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回延安》第一课时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回延安》第一课时课件(共40张PPT)+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5 10:29:30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 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习重点】
1、 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 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兰花花》,屏幕展示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设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我国哪里的民歌?
对,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一首诗歌——《回延安》。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2、 写作背景
关于延安:
我们上学期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对延安这个地名不陌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贺敬之曾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3、 文体知识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流行于陕北一带,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陕北人有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信天游有如下特点: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 ) 搂定( ) 糜子( ) 满窑( )
脑畔( ) 眼眶( ) 杜甫川( ) 羊羔羔( )
宝塔山( ) 油馍( ) 一盏盏( ) 登时( )
形似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恙( ) 靡( ) 窖( ) 衅( )
厉(    )  搂(    )  梢(    )  捎(    )
励(    )  楼(    )  稍(    )  哨(    )
炕(    )  喘(    )  抢(    )  朴(    )
坑(    )  湍(    )  抡(    )  仆(    )
解释词语:
几回回: 。
杜甫川: 。
柳林铺: 。
白羊肚手巾: 。
登时 。
二十里铺: 。
糜子: 。
米酒油馍: 。
脑畔上: 。
鸡毛信: 。
社主任: 。
杨家岭: 。
宝塔山: 。
枣园: 。
赤卫军: 。
内容概括
1)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概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小标题: 、 、 、 、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一句话概括: 。
2)概括诗歌的主题。
3)试着说说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合作探究】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提示:富有力度的动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省略号的运用,启发想象、体味、联想。拟人化的环境描写)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诗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所以,作者运用诗歌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3)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环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夸张、比喻)
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拟人;排比、铺陈、复叠;写延安的变化,一个“新”字,跃然眼前)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课堂检测】
1)给下面诗歌划分节奏,并标出韵脚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2)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3)填空: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4)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第五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4)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搂定( lǒu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B.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一盏盏( zhǎn )
C. 油馍( mó ) 登时( dēng ) 羊羔羔( gāo )
D. 脑畔( pàn ) 宝塔( tǎ ) 白羊肚( dù )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B.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C.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东山的靡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使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B. 电影结束后,大家开始天涯海角地闲聊。
C. 对于山海关的雄奇险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优美诗篇。
D. 广场舞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歌曲《延安颂》的歌词,做题:
延安颂
作词:莫耶 作曲:郑律成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1、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前面三句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后面提到的“庄严雄伟”格调是否一致?
2、 歌词中反复出现“庄严雄伟”有什么表达效果?
3、 这首歌曲与《回延安》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作业布置】
1、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
2、 朗读背诵诗歌。
3、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回延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 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习重点】
1、 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 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学习难点】
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
【学习时间】2课时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兰花花》,屏幕展示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设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我国哪里的民歌?
对,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一首诗歌——《回延安》。
【有关资料】
1、 作者介绍
贺敬之,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台儿庄人)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等职务。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2、 写作背景
关于延安:
我们上学期读了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对延安这个地名不陌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西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3年。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一直处于战争的最前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革命的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贺敬之曾说:“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3、 文体知识
信天游,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悉的一种旋律,它奔放热烈,感情浓郁,充满了高原的苍凉质朴。流行于陕北一带,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信天游”的产生有很强的地域性。由于陕北地处高原,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产全靠驴、骡驮运,当地人把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称为“脚夫”,脚夫们长期走在寂寞的山水沟壑间,便以唱歌自娱,这就是“信天游”。随着时间的迁移,“信天游”逐渐变成陕北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人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民歌的形式来表达。在陕北,随处都可以听到顺风飘来的悠扬歌声。人们可以通过“信天游”来抒发各种情感,也可以用民歌形式来为日常生活服务:货郎用歌声来叫卖,农民用歌声来祈雨,逢年过节时用歌来庆祝、娱乐,男婚女嫁用歌来举行仪式,甚至上坟哭灵时也以歌代哭。
被誉为劳动人民代表作的“信天游”,反映的内容多与爱情婚姻有关。因此,“信天游”又被说成是“爱的海洋”。陕北人有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信天游”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信天游有如下特点:
①章法上:两句一节,节数不定。
②韵律上:几节一韵,或一韵到底。
③语言上: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短,灵活自由。
④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
【预习设计】
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 ) 搂定( ) 糜子( ) 满窑( )
