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九 常用修辞手法
【知识积累】
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解析
1.比喻:
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
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
6.反复:
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典型题训练】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4.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才不会倒下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我们要去浪迹天涯走呵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你说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是呵是呵
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我们的笑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对下列各旬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请国留学生前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勤劳动""资源匮乏""空气污染""道德高尚"这四个短语中,"辛勤劳动"与其他三个结构不同。
B."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话题转变。
C."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艳阳跳跃。
D."她们不但是表现神和人,就是草木禽兽: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该句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
7.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⑴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⑵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
⑶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⑷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B.拟人、夸张、比喻、排比
C.比喻、夸张、拟人、排比
D.夸张、比喻、排比、拟人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B. 徜徉在古诗的海洋里,陶渊明的悠然遐思,李太白的潇洒飘逸,杜子美的济世情怀,岑嘉州的边塞放歌,无不让人荡气回肠。(排比)
C. 大家都很喜欢她,因为她长得好像是明星刘亦菲。(比喻)
D.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反问)
9.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 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
D.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10.选出修辞方法使用上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 狼嗥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
B. 他隐约看到一只灰狼的头。那双尖耳朵并不像别的狼那样竖得笔挺。
C. 他的灵魂和肉体虽然在并排向前走,向前爬,但它们是分开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
D. 他的动作很慢。他好像半身不遂似的哆嗦着。
11.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拟人、排比)
B.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
C.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比喻、拟人)
12.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D.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13.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D.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1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 他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B. 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地上的珠玑。
C. 白杨树的干通常有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D. 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5.下面的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B. 树苗在风中颤栗,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
C. 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
D.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16.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
②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③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④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 比喻比喻反复拟人B. 比喻拟人反复拟人
C. 拟人拟人拟人比喻D. 比喻比喻拟人拟人
1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任何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B. 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C. 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世纪前的残酷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D.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18.对于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比喻)
B. 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反问)
C.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比喻)
D.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拟人)
19.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野花遍地是:咋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B.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C.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D. 得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0.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③“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A. 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 B. 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
C. 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 D. 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
21.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B.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C. 我们急忙把通风口打开,只见松鼠像粒子弹似的从里头蹿了出来,跳到了大柜顶上。
D. 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
22.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②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③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A. 比喻比喻象征象征 B. 拟人比喻象征想象
C. 比喻想象想象象征 D. 拟人想象想象象征
23.下列各句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闰土的)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B.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C. 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D.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2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C.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D.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25.“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36个兵法策略,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
计”中的许多计谋是借助比喻定名的。下列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的一项是( )
A. 远交近攻顺手牵羊反客为主 B. 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偷梁换柱
C. 打草惊蛇浑水摸鱼调虎离山 D. 暗度陈仓金蝉脱壳欲擒故纵
26.下列语句修辞方法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民是什么?是无知。宗教是什么?是不宽容。(反问)
B.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比喻)
C.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排比)
D. 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比喻)
27.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________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________
28.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________
②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__
③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________
29.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
天沃日,势极雄豪。________
b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________
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________
30.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普通。________
小南货店门口挂出一只绿色邮箱,也办包裹邮寄,这些乡村又与城市接通了血脉。________
31.指出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
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_______
②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________
③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
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________
32.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咱们过了江,世界就是咱们的了,咱们一共要过来五万人,那几个南兵有什么可怕的?( )
②打不得!打不得!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你们是兄弟啊!( )
③就连刽子手的钢刀,都赶不上你这刻毒的心肠一半的锋利。( )
④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 )
33.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文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 , ;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
34.“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张老脸呀!”这句话属________描写,作者用了________的修辞,突出了老头子________ 的性格特点。
35.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比喻)
B.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比喻)
C.田野间传来各种虫鸣,有的若大提琴,有的像竖琴,有的似粉底,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排比、比喻)
D.面对“小悦悦”事件,难道我们不应该在道德和良心上拷问自己吗 (反问)
专题九 常用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答案】A【解析】B暗喻,本体:头上高高耸起的部分(或头顶盘着的大辫子和上面的制帽);喻体:富士山。当然,本句也有夸张成分。C.比拟(拟物),把"失败"比拟为"尼龙绳子"可以接起来,比拟为"金属梯子"可以焊上去。D.排比,三个相同句式: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2.【答案】故选:B【解析】A.无误;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是拟人,但没有比喻;C.无误;D.无误。所以选B。
3【答案】B【解析】ACD三项都有比喻:"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把"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把"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把"观念变化"比喻成"弯道超车";B项"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雨"和"及时雨"是同类事物,不是比喻。故选B.
