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 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中考语文二轮 专题十二 文学文化常识 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5 11:3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十二 文学、文化常识
【知识积累】
文化知识与文学常识是中考的常考考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并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和常见文学、文化常识。
就题型而言以选择题为主,兼顾填空、简答。文学常识考查的主要是考生对教材涉及的中外著名作家作品的了解及掌握情况,考查内容主要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及名著。要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查识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识记内容紧紧围绕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人物、文体知识进行;识记的范围,一是课本里出现过的,二是有代表性知名度高的;三是新课标推荐阅读的名著的情节、人物、及形象特点等。
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了解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
(3)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文学流派及中外著名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4)了解现行教材涉及的作品中著名的文学典型;
(5)了解现行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化常识等。
(一)文化知识
中国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常识繁多,我们主要是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重点是知道九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称谓;历法;节气;职官;科举;宗法;礼俗;音律;地理。中考试题主要考查课文中出现过的文化知识。
(二)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考生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对于文学常识的复习,考生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网进去,力求全面。
【解题策略】
文学常识的复习方法:
1.穿针引线法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等。例如:记忆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以内容为线索,用这条线串起各个朝代的文学现象这些针,例如,韵文类:诗经——楚辞——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散文类:尚书——先秦散文——六朝陶渊明散文——唐宋八大家——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刘基、高启)——明中叶唐宋派(归有光)——明末公安派(三袁)——清代桐城派(姚鼐、方苞、刘大櫆)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竟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的记忆情况。
2.联想法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举一而反三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
3.积少成多法
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心理学认为,记忆由四个环节组成: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记忆的质量,考生记不住是因为保持不够,如何才能很好地保持呢?心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遗忘曲线,它告诉我们,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稳定在一个水平上,所以要保持识记的内容就应该在识记后及时复习。
4.口诀法
考生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考生可以把要识记的文学常识编成“口诀”,这些口诀要讲究押韵,也应该是浓缩的文学常识,记上两句,就应该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在口诀中把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编成“固定搭配”。看下面的例子: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
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
近几年的中考题,考查范围较广泛,要求考生按时代了解我国古代、现代文学中的作家、作品,按国籍了解外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熟悉基本篇目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作品出处及评价以及常见常用的文化知识。
【典型题训练】
一、单选题
1.(燕京八景之书法艺术)
“燕京八景”因其景盛名美,催发了诗词曲赋及书法碑文等艺术的繁荣。左下图是同学们找到的一幅乾隆的书法作品,但最左列“蓟门烟树”四个字散失了。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为其修补,选择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2.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B. 消息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后两部分有时候暗含在主体当中)。
C. 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
D. 《三峡》选自《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由北魏郦道元所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2020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展览。同学们对于展览海报标题的字体展开了讨论。下面对海报设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彰显了故宫的威严。
B.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一波三折,棱角峻厉,尽显了故宫的大气。
C.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阔大端正,丰腴雄浑,彰显了故宫的威严。
D. 海报中“丹宸永固”四个字,行笔飘逸,笔势委婉,尽显了故宫的大气。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四部分。
B.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C. 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所在。
D. 新闻特写往往是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
5.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余光中《乡愁》一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思念。
B. 《醉翁亭记》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字永叔,晚号六一居士。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之时,表现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之情。
C. 《岳阳楼记》是南宋范仲淹的作品,岳阳楼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此楼与滕王阁、黄鹤楼合称江南三大名楼。
D. 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他的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此诗和《北方》《黎明的通知》都是20世纪30年代的代表作品。
6.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先生在民国时期所著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B.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C. 经典作品常在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同时,表达作者的政治理想。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岳阳楼之景,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借醉翁亭的秀丽之景,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 《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家梁启超于1922年8月创作的一篇演讲稿。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揭示全篇论述中心--敬业和乐业。第二部分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有业之必要;敬业之重要;乐业之重要。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勉励人敬业乐业。全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文短意长。
7.下列选项与整组漫画讲述的成语故事,最吻合的一项是( )
A.风尘仆仆 B.望梅止渴 C.垂涎欲滴 D.所向披靡
8.《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下列选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羲之 B. 渐至佳境——排调第二十五——顾恺之
C. 望梅止渴——假谲第二十七——曹操 D. 咄咄怪事——黜免第二十八——殷浩
9.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如果说,王维的诗歌彷佛是新鲜的空气,轻盈而透澈;那么,李白的诗歌则是长风巨浪,波澜壮阔。
B. 李霞在网课期间创作了一首关于武汉抗疫的七言律诗发表在校刊上,按每个字1元钱的标准来计算稿费(不含标题),她可以得到28元。
C. 舞台说明是剧作家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会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D. 《儒林外史》将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无知之徒,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美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著名诗人艾青重回诗坛之后,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品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我 爱这土地》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B. 要保证口罩的合格生产,熔喷布质量是重要条件。(“质量”一词本身包含好与坏两方面, 句中“合格生产”与“质量”犯了一面对两面的语病)
C. 闾,居民聚居处。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故以“闾左”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新闻特写与消息都是新闻体裁。两者差异在于,新闻特写往往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消息则主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入九龙洞是一个天然喀斯特溶洞,洞内钟乳石林立,各种石鸟、石兽随处可见,栩栩如生。
