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04 20:57:33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第1课时)
课标解读
1、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2、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3、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污染物跨境转移应遵循的原则、国际合作措施,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 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物处理公司秘密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今后5年内要接受该财团15吨有毒废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现钞,后因舆论压力而被取消。
1.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
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的行为,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的观念 B.环境的观念
C.权利的观念 D.发展的观念
A A
1.下列不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是( )
A.罗马尼亚有毒废水泄漏,流经匈牙利、塞尔维亚
B.巴西从英国进口生活和医疗等洋垃圾
C.英国向欧盟出口含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
D.渤海湾运输石油的船只发生小范围泄漏
2.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防止( )
A.污染物跨国传输 B.废弃物跨国转移
C.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D.中国垄断玩具市场
3.针对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我国玩具企业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减少资金投入,压缩生产规模
B.增加管理人员,增大玩具出口量
C.退出欧盟市场,开拓新市场
D.加大科技创新,生产无害无毒产品
D C D
注:二分日和二至日皆就北半球而言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时24分,苏联境内乌克兰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所释放的辐射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事故导致30多人当场死亡,附近的10多万居民紧急撤离,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远期影响而患重病或丧命。连续爆炸散发出的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进入高空平流层,周边国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风向的关系,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境内。
酸雨是地面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在高空扩散的过程中形成的酸性沉降物。酸雨的形成和影响都不是局部的,全球范围内受酸雨影响较突出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亚、欧洲西部和北美。
1.说出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其危害。
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等。
列举其他污染物自然跨境转移的事例及其造成的危害。
1986年莱茵河沿岸,位于瑞士境内的化工厂着火,污染物大量进入河流并迅速扩散,造成了跨境环境灾难,直接污染了下游的水体,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并危害沿岸居民的健康。
2015年,印尼超过260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由此产生的烟霾侵袭了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东南亚多国,最终酿成一场严重的生态灾难,直接威胁了当地居民的健康,造成了大量人员呼吸道感染。
污染天堂假说
“污染天堂假说”又被称为“污染避难假说”。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能力和环境标准都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希望把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生产企业,如皮革、造纸、石油加工等,布局到环境监管较弱的国家或地区。另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由于急于发展经济,会进一步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允许“三高”企业进入,从而加剧了污染物跨境转移,生态环境明显恶化,各种污染事件频发,居民健康受损,接受转移的这些国家和区域成为污染物的“避难所”
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
1.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臭氧层空洞出现在 ( )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北大西洋上空
2.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C.各国共同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氯氟烃化合物的排放
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
B C
2000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下图)一座金矿发生氰化物废水泄漏,废水流入河流,并扩散到下游的匈牙利、塞尔维亚境内,导致河中近80%的鱼类死亡。
7.奥拉迪亚金矿氰化物废水漏流入河流带来的影响有( )
①河流上游鱼类死亡 ②沿岸自来水厂关闭
③莱茵河水受到污染④引发国家间外交争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应对国际河流污染的有效措施有( )
①流域内国家加强合作
②限制鱼类产品流通
③发起媒体舆论批评
④控制影响范围,强化污染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B
图1为欧洲降水pH值分布图,图2为日本核电站分布图;图3为全球电子垃圾跨境转移主要路径图。
(1)图1中A国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却是欧洲重酸雨区,从自然角度分析原因。
(2)今年4月,日本宣布欲于2年后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入海洋,引起舆论哗然。据图2说出日本核电站分布的特点。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将首先向哪里(方向)扩散?
(1)其他国家排放的酸性气体随盛行西风扩散至A国上空,遇水汽形成酸雨。
(2)分布特点:沿海分布;靠近工业区。扩散方向:东北
图1为欧洲降水pH值分布图,图2为日本核电站分布图;图3为全球电子垃圾跨境转移主要路径图。
(3)请列举发展核能的利与弊各一条。
(4)从环境、经济角度分析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利:发电成本低;污染小。
弊:技术要求高;核废料处理难度大。
(4)加剧环境污染;增加污染物处理成本。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85%来自欧洲,8%来自北美,4%来自亚洲,其余的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1.结合上述材料,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所产生的影响。
环境:形成大量重金属污染,造成空气、水体的污染。
经济:直接获得部分贵重金属,推动回收经济的增长。
社会:进口这类旧电器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但危及居民健康。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85%来自欧洲,8%来自北美,4%来自亚洲,其余的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2.有人认为,牺牲环境质量,被动承接污染物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付出的发展代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不应该是依靠承接污染物、牺牲环境质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应该在发展中重视协调人地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对。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85%来自欧洲,8%来自北美,4%来自亚洲,其余的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3.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子垃圾产生国。议一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淘汰的废旧家电都到哪里去了
部分零件进行回收再利用,部分经过物理粉碎分解后诞生包括铁、塑料、有色金属等各种拆解物。这些拆解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固体废物,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直接出售,进入下游产业成为原料再次投入使用,制成我们手中的笔杆和身上的纽扣等。而另一种是危险废物,则会在国家环保部门的监管下,被送到具备资质的处理企业进行“善后”。(共18张PPT)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2、分析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3、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污染物跨境转移应遵循的原则、国际合作措施,以及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污染物通过河流、 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另一种是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这些行为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被转移国家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安全。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个焦点问题,其实质是污染后果和治理责任的跨境转移。作为全球首部规范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公约——《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第二,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第三,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措施
我国在促进经济增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污染物跨境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防范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需要从法律、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等多个维度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措施:
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②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③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④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人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⑤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
依据;
⑥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
污染物走私等。
“洋垃圾”是一种俗称,广义上,“洋垃圾”泛指所有从国外进入中国的固体废物;狭义上,“洋垃圾”特指以走私、夹带、瞒报等方式输入的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为有效应对污染物跨国转移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①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