脑畔( ) 眼眶( ) 杜甫川( ) 羊羔羔( )
宝塔山( ) 油馍( ) 一盏盏( ) 登时( )
【答案】
白羊肚( dǔ ) 搂定( lǒu )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脑畔( pàn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羊羔羔( gāo )
宝塔山( tǎ ) 油馍( mó ) 一盏盏( zhǎn ) 登时( dēng )
形似字组词:
羔( ) 糜( ) 窑( ) 畔( )
恙( ) 靡( ) 窖( ) 衅( )
厉(    )  搂(    )  梢(    )  捎(    )
励(    )  楼(    )  稍(    )  哨(    )
炕(    )  喘(    )  抢(    )  朴(    )
坑(    )  湍(    )  抡(    )  仆(    )
【答案】
羔( 羔羊 ) 糜(糜子 ) 窑(窑洞 ) 畔( 湖畔 )
恙( 无恙 ) 靡(靡靡之音 ) 窖( 窖藏 ) 衅( 挑衅 )
厉( 厉害 )  搂(搂抱 )  梢( 树梢 )  捎( 捎信 )
励(鼓励 )  楼( 楼梯 )  稍( 稍微 )  哨( 哨所 )
炕(炕头 )  喘(喘气 )  抢( 抢时间 )  朴( 朴素 )
坑(火坑 )  湍(湍急 )  抡(抡起 )  仆( 仆人 )
解释词语:
几回回: 。
杜甫川: 。
柳林铺: 。
白羊肚手巾: 。
登时 。
二十里铺: 。
糜子: 。
米酒油馍: 。
脑畔上: 。
鸡毛信: 。
社主任: 。
杨家岭: 。
宝塔山: 。
枣园: 。
赤卫军: 。
【答案】
几回回:一回又一回。
杜甫川:延安城南的一条小河。
柳林铺:延安城南的一个村子。1956年,诗人和其他代表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那里受到群众的欢迎。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作“白羊肚手巾”。
登时: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
二十里铺:延安城东的一个村子。1945年诗人和其他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社主任: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
杨家岭:延安城北的一个村子,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宝塔山:在延安城东南,因山上建有宝塔而得名。
枣园:在延安城西北,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地方。
赤卫军:即“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内容概括
1)试着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并概括五个部分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小标题: 、 、 、 、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第四部分: 。
第五部分: 。
一句话概括: 。
【答案】
小标题:
到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或到延安、忆当年、会亲人、逛新城、离延安)
概括:
第一部分:回延安, 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 忆延安, 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 话延安, 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 赞延安 , 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 颂延安, 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一句话概括:回到延安的的无限喜悦、激动、自豪的感情 。
2)概括诗歌的主题。
【答案】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3)试着说说本诗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答案】
1 采用“信天游”格式,每小节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富于变化
比兴关系 这是“信天游”中大量使用的。所谓“比”,即比喻。古人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所谓“兴”,即起兴。古人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信天游”每节的第一句常用“比”或“兴”,目的都是为了引出第二句的内容来。如“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这一节中,第一句是以“比”开头的,用羊羔吃奶比喻第二句战士的成长,目的是要说明延安母亲对延安儿女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写出了延安儿女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如“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此处极言延安发展变化后的崭新面貌。
顺承关系 顺承关系:如“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这一节前一句写老爷爷进门喘气的动作神态,后一句写出老爷爷讲的话,上下句构成了顺承关系。
②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中写道“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这种为了强调事物的某一特征,作夸大的描述的修辞方法,叫做夸张。又如“双手搂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高耸入云的宝塔山怎么搂得过来呢?满窑里真的被人围得一点儿风也透不进吗?这样写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③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注重炼字,选用恰当的动词)
诗歌第一节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这里表现诗人与延安关系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出了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④语言的运用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合作探究】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提示:富有力度的动词,“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省略号的运用,启发想象、体味、联想。拟人化的环境描写)
【答案】
作者离别延安已达10年之久,日日夜夜都想念她。现在回来看望她,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但作者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展示出作者心潮翻滚、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深沉的爱和眷恋的表现。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诗不宜直说。内容、文字要概括,形象与思想要具体,所以,作者运用诗歌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借代、拟人等方法,揭示了诗人对于延安热爱、感激的原因。)
【答案】
诗中用“送”“迎”与前面的“唱”“笑”“招”相照应,将当年分别的场面再现到读者的眼前。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诗人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感受。
“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诗人将自己对延安、对革命的热爱,化为母子间的至诚至爱,这种爱所包容的内涵远比单纯的母子之情高尚得多。
3)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环境的烘托、渲染;三代人的典型;夸张、比喻)
【答案】首先,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多。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拟人;排比、铺陈、复叠;写延安的变化,一个“新”字,跃然眼前)
【答案】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部分选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答案】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课堂检测】
1)给下面诗歌划分节奏,并标出韵脚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答案】
(1)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2)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韵脚:(1)来,怀 (2)根,人
2)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①千声万声呼喊你
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③双手搂定宝塔山
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答案】
①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
1 拟人,作者把河水村庄看做亲人,表达了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爱的感情
2 夸张,表现了对母亲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
3 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
3)填空:
《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答案】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4)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第五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答案】①高高C ②滚滚C ③辈辈B
4)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搂定( lǒu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B.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一盏盏( zhǎn )
C. 油馍( mó ) 登时( dēng ) 羊羔羔( gāo )
D. 脑畔( pàn ) 宝塔( tǎ ) 白羊肚( dù )
【答案】D
【解析】“白羊肚”的“肚”应读作“dǔ”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B.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C.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东山的靡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答案】D
