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含义:
思考:
为什么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
*
一、文艺复兴
材料一:十四世纪,欧洲的历史开始进入了近代文明的黎明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三: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 1/3—1/2,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 1300年的人口顶峰的 9. 5万人暴跌到 1340年的 3万人。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考察》
(二)背景:
1、经济(根本):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最早出现)。
2、政治: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3、文化:
①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4、人才:意大利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他们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5、直接:黑死病直接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6、技术: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和教材P45,概括文艺复兴的背景。
*
含义:广义指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狭义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
①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
②理性:对真理的追求;
③超越性: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
(三)核心:
即使我身处果壳之中,我仍以为自己是宇宙之王。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
时间地点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
意大利
14C 文学三杰 但丁 《神 曲》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
扬人性的自由。
彼特拉克 《歌集》
薄伽丘 《十日谈》
15C 美术三杰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突破了中世纪呆板僵硬的风
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米开朗琪罗 《大卫》、《摩西》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欧洲 15C
后期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李尔王》等 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
理想和道德观念。
(四)成就:
*
《最后的晚餐》
《大卫》
《圣母子》
呆板僵硬
力量之美
母性的光辉
冷漠无情
虚伪造作
真情实感
*
材料一: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界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
——康天意《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
材料二:在复古与创新的大潮中,艺术与科学在以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界的热爱。近代科学一定程度上正是在这种复兴古代和热爱自然的双重作用下发现了世界与人。
——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三:文艺复兴把人们的注意力由对神的崇拜转移到对人的认识上来,开始把人与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
——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五)影响:
*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影响。
1.文艺复兴为古典文化注入了时代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有利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2.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3.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促进了思想解放。
4.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实世界,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5.仅局限于上层和知识界;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后期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名词解释:16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独裁的思想解放运动;
兴起的背景
天主教教皇
我和天主教会才能决定人死后能否升上天堂;
购买赎罪券的钱“叮当”落柜时,你的灵魂得救了;
月亮从太阳获得光辉,国王从教皇手中获得权力;
资产阶级
能否升入天堂,凭什么教皇说了算?
赎罪券是在敲榨,钱应用来创造更多财富;
各国国王
王权应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本民族事务教皇无权干涉;
①经济(根本):天主教会阻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②政治:西欧王权强化,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③思想:文艺复兴解放思想,冲击天主教会权威;
④其他:德国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为严重
二、宗教改革
德意志名义上是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实际上长年处于四分五裂的诸侯割据,这使得德国皇帝无法不依赖于教会的力量,同时由于神圣罗马帝国大统一梦想是包含了意大利的,所以德国皇帝必然要和教会合作,教会的力量非常强大。每当罗马教会出现财政问题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从德国聚敛钱财,以至于德国被人们戏称为“教皇的奶牛”。
1517年,教皇决定在整个欧洲兜售大量的赎罪券以获得维修罗马圣彼得教堂的费用。……这些罪券承诺免“你所有的罪恶、犯罪和放纵,不管这些罪孽有多大,……因此,当你死的时候,惩罚的大门将被关闭,快乐的天堂之门将被打开。
——斯塔天里诺斯《全球通史》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序幕: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课堂探究〗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天主教会的控制与腐朽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在德意志首先爆发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精神统治和对财富的肆意掠取引发不满。
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兴起: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导火线: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内容
①改革教义:(因信称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
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结果:
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新教。
基督教
东正教(拜占庭帝国、沙皇俄国)
天主教
16世纪
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天主教
瑞士
加尔文教
英国 国教
与文艺复兴相比,宗教改革有着更广泛的社会阶层参与
3、宗教改革的扩展:
【情境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宗教改革的影响。(唯物史观)
新教运动对此后几个世纪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也是史学家历来将1500年前后作为将欧洲史划分为“近代”与“中世纪”的分水岭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此,罗马教皇领导下的西欧宗教统一不可逆转地动摇了,而统一的逝去不可避免地带来政治和文化的冲突。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由于宗教改革的发展,罗马天主教遭到沉重打击。天主教会为挽回颓局,竭力阻止反扑。……耶稣会(天主教会反改革活动中的重要工具)声名狼藉,被欧洲许多国家逐出国境。耶稣会士利玛窦、南怀仁、汤若望等也被派来中国,以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作为晋身之阶,接近皇帝、大臣等重要任务,竭力扩大天主教在中国的影响。
——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4.宗教改革的意义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
解放思想,传播人文主义
性质: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1、背景
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兴起:16-17世纪,欧洲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2、概况
成就:哥白尼的日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牛顿的万有引力,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①科学方法②思想解放③科学世界观
地球
太阳
材料一: 现象引导天文学家。 ——哥白尼
材料二: 他(哥白尼)描写这次观察的情况说:“随着帆船的远去,那个闪光的物体逐渐降落,最后完全隐没,就像太阳下山一样。”他得出一个结论“就连海面也是圆形的”。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归“科学革命”有什么特点。
科学革命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四、启蒙运动
1.背景:人们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2.实质:是一次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历程:17世纪,英国出现早期启蒙思想。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18世纪后期,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地区。
4.核心:“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是判断是非的标准。
5.主张
思想家 观点 共性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对未来社会提出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和权力制衡等;都反对君主专制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之父”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 人非工具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6.影响
(1)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在这些国家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3)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拓展提升】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从批判对象看 文艺复兴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既指向基督教会,又全面指向封建制度,集中批判的内容是封建的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从批判形式看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完全摆脱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
从思想内容看 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勾画未来社会蓝图,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
从涉及领域看 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科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课堂检测
1.15世纪初,在意大利基于新一轮经济繁荣所体现出的“市民美德”,使人们的世界观日益脱离“天国的幻想”,而转入链接社会现实。据此可知,当时的“市民美德”
A.提高了市民阶层道德修养 B.体现了反神学的唯物思想
C.具有批判现实的浪漫精神 D.具有追求世俗生活的趋向
【答案】D
【解析】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的兴起,使从事资本主义雇佣工作的市民生活富裕起来,新的财富观出现后不再向往基督教倡导的“天国的幻想”,而出现一种“市民美德”即追求安逸富足的世俗生活,故答案为D。此处的“市民美德”不是市民阶层道德修养。而是一种市民人文主义思想,是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唯物论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浪漫精神,排除C。
2.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这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这是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故A正确;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追求对现世生活的追求,B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个人幸福,但材料无法体现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排除C;文艺复兴批判教会的神学思想和世俗权威,D错误。
3.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主张因信称义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禁欲主义 D.强调王权至上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教徒在精神上只服从上帝,在世俗生活中要服从世俗权威,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马丁·路德主张信仰自由和世俗权威高于教会,实际上否认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教义和主张,其目的是否定教会的权威;C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马丁·路德对教皇地位的否定,反对禁欲主义是其中的一个表现;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世俗王权和神权的地位。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有人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重大的成就。”这种看法
A.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 B.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
C.准确概括了经典力学的内涵 D.认为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
【答案】B
【解析】材料“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说明经典力学对于思想和政治的影响。材料显然是认为经典力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B正确;材料是实事求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不是对经典力学的作用有所夸大,A错误;材料是分析经典力学的作用和影响,不是分析经典力学的内涵,C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自然科学主导了文明进程,D错误。
5.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果是同一个人,在运用这三种权力,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说明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避免专制独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材料与社会契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