B.虽然上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这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C.初三到了最艰苦的冲刺阶段,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 , 只有坚持到底才能胜利。
D.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怕是物质生活过于丰富让我们无法选择的缘故。
12.谐音歇后语充分利用了汉字谐音的特点,集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读起来饶有趣味。下面不是谐音歇后语的一项是( )
A.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B. 狐狸们吵架——一派胡言
C. 油画卷门神——话里有话 D. 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
13.歇后语是相当有趣的一种语言形式,往往借着一些名著典故,或者生活观察,寄寓一些特殊的意义。下列歇后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到被埋多时的凿井工人有救了,在场的人一扫心中阴霾,此时此情,恰似“林冲到了野猪林” ——绝处逢生。
B. 在学生会主席竞选期间,张亮力挺候选人王强,有若“林冲雪夜上梁山”——自愿的。
C. 搬运工一人能搬动几百斤重的货物,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全凭力气大呀!
D. 这个女人心机深沉,表里不一,别看她那样殷勤,却是“潘金莲给武松敬酒”——不怀好意。
14.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贼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李玟同学搜集了四句喜欢的谚语,其中反映农业的一则谚语是( )
A.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B.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C.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1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节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副词。
B.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C.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D.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6.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小生”指年轻男子。
C. 《诗经》中,“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颂”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D. 《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17.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C.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部分。“赋、比、兴”是三种表现手法。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小说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每到夏季,我们都要依次经历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处暑六个节气。
B.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古人称自己或家人时往往会用谦逊的态度,如“鄙人”“拙荆”;称呼对方的家人时为了表示尊重,往往会使用尊称,如“令尊”“令爱”。
D.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皆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19.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骆驼祥子》除了写祥子,还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展现了当时的世态图。
B. 《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爱莲说》作者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卖油翁》作者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英国诗人普希金。
C.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 《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文中“鸿儒”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即没有功名的人。
2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录体散文《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书中浸润着“教”与“学”的智慧,留给后人深深的启迪。
B.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唐朝的刘禹锡就写过一篇这样的文章《陋室铭》。
C. 古诗词中,有许多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如:“烽火”指代战争,“蝉娟”指代月亮。
D.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令尊”“高邻”“子”“贤弟”“敝人”都属于尊称。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的体裁是“表”,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C. 戏剧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D. “社稷”代指国家,其中“社”指土地神,“稷”指谷神。
2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即书信,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B. “唐宋八大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
C. 骈文是唐代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以四、六句式为主。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记物、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2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子衿》《式微》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成风、雅、颂三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游记《登勃朗峰》的作者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为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
C. “旦”是中国戏曲四大行当之一,“旦”中的“小旦”扮演年轻女子,“老旦”扮演老年女子。
D. “所以实际上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一句的主干是“扶植年轻人是规律”“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一句的主干是“它不喜欢恭顺”。
2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5月16日上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举行。”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活动举行。
B. “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
C.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创新了传统经典诗词的传承方式,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 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2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作者余光中却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具体可感的形象上。
B.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莫泊桑,法国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他与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 古时有“称己用名,称人以字”的说法。如苏轼《水调歌头》中“兼怀子由”的“子由”是苏辙的字。
D. “世先生、世兄弟”都是对有世交的长辈的敬称,这种称呼是旧时人们拉关系时的客套话。如《范进中举》中“世先生同在桑梓”。
2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B. 《诗经》又称《诗三百》,为“五经”之一。它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C. 贺敬之的《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27.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
A. 《渔家傲·秋思》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和李清照,这两首词都代表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
B.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在《<论语>十二章》中,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
C.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表,这篇文章体现了“表”情理交融的文体特点。
D.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在古代抒情散文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常以号显示某种志趣或情感,如欧阳修自号醉翁,苏轼号东坡居士。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D.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2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 《你我》等。
B.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一篇科幻小说,作者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基地》 《新疆域》等。
C.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玄秘塔碑》是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
D. 五谷指稻、麦、黍、、稷;五经指《诗》《书》 《礼》《易》《史记》。
3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贺敬之创作的诗歌《回延安),全诗采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 《小石潭记》,是唐代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时所作,“永州八记”中的一个名篇。柳宗元探访山川河流,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此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
C.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而逻辑顺序则常用于介绍事理。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用的就是“比”的手法。