【解析】“靡”应写作“糜”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使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B. 电影结束后,大家开始天涯海角地闲聊。
C. 对于山海关的雄奇险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优美诗篇。
D. 广场舞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
【答案】B
【解析】“天涯海角”的意思是“指偏僻遥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相隔很远。”而此处修饰的是“闲聊”,则应该是(谈话)漫无边际,就应用“天南海北”。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
【答案】C
【解析】A“长时间”和“一直”重复;B塑造而非制造;D杂糅,删掉“通过”或“使”。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歌曲《延安颂》的歌词,做题:
延安颂
作词:莫耶 作曲:郑律成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1、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前面三句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后面提到的“庄严雄伟”格调是否一致?
【答案】这三句歌词描写晚照中的延安古城静谧、美丽、欣欣向荣,给人以和平、恬静的感受,与后面提到的“雄伟庄严”是一致的。如此美丽的景色被敌人侵犯,激发军民的抗日热忱,面对敌人的入侵,他们必然拿起武器誓死保卫家园。
2、 歌词中反复出现“庄严雄伟”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渲染抗日军民集结延安,众志成城,热血沸腾保家卫国的庄严肃穆气氛。
3、 这首歌曲与《回延安》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答案】
同:都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之情。
异:《延安颂》侧重抒发对抗日同胞的赞颂;《回延安》侧重表达重返故地的激动、喜悦和感慨。
【作业布置】
1、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
2、 朗读背诵诗歌。
3、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学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回延安》第一课时 单元 1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2、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重点 1、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2、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难点 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兰花花》,展示歌词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我国哪里的民歌?对,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一首诗歌——《回延安》。板书课题 听 激趣
讲授新课 介绍信天游: 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流行于陕北一带。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上下句押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贴切、自然。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展示目标:1、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2、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3、积累读读写写词语。作者简介:现当代革命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写作背景:“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白羊肚( dǔ ) 搂定( lǒu )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脑畔( pàn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羊羔羔( gāo ) 宝塔山( tǎ ) 油馍( mó ) 一盏盏( zhǎn ) 登时( dēng )节奏示例: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解释词语含义:几回回:一回又一回。杜甫川:延安城南的一条小河。
柳林铺:延安城南的一个村子。1956年,诗人和其他代表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在那里受到群众的欢迎。
白羊肚手巾: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作“白羊肚手巾”。
登时: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二十里铺:延安城东的一个村子。1945年诗人和其他干部离开延安奔赴新的工作岗位的时候,延安群众曾经欢送到那里。
糜子: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脑畔上:文中指窑洞的顶上。鸡毛信: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社主任:指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主任。
杨家岭:延安城北的一个村子,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宝塔山:在延安城东南,因山上建有宝塔而得名。枣园:在延安城西北,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地方。
赤卫军:即“赤卫队”,指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内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读诗歌,理清结构回延安——激动满情怀忆延安——圣地养育我会亲人——欢聚话今昔看延安——旧貌换新颜赞延安——圣地大贡献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重音第一部分: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第二部分:较慢,读出怀念与感激;第三部分:较快,读出亲切与热烈;第四部分:明朗,突出喜悦与赞美;第五部分:加强力量,集中歌颂。第一部分: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话延安: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四、看延安: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五、颂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合作探究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作者先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诗中用“送”“迎”与前面的“唱”“笑”“招”相照应,将当年分别的场面再现到读者的眼前。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诗人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感受。“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首先,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多。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这部分选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自由诵读,背诵。 读笔记适当读读读读注音划停顿笔记勾画读笔记读读悟逐节感悟合作讨论 目标2明确目标了解作家知人论世目标2目标1目标1目标2目标2目标1
1)给下面诗歌划分节奏,并标出韵脚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2)下面各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①千声万声呼喊你②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③双手搂定宝塔山④母亲延安就在这里3)填空:《回延安》中通过景物和场面的描写来抒情的句子是 。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 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4)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第五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4)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搂定( lǒu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B.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一盏盏( zhǎn )C. 油馍( mó ) 登时( dēng ) 羊羔羔( gāo ) D. 脑畔( pàn ) 宝塔( tǎ ) 白羊肚( dù )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B.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C.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D.东山的靡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使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B. 电影结束后,大家开始天涯海角地闲聊。C. 对于山海关的雄奇险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优美诗篇。D. 广场舞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歌曲《延安颂》的歌词,做题:延安颂
作词:莫耶 作曲:郑律成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前面三句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后面提到的“庄严雄伟”格调是否一致?歌词中反复出现“庄严雄伟”有什么表达效果? 做练习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回延安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播放歌曲《兰花花》,展示歌词
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
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

