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里西》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唱歌《阿西里西》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彝族的音乐文化,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感。
2.过程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彝族民歌《阿西里西》的音乐要素,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知识技能:能学会唱《阿西里西》,并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彝族儿童歌曲,体会《阿西里西》的音乐风格及特点。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准备:钢琴、教材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民族“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团结一心,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再引出彝族并介绍。
歌曲学习:
初听歌曲学习音乐要素:
⑴.1=降B;
⑵.四二拍,强弱规律;
⑶.小节,十六个;
⑷.歌曲情绪:欢快、活泼;
⑸.歌曲速度:中速;
⑹.乐句分析:歌曲共有四个乐句,
第一乐句1、2小节与3、4小节相同,
第二乐句第1小节与第3小节相同,
第三乐句第1、2小节相同,3、4小节相同,
第四乐句结束音回到do音。
2.识谱:
⑴.唱音阶,对比C大调与降B;
⑵.识谱并与教师轮唱。
3.节奏学习:读歌词。
4.唱歌词:解释彝语“阿西里西”为“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为游戏时的陈词。
三、声势表演:
拍手读歌词。
四、表演与展示;
学习简单的彝族动作并请学生与教师合作展示。
小结:
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今天所学的彝族歌曲只是其中的一个,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热爱我们的民族,更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六、反思:
亮点:生活在北方的学生对彝族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所以提到彝族会激发学生的好奇,通过图片、观看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示范演唱中使学生再次熟悉歌曲旋律,从而抓住歌曲演唱的风格即特点,便于后面的学习。
不足: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放不开,不敢表达,学生唱歌词的部分太少,音乐知识占用的比例较多,教师过于紧张对教学不够熟悉、对“新课标”研究不透,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