3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
A. B. C. D.
3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的作者为茅盾。茅盾原名沈德鸿,其代表作有《子夜》《林家铺子》等。
B.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左丘明所作的编年体史书。
C. 《变色龙》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分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D. “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3.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是谷神,“稷”是土地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34.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醉翁亭记》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文中表达了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B. “你在这里呆着,不要走动”是一个析使句;“你要赞美白杨树!”是一个感叹句。
C. 演讲者多运用肢体语言方法使演讲更具有感染力。
D.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句话的主干是“海燕飞翔”。
3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文体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既要有一个恰当的标题,也要合理安排正文结构。消息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B.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因其同时兼有史学与文学价值,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我国古代对不同年龄段分别有不同的称谓,如: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不惑,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也称花甲之年,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
D.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也是戏剧活动的基础和起点,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舞台提示组成。《屈原》是由郭沫若创作的一部历史剧,入选教材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则是这部戏剧的剧本节选。
3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C. 撰写演讲稿,要有针对性,做到“心中有我”,以此来确定演讲的主题,内容和语言风格,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D.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制作工序等;空间顺序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或物品;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
37.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B. 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课文《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C. 闻一多,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D. 傅雷,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独特见解,《傅雷家书》就是其代表作。
38.有关下列句子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高适的书法,在行气淋漓的笔势中透映出一位传统文人的自我风神。 解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书法在笔势中透映风神”。
B. 《马说》托物寓意,表达了韩愈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不平之情。 解说:这句话表述正确。
C. 安塞腰鼓 大雁归来 暴风骤雨 怒不可遏 解说: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D.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借物譬喻,比是直陈其事,兴是托物起兴。 解说:这句话表述有误,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
39.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调歌头·游泳》“游泳”是题目,“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B. 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第三名称亚元;殿试中举第一名是状元,第二是榜眼,第三是探花。
C.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为施耐庵所作。
D. 《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羊脂球》都是 “短篇小说巨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作品。
40.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诏”指皇帝发布的命令,“冠”指古代汉族男子到20岁要举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B.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周作人对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高度评价;《周亚夫军细柳》就出自三十篇的“世家”篇。
C. 绝句一般为四句。律诗是近体诗,通常有八句,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 夸张修辞手法可以是扩大的夸张,也可以是缩小的夸张;还可以是超前的夸张,如“他酒还没沾唇,就醉了”。
4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纪昀,字晓岚,明代学者、文学家。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神怪,奇闻异事。
B. 刘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他创作的主要作品有《地球往事三部曲》、《球状闪电》,还有《超新星纪元》。
C.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
D.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称述功德或警诫自己。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4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题材。如《陋室铭》、《岳阳楼记》、《爱莲说》、《出师表》等题目中的“铭”、“记”、“说”、“表”,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以及我们所熟知的列夫 托尔斯泰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弱冠”、“不惑”、“而立”、“耄耋”。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4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小说尤其擅长塑造人物,无论是《故乡》中的闰土、祥林嫂,《孔乙已》中的孔乙已,《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还是《社戏》中的双喜,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在文学界,“三曹”一般是指曹操、曹丕、曹植;“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李杜”指李白、杜甫;“小李杜”指李贺、杜牧。
C.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共有十二天干,十地支,它们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形成了干支纪元法。
D.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按照旧时迷信的说法,五行相克,人的生辰八字要做到五行俱全才吉利;五行缺土,须用土或土作偏旁的字取名。
4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议论说明文章的总称。即后世统称说理辨析一类的论说文。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B. 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英雄形象总是熠熠生辉。《西游记》中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具有钢铁般的意志,顽强斗争的高贵品质,这些形象都给我们很大的激励。