五谷里(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就数(那个)兰花花好。

正月里(那个)那个说媒,二月里订,
三月里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抬进了周家。
兰花花我下轿来,东望西照,
照见周家的猴老子,好像一座坟。

你要死来你早早的死,
前晌你死来后晌我兰花花走。

手提上(那个)羊肉怀里揣上糕,
拼上性命我往哥哥家里跑。

我见到我的情哥哥有说不完的话,
咱们俩死活呦长在一搭。
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歌是我国哪里的民歌?
对,它就是主要流行于陕北一带的“信天游”。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一首诗歌——《回延安》。
贺敬之
回 延 安
学习目标
1、感知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朗读诗歌,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3、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新知讲解
什么是信天游?
顾名思义,即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流行于陕北一带。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上下句押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贴切、自然。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现当代革命诗人、剧作家。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
读诗歌,读准字音和停顿
白羊肚( ) 搂定( ) 糜子( ) 满窑( )

脑畔( ) 眼眶( ) 杜甫川( ) 羊羔羔( )
宝塔山( ) 油馍( ) 一盏盏( ) 登时( )
dǔ lǒu méi yáo
pàn kuàng fǔ gāo
tǎ mó zhǎn dēng
停顿示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解释词语含义:
几回回:
白羊肚手巾: 登时:
糜子:
米酒油馍:
脑畔上:
鸡毛信:
一回又一回。
白毛巾。因毛巾很像翻过来的羊肚,所以有的地方把白毛巾叫作“白羊肚手巾”。
民间用语,形容事物的发展迅速,立刻。
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抗战期间流行于根据地的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读诗歌,理清结构