4.【答案】B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5.【答案】D(设问)
6.【答案】A(B项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项主干是"艳阳跳跃,打扮";D项没有比喻修辞手法)
7.【答案】A
8【答案】C【解析】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修辞方法判断正确。B.修辞方法判断正确。C.没有用修辞手法,尤其是这样的句子,不能看到“好像”就判断为比喻修辞,比喻修辞必须是本体、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有某种联系。本句子没有喻体,况且前后也没有相似点。D.修辞方法判断正确。故答案为:C。
9【答案】D【解析】D句“好像日本看护妇”使用比喻的修辞,其他三句均使用拟人的修辞。
10.【答案】A【解析】本题训练对修辞方法的理解,A项是一个比喻,其他不是,尤其应该注意的是:BD两项中的“像”和“好像”都是表示类似的,而不是表示比喻。故答A
11.【答案】C【解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六七种,根据所学积累,了解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语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误。C句没有比喻修辞,“仿佛”一词是表示想像。故答案为:C
12.【答案】B【解析】B项“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没有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好像日本看护妇”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B。
13.【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A项运用比喻的修辞,其他三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故答案为:A
14.【答案】C【解析】A“像是松树皮了”比喻。B“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拟人。D“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C项没有使用修辞。故答案为:C
15.【答案】C【解析】A.比喻;B.拟人;D.反问。故答案为:C
16.【答案】B【解析】先判断各句的修辞手法,再用反选排除法选择答案。第二句“愤怒”是拟人写法,排除AD两项,第二句两个“遮不住”是反复,排除C,答案为B。
17.【答案】B【解析】A项用的修辞是比喻,C项用的是排比、夸张;D项用的是反语,只有B 项没有用修辞,故选B项。
18.【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A项中“狼狈”说的是我窘迫的状态,而不是把“我”比作“狼狈”。故答案为:A。
19.【答案】D【解析】表达某种感觉或进行比较的都不是比喻修辞,所以D为答案。
20.【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用法,根据具体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来辨识。①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③句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④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故选B。
21.【答案】D【解析】考查修辞手法。A把“微云”比作“轻纱”,是比喻句;B把“月光”比作“银纱”,是比喻句;C把“松鼠”比作“子弹”,是比喻句;D是描写句,不是比喻句;故答案为D。故答案为:D。
22.【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①暗喻,将“我”比喻为小河;②明喻,将“街灯”比喻成明星。由此可推断选A项。故答案为:A
23.【答案】D【解析】A.本体:闰土的脸,喻体:石像。B.本体:闰土的生活,喻体:木偶人。C.本体:闰土的手,喻体:松树皮。D.不是比喻句。故答案为D。
24.【答案】C【解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B、D是比喻。C项是夸张的手法。故答案为:C
25.【答案】C【解析】抓住题干中解答的要点“计谋的定名都借助了比喻”,分析各项中短语的意思!判断运用比喻的内容。判断比喻,要找到其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C项与其它各项不同,三个短语中都有作喻体的事物“蛇”“鱼”“虎”,所以此项每个词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26.【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A项所用的修辞方法是设问。
27.【答案】比喻;比喻【解析】①把“语言”比作“钥匙”,生动形象地强调了法语对法国人民的重要性,只要不忘根本,就能获得自由。②把“字帖”比作“国旗”。
28.【答案】排比;拟人;比喻【解析】“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是排比。“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似乎也像出嫁了生了孩子的母亲”是比喻。
29.【答案】比喻、夸张;引用、比喻;比喻、夸张【解析】⑴“仅如银线”“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⑵“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是引用的修辞,“银为郭”是比喻的修辞。⑶“水爆轰震,声如崩山”是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30.【答案】比喻;比喻【解析】这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比喻。
31.【答案】比喻;排比;比喻、拟人【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的辨析。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对各种常用修辞手法能加以正确分辨。第①句中把“芦苇”比作“绿色的浪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②句“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三个并列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第③句“雷声已如万辆战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①比喻;②排比;③比喻、拟人。
32.【答案】反问;反复;夸张;比喻【解析】本题是有关修辞手法的综合判断,了解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根据各句内容判断即可。
33.【答案】闪亮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解析】本题是让考生仿写比喻句。比喻,就是打比方,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本题要让考生写的是暗喻,其本体(牵挂)和比喻词(是)都已确定,只要写出恰当的喻体就可以了。喻体还要符合旅途的特点。
34.【答案】心理描写;比喻;过于自信自尊【解析】这句话对老头子进行了心理描写。通过刻画大菱挂花后老头子的内心活动,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头子的自责、内疚和懊丧,表现出老头子过于自信自尊的性格特点。
35.A【解析】A不是比喻,应该是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