C.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该史书;《聊斋志异》是我国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河中石兽》就选自其中;《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语言和神话传说,《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都出自其中。
D. “家君”是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君”是对对方的尊称;“鸿儒”是指博学的人,“白丁”指平民;“庙堂”是指朝廷;“桑梓”代指家乡。
45.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送东阳马生序》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渔家傲·秋思》是他的作品。
C.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行路难”为乐府古题。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4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 萧红,原名张迺莹,黑龙江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C. 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1999年国家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D.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47.下列文学、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B. 崔颢诗中的“黄鹤楼”与南昌的“滕王阁”、岳阳的“岳阳楼”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
C.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都是选自这部作品。
D. 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4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B.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C. 契诃夫是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4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龙舟节、五月节,传统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等。
B. 《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庄子,战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C.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游记,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风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
D.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指的是老人。
50.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中,不少部门推出新举措,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 盐通高铁开工,预示盐城将真正融入上海经济圈,这是当前老百姓炙手可热的话题。
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泄露门”事件警示人们,不要忽视细小的安全隐患。
D. 央视举办的《经典咏流传》等大型文化节目,对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功不可没。
专题十二 文学、文化常识 参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分析】乾隆的这幅书法作品是行书,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也认得清。B项符合这个特点。A.方折平直,粗细有致,是隶书;C.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是楷书;D.是楷书;
故答案为:B
【点评】平时要注意了解各种书体的特点,并学会鉴赏。
2.【答案】 C
【解析】【分析】C.消息正文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标题中的字体笔画工整、规矩有法、端庄大气、丰腴雄浑、可为楷模,应为楷书。A.“笔法瘦劲,飞动自然”是怀素草书的特点;B.“一波三折,棱角峻厉”是隶书的特点;C.“阔大端正,丰腴雄浑”是楷书的特点;D.“行笔飘逸,笔势委婉”是王羲之行书的特点;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解答此题,要了解常见字体。标题中的字体笔画工整、规矩有法、端庄大气、丰腴雄浑,应为楷书。
4.【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某一纵剖面”错误,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文有关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5.【答案】 C
【解析】【分析】C.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要想做好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就要有目的分类别地去记忆,尤其是对作品与作者的对应、作者和时代的对应、作品的内容情节、对作品和人物的评价等一些易错的细节问题要认真识记。
6.【答案】 C
【解析】【分析】C.《岳阳楼记》表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表达“与民同乐”的情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名著的阅读能力。要想做好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就要有目的分类别地去记忆,尤其是对作品与作者的对应、作者和时代的对应、作品的内容情节、对作品和人物的评价等一些易错的细节问题要认真识记。
7.【答案】 B
【解析】【分析】望梅止渴: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意为梅子酸,人看见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借以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根据漫画中的语句提示即可知道这个成语故事是望梅止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故事的积累能力。答题时根据平时积累并结合漫画人物和文字提示即可做出正确判断。
8.【答案】 A
【解析】【分析】A.正确的应该是“管中窥豹——方正第五——王献之”。
故答案为:A
【点评】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 。
9.【答案】 A
【解析】【分析】A正确。
B律诗每首诗有八句话,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师,也就是一首律诗最少得有40个字,因此“她可以得到28元”稿费的说法不正确。
C 舞台提示不包括人物的语言。
D“书中的周进”应为“范进”。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本题涉及中国古代和当代作家作品,既要注意积累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做到积少成多,逐步深化印象。
10.【答案】 A
【解析】【分析】 A“充满土地的忧郁”和《我爱这土地》是艾青前期的特色和作品。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及病句的辨析。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病句辨析要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11.【答案】 D
【解析】【分析】A.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B.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在取得很高的成就后争取更高的成就。
C.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D.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此题描写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成语和俗语的能力。此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及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平时的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词语的含义、对象、程度、范围、感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从广义来看,俗语包括谚语、歇后语(引注语)、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但不包括方言词、俗语词、书面语中的成语,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从狭义来看,俗语是具有自己特点的语类之一,不同于谚语、歇后语,但一些俗语介乎几者之间。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俗语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此题可使用排除法。