②对已经产生的跨国污染,要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③严禁有害有毒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④要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欧洲土地有限,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天然放牧被圈养取代。这对促进欧洲各国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如1996年欧洲爆发了疯牛病,2001年2月英国爆发的口蹄疫又迅速在欧洲蔓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6年英国出口的牛肉检测出疯牛病病毒,这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的( )
A.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B.污染物跨国传输
C.含有害有毒物质的产品走私 D.废弃物跨国转移
2.近几年,在欧洲爆发的疯牛病、口蹄疫等传染性动物疾病的共同特点有( )
①都是由于人为活动造成了环境污染,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身体
②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③只在发达国家发生和蔓延
④是社会个别敌对势力进行的破坏活动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A A
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层出不穷,对输入国环境安全,甚至国家安全产生了很多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是通过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发生的是( )
A.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金矿事件
B.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
C.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
D.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
2.以下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应对的根本措施的是( )
A.应急响应 B.善后处理 C.风险防范 D.源头消除
B D
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发展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并随着污染水平上升而开始快速提高,但污染超过自然环境容量后,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减缓,而后期随着污染水平下降,经济发展水平保持上升,呈现负相关性。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有如图3-19所示的规律性。据此完成下列任务。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关系。
1986年11月1日,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某化学公司的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菌河。有毒物质形成70千米长的微红色污染带并向下游流去。事故造成约160千米范围内的大量鱼类死亡,约48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井水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定量供水。下图示意1986年莱菌河跨境污染事件。
1.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
C.瑞上、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上、
2.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同的环境安全
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
D.瑞士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
3.下列河流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 )
A.长江、澜沧江 B.多瑙河、尼罗河
C.雅鲁藏布江、黄河 D.恒河、伏尔加河
B A B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的重建与振兴,莱茵河逐渐成为沿岸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沿岸工厂和城镇密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水质恶化,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起事故促成沿岸各国联合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改善沿岸的防洪系统、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1)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讨论如何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控制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综合治理与产业转移的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产业引入。
经济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贸易,打击整治污染物走私。鼓励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发展权环保权,共同治理,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公众重视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自觉规范行为,参与监督。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的重建与振兴,莱茵河逐渐成为沿岸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沿岸工厂和城镇密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水质恶化,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起事故促成沿岸各国联合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改善沿岸的防洪系统、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2)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应当重视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不盲目引进产业,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比如加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技术标准;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征收环境污染税;提高国内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对污染转移的识别能力;加强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转移的力度。
为避免国家安全受到来自跨国污染的威胁,请结合下图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为跨国污染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对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要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对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的跨国污染问题,需要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严格打击走私和私自夹带高污染固体废弃物等行为。
对一些因国内经济发展、就业、资源短缺等原因必须进口的有污染的废弃物和产品,应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一旦发生跨国污染事件,要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并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浓度很高,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 )
A.大量施用氮肥有关
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
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有关
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
2.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施用量最多的国家,大量含氮的化合物随江河排人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主要是( )
A.抑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
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
C B
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2009年7月22日,巴西环境部门从英国进口的、标记为塑料袋的41个集装箱中检查出1400吨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其中包括电池、衣物、尿布、针管、血袋等。3名英国人因非法贩运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国。如图,回答下面问题
(1)简述巴西进口洋垃圾的原因。
(2)若此批洋垃圾中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进入巴弱,简析其对巴西环境的主要影响。
(1)可以为巴西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可获得税收;垃圾的处理工作,为国家待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
(2)堆放的垃圾产生的气体污染大气环境,雨水冲刷产生的污水污染水资源;医疗垃圾可能携带病菌。
1988年6月初,一家意大利公司将大约3800吨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本德尔州的科科港,并以每月100美元的租金堆放在附近一户农民的土地上。这些有害废物散发出恶臭,渗出脏水,经检验,发现其中有一种致癌性极高的化学物质——聚氯丁烯苯基。这些有害废物造成很多码头工人及其家属瘫痪或被灼伤,先后有19人中毒死亡。经调查核实后,尼日利亚政府疏散了被污染地的居民,逮捕了10多名涉案人员,并将此事上升为外交事件。经过交涉,意大利政府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处理和修复,并将这批有害废物运回意大利。但由于当时意大利的各个港口均拒绝其进港,欧洲其他国家也拒绝其入境,这批载有有害废物的船只只能长期漂泊在公海上。
1.为什么这家意大利公司要将有害废物“千里迢迢”地运往非洲的尼日利亚呢
意大利本国对于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而尼日利亚是欠发达的国家,相关管理较为疏 松,将有害废物运至尼日利亚可以规避因为制造过多有害废物而面临的处罚。
2.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对移出国和移入国来说,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污染物跨境转移减少了移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 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但这种行为可能使污染移入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越南龙江工业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越独资工业园。
该工业园以新材料轻纺加工类、原材料加工类、电子装配类、医药食品加工类、木制品建材类等企业为主,至2018年底已为当地提供约1万个就业岗位。
1.越南吸引中国投资建设工业园的主要优势是( )
A.研发能力强 B.交通运输便捷 C.劳动力价格低 D.环境质量好
C C A
2.相比分散式投资建厂,中国企业在越南龙江以工业园形式发展的目的是
A.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B.集中处理污染物
C.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D.接近消费市场
3.中国在越南投资跨境工业园的的好处是
①改变产品产地以规避出口的贸易壁垒
②以境外生产逐步取代中国对越南的贸易
③建立我国在海外的生产链
④将我国的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国外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