1

延安

激动

情怀

2


延安

圣地
养育


3


亲人

欢聚

今昔

4





旧貌换新颜

5


延安

圣地

贡献
读诗歌,读出节奏与重音
第一部分:速度较快,突出心中的激动;
第二部分:较慢,读出怀念与感激;
第三部分:较快,读出亲切与热烈;
第四部分:明朗,突出喜悦与赞美;
第五部分:加强力量,集中歌颂。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
对母亲延安的眷念
夙愿已偿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夸张
比喻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拟人
欢迎场面的热烈
一、回延安: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手法
养育之恩
先说树的梢、枝、根时连在一起的,以引出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
先说羊羔吃奶之事,以引出“我”吃延安的小米长大成人。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
二、忆延安:
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感激,怀念)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
比喻、夸张
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渲染)
三、话延安: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夸张
比喻
排比、拟人
拟人、比喻
四、看延安: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天安门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拟人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
五、颂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
合作探究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3、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合作探究
1、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
作者先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非同一般的兴奋心情。一开头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想尽快看到延安的心情。
一“抓”一“贴”逼真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的怀念之情。
“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渲染了欢乐的气氛。
最后一个“扑”字,则更加洗练,表情达意更加强烈、准确。
合作探究
2、在第二部分中,延安母亲到底教会了作者些什么?诗歌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
诗中用“送”“迎”与前面的“唱”“笑”“招”相照应,将当年分别的场面再现到读者的眼前。
用“树梢”“树枝”“树根根”比喻诗人与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亲密程度,突出了诗人回到“家中”的感受。
“亲山亲水有亲人”犹如看到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一个“亲”字,突出了诗人与延安的亲密之情。
而“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更是绝好的比喻,诗人如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延安母亲的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诗句活脱脱写出了延安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而诗人正为能投身于其中倍感自豪。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合作探究
3、读了第三部分,我们看到了亲人相见的热烈、真挚之情,看到了延安人的成长和美丽、淳朴的心灵,逐层琢磨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内容的?
首先,诗人在这里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的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炽热的感情。写亲人欢聚的场面,诗人选取具有地方特色的“米酒油馍木炭火”,突出了烧热的炕、生起地上的木炭火,热上加热;选取有地方特色的食物,用夸张的手法写窑洞内外人之多;再用一个大特写的镜头多。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体现出老人的特征。用人人都知道的“鸡毛信”借指抗日战争时的经历。既亲切又真实地写出延安人民争先恐后看望诗人的情景。
其次,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最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话题由延安而飞越千山万水,内容从全国形势到长江、黄河汹涌澎湃。由延安看到全中国,由10年前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合作探究
4、“母亲延安换新衣”是怎样的写作方法?诗歌第四部分,是怎样来具体写“换新衣”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主要运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荣的新姿跃然纸上。
此外还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游览延安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延安焕然一新,诗人无限感慨,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喜悦之情。
这部分选取了最有典型性的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
合作探究
5、结尾一部分,写到了杨家岭、宝塔山、枣园。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放在最后一部分写?
作者赋予革命历史以色、形、光的鲜明形象,将红旗、脚印、灯光等具体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写入诗中,在形象中感受到,革命的力量无比巨大,跟着党,沿着党指引的道路,星星之火,定能燎原。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展开联想的翅膀,飞越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概括了从延安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整个中国革命几十年的战斗历程,赞扬延安人民前仆后继,似滚滚的延河水奔腾向前,既歌颂了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现了延安人民继续为革命作出贡献的美好未来。
最后再用一个夸张句“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再次抒发了对延安的眷恋、热爱之情。
自由诵读,背诵。
课堂总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课堂练习
4)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搂定( lǒu ) 眼眶( kuàng ) 杜甫川( fǔ )
B. 糜子( méi ) 满窑( yáo ) 一盏盏( zhǎn )
C. 油馍( mó ) 登时( dēng ) 羊羔羔( gāo )
D. 脑畔( pàn ) 宝塔( tǎ ) 白羊肚( dù )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B.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C.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D.东山的靡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使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B. 电影结束后,大家开始天涯海角地闲聊。
C. 对于山海关的雄奇险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直抒胸臆、荡气回肠的优美诗篇。
D. 广场舞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
B. 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C.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D. 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
1


下面
诗歌
划分
节奏




韵脚
满心

登时


出来

一头


亲人
怀

树梢
树枝
树根




亲水

亲人
2

下面


采用
什么
修辞
手法

表现

诗人
怎样
思想感情






呼喊


杜甫








双手


宝塔


母亲
延安


这里
3

填空

《回延安》

通过
景物

场面

描写

抒情

句子


通过
想象

联想

抒情

句子


直接
抒发
内心
感受

句子


4



运用




表现

陕北
口语

特色




分别
用来

A

表示
事物
B

表示
数量
C

表示
情态
D

表示
颜色


摘抄
第五









相应

序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歌曲《延安颂》的歌词,做题:
延安颂 作词:莫耶 作曲:郑律成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 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 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 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前面三句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与后面提到的“庄严雄伟”格调是否一致?
歌词中反复出现“庄严雄伟”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首歌曲与《回延安》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作业布置
抄写读读写写词语
朗读背诵诗歌。
完成拓展延伸练习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延安





激动喜悦
感激怀念
滔滔不绝
优美兴旺
豪情万丈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