12.【答案】 A
【解析】【分析】A.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是逻辑推理式的,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B.狐狸们吵架——一派胡言。"狐"与"胡”谐音。
C.油画卷门神——话里有话。“画"与"话”谐音。
D.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 弹"与谈"谐音。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中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歇后语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3.【答案】 B
【解析】【分析】“林冲雪夜上梁山"写的是高衙内为了得到林冲的妻子而利用陆谦设计陷害林冲,林冲被发配沧州,凶残的高衙内不肯罢休,非要置林冲于死地,欲在野猪林狠下杀手,幸得鲁智深相救。林冲被迫看守草料房,又一次险遭毒手,忍无可忍的林冲一气之下杀死陆谦,在风雪交加的夜晚上了梁山。所以林冲上梁山不是自愿的而是被逼的,正确的歇后语应该是:林冲雪夜上梁山逼的。故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中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歇后语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4.【答案】 C
【解析】【分析】A.是气象方面的谚语。
B.是食补养生方面的谚语。
C.是关于农业方面的谚语。
D.是有关读书的谚语。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中谚语的能力。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5.【答案】 A
【解析】【分析】A."厚重”是形容词,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6.【答案】 C
【解析】【分析】C.《诗经》中“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涉及到作家作品、古代称谓、官职、历法、节日等等,知识零碎,考生一定要注重积累和总结。
17.【答案】 A
【解析】【分析】A.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既包括作家作品,也包括书法、官职、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和顺序等等,知识点多而零碎,考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积累,分门别类加以总结,灵活记忆。
18.【答案】 A
【解析】【分析】A.夏季中的六个节气依次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没有“处暑”。选项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设计到作家作品、古代称谓、官职、历法、节日等等,知识零碎,考生一定要注重积累和总结。
19.【答案】 D
【解析】【分析】A.有误,应把小福子和虎妞倒过来,即: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B.有误。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C.有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20.【答案】 D
【解析】【分析】D.有误。敝人,是对自己的谦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解答此类题,学生应该在平时多多注意积累。生活处处有语文,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看手机等也要注意理解积累。
21.【答案】 B
【解析】【分析】B. 藤野先生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人物。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知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文学体裁、古代官职称谓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22.【答案】 C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有误。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23.【答案】 B
【解析】【分析】B.“马克·吐温,英国作家”说法有误。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24.【答案】 A
【解析】【分析】A.正确;
B.错误,“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这是一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
C.错误,这句话语序不当,将“开花”和“生根”交换位置;
D.错误,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法知识、汉语中词性、词语、短语、病句等相关知识的掌握。作答此题时,我们要对这些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认真阅读每一个题干,结合自己积累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这种综合性习题。
25.【答案】 D
【解析】【分析】D. 有误。“世先生、世兄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学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26.【答案】 B
【解析】【分析】B.“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有误。改为: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27.【答案】 C
【解析】【分析】A.李清照一贯的创作风格是婉约,而《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两首词都代表了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表述不准确;
B.《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不包括“孔子”
C表述正确;
D.《水经注》是古代游记散文、地理名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28.【答案】 C
【解析】【分析】C.《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所编著的《乐府诗集》。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29.【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D中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没有《史记》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常识涉及面比较广,作家作品、古代官职称谓、历法等等,知识零碎,考生需要在平时注重积累,多思考、多总结。
30.【答案】 D
【解析】【分析】D比: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点更鲜明。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用的是“兴”的手法。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既包括作家作品,也包括书法、官职、表达方式、说明方法和顺序等等,知识点多而零碎,考生一定要注重平时积累,分门别类加以总结,灵活记忆。
31.【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书法字体。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书法作品中的“京、华、韵”三个字,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楷体。这四个“水”分别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书法字体的掌握,属于文化常识部分。考生在平时一定要善于观察进而思考,仔细体会每一种字体的特点,灵活掌握。
32.【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说法正确。B.《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卷,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积累。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33.【答案】 A
【解析】【分析】A “社”应是土地神,“稷”应是谷神。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4.【答案】 A
【解析】【分析】A《醉翁亭记》作者是北宋欧阳修。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句式及句子主干。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35.【答案】 C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七十岁称古稀,也称耄耋之年”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36.【答案】 C
