从德国流亡到美国的;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与局部战争密切相关;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处境困难。
19.(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
20.(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
(2)趋势: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逐步消除种族歧视;移民制度逐渐完善。
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
影响: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传播;可以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点。
【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人口迁移数量得出数量不断增加;根据迁出地和迁入地的信息得出范围不断扩大;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根据所学,还可从被强迫进行的移民活动逐渐停止分析总结。
(2)趋势:根据“严格限制外来移民”“1990年颁布了新的移民法,进一步放宽移民的限制”得出由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宽;根据“禁止任何政府官员以国籍、种族和宗教为由歧视移民”得出逐步消除种族歧视;根据“《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得出移民制度逐渐完善。原因:根据“为了满足国内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得出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加强了对移民的政治甄别和管理,禁止共产党人入境”得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根据“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并结合所学得出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3)特点:根据“中国海外移民人数发展迅速”“有35.5万中国人移民美国”,概括得出移民人数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为主要聚集地;根据“出国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中国学生大幅度增加”“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通过留学途径转变为国际移民”,概括得出出国留学人员增多,“留学”移民趋势扩大;根据“改变了海外华人的结构,其从业范围也在向多元化发展”得出海外华人结构改变,从业范围多元化。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从海外移民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补充作用;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缓解中国就业压力;造成了国内人力资源的流失;移民纠纷有可能演变成国家间政治摩擦的新成因等分析总结。
21.(1)原因: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近代新疆多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
(2)特点: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通过立法形式推行;运用文化手段推行;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矛盾激化。
【详解】
(1)概括“清朝统一天山南北,为尽快恢复战后新疆经济”得出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新疆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需要;根据“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清政府实行各种形式的屯田,鼓励内地民众出关屯垦”得出清政府废除民族隔离政策,鼓励开荒屯田;根据“鼓励内地民众前往天山南北屯垦、经商”,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内地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意义:根据“然能华言者亦多”“内地语言文化在新疆尤其是南疆得到广泛传播”得出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丰富自身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据“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得出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国家统一。
(2)特点:由“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得出运用文化手段推行;;由材料中的“成为了国家政策”得出由民间运动发展为国家政策;由材料中的《排华法案》、《1921年移民法》得出通过立法形式推行排外主义;由材料中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得出对非西欧移民存在种族排外倾向。
原因:美国移民政策中推行排外主义政策的原因要从经济原因、文化原因、美国自身的种族主义思潮等多角度分析。根据材料“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后”得出排外主义势力发展、移民与美国文化存在差异、种族主义思潮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影响等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