【解析】【分析】C.有误,写演讲稿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而不是做到“心中有我”。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小题考查文学常识、文体常识、语法常识。文学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以及各种文化常识,零散琐碎,繁多庞杂。学好文学常识必定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一是用新联旧、以点带面方法进行整理记忆。 二是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如以文学史为线,就从先秦、两汉开始,到魏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一步步梳理;以文体发展史为线,就从《诗经》开始,到先秦诸子及历史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行梳理。然后,再把这条“线”中每一时期内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体、技法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整理后的文学常识,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诱人的冰糖葫芦,“条”分明,“块”清楚。记忆时,纵向有线可循,扩展的横向内容也一目了然。文体常识和语法知识则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分类别积累、练习。
37.【答案】 D
【解析】【分析】D. 傅雷是我国现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教育家。傅雷的代表作有译作《人间喜剧》、《夏倍上校》、《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家书》作者包括傅雷、朱梅馥、傅聪,由于主要是傅雷写给傅聪的书信,人们也常把《傅雷家书》当作傅雷的代表作。但《傅雷家书》并没有提出教育孩子的独特见解,他只是把自己的“爱孩子,引导孩子成长、成才、爱国”的心愿融入书信中,对儿子进行爱的教育。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以及各种文化常识,零散琐碎,繁多庞杂。学好文学常识必定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一是以新联旧。在学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时,一定要联及以前学过的他的作品,并尽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内容弄得清楚明白。二是以点带面。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为“点”,再由这一“点”扩展到这个名家入选课本的所有作品这个“面”。 三是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如以文学史为线,就从先秦、两汉开始,到魏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一步步梳理;以文体发展史为线,就从《诗经》开始,到先秦诸子及历史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行梳理。然后,再把这条“线”中每一时期内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体、技法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整理后的文学常识,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诱人的冰糖葫芦,“条”分明,“块”清楚。记忆时,纵向有线可循,扩展的横向内容也一目了然。
38.【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A.“书法”是句子的主语,句子的谓语是“透映出”,“风神”是句子的宾语,故句子的主干是“书法透映出风神”;选项错误。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涉及到作家作品、书法、语法知识等,考生要在平时学习和阅读中注重积累,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和记忆。
39.【答案】 C
【解析】【分析】C.《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并不是“第一部章回体白话小说”。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0.【答案】 B
【解析】【分析】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即周树人对《史记》的评价。故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1.【答案】 A
【解析】【分析】A.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故A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化常识的掌握。C. 有误。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始龀(七八岁)”、“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耄耋(八九十岁)”。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化常识利文学常识涉及内容较多,考生必须注重平时积累,养成勤于探索的习惯,在平时学习和阅读中注意总结。
43.【答案】 D
【解析】【分析】A.《藤野先生》属于散文;
B.“小李杜”中的“李”指李商隐;
C.天干地支共有十天干、十二地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4.【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5.【答案】 B
【解析】【分析】B.《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的作品。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46.【答案】 D
【解析】【分析】D.《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涉及到古今中外众多的作家、作品、体裁和写作技法,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47.【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把握。ABC三项正确。D项错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实际上,是“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整整90天,数九计日。
故答案为:D
【点评】名著阅读中,作家作品、人物形象、经典情节考生都要耳闻能详,并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文化常识,如官职。节气、书法等要在平时阅读中多思考、多总结和积累。
48.【答案】 C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C.契诃夫是俄国作家;
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一定要熟记,并进行分类整理。
49.【答案】 D
【解析】【分析】D.有误。“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以及各种文化常识,零散琐碎,繁多庞杂。学好文学常识必定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记忆: 一是以新联旧。在学到某作家的又一作品时,一定要联及以前学过的他的作品,并尽最大可能把他的生平、作品内容弄得清楚明白。二是以点带面。把某一名家的作品作为“点”,再由这一“点”扩展到这个名家入选课本的所有作品这个“面”。 三是从纵向的角度去梳理和记忆文学常识。如以文学史为线,就从先秦、两汉开始,到魏晋、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一步步梳理;以文体发展史为线,就从《诗经》开始,到先秦诸子及历史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进行梳理。然后,再把这条“线”中每一时期内的重要作家、作品或文体、技法分门别类地归纳出来。整理后的文学常识,就像一串凹凸有致、色彩诱人的冰糖葫芦,“条”分明,“块”清楚。记忆时,纵向有线可循,扩展的横向内容也一目了然。

50.【答案】 B
【解析】【分析】A."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每个人都充分发挥才智本领。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炙手可热:本语意指手摸上去感到热的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多指权贵气势盛)使人不敢接近。贬义词。褒贬误用,与语境不合,使用错误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功不可没:意思为某人功劳很大不能被埋没。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或俗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俗语是熟语之一,指约定俗成,广泛流行,且形象精练的语句。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连。俗语类别繁多,数不胜数。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