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课时设计
【单元教学位置】
1.本课时位于大单元设计中“三步走”中的“逐步读”阶段。阅读内容为莎士比亚戏剧《哈姆莱特》。
2.本课立足于《哈姆莱特》全剧内容,采取“通读课”的形式把握戏剧人物的内心冲突。
【课时教学目标】
1.立足全剧,把握主要人物关系。
2.借助人物关系的转变,探究主人公的内心冲突。
3.通过领悟内心冲突,思考作品的价值意义。
【课前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
课外阅读内容(教材选段之前的剧幕,即第一幕与第二幕,共 7 场)
课堂提供资料(教材+前两幕中课堂涉及的重点内容,节选内容见附文。)
2. 阅读任务
阅读第一、二幕剧本内容,以课文中出场人物为思考对象,尝试以金字塔造型标注人物关系。
【课时教学过程】
一、语言导入:
1.生活俗语:“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
(明确戏剧之于现实人生的意义。)
2.名言熟句: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引导学生思考哈姆莱特形象的多元性。)
二、课前阅读反馈(金字塔内容填写参考)
1
国王、王后
哈姆莱特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罗森格兰兹
吉尔登斯吞
(该图试图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关系,明确各自的身份地位)
三、复杂的人物关系
(一)人物关系的原状?
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关系中原本存在的“叔侄”“母子”“王子与大臣”“恋人”“好友”等关系。
(二)人物关系打破
点拨提问:
1.急速打破哈姆莱特与诸人关系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老国王鬼魂登场向哈姆莱特说明真相。
2.老国王鬼魂向哈姆莱特传递了什么信息?
参考文字:(第一幕第五场)
哈姆莱特,听我说;一般人都以为我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一条蛇来把我螫死,这一个虚构的死状,
把丹麦全国的人都骗过了;可是你要知道,好孩子,那毒害你父亲的蛇,头上戴着王冠呢。
当我按照每天午后的惯例,在花园里睡觉的时候,你的叔父乘我不备,悄悄溜了进来,拿着一个盛着
毒草汁的小瓶,把一种使人麻痹的药水注入我的耳腔之内,那药性发作起来,会像水银一样很快地流过全
身的大小血管,像酸液滴进牛乳一般把淡薄而健全的血液凝结起来;它一进入我的身体,我全身光滑的皮
肤上便立刻发生无数疱疹,像害着癞病似的满布着可憎的鳞片。这样,我在睡梦之中,被一个兄弟同时夺
去了我的生命、我的王冠和我的王后;甚至于不给我一个忏罪的机会,使我在没有领到圣餐也没有受过临
终涂膏礼以前,就一无准备地负着我的全部罪恶去对簿阴曹。
2
明确:弑父、娶母、夺王位的现实真相。
(三)人物关系转变
国王
叔侄关系
母子关系
王子与臣子
恋人关系
外放甚至杀害王子
担心儿子,息事宁人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王后
变
故
之
前
老国王鬼魂揭示真相
哈姆莱特
变
故
之
后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罗森格兰兹 好友关系
吉尔登斯吞
四、核心探讨任务
1.分解任务一:对王子形象变化的概括
01 高贵的王子
02 忧伤的王子
03 愤怒的王子
04.延宕的王子
出身高贵
受人尊重
优质教育
无忧无虑
父亲暴亡
母后改嫁
叔父上位
叔父弑父
母嫁仇人
世人不明
精神迷惘
疯疯癫癫
1)高贵的王子
这是在哈姆莱特尚未经历丧父之痛以前。哈姆莱特身为出身高贵的丹麦王子,过着衣食无忧、受人尊
敬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使他有着高贵身份的同时也有着高贵的涵养。
2)忧伤的王子
这是在哈姆莱特经历父亲以外死亡和母亲改嫁之后。亲人的意外逝去给哈姆莱特以沉重的打击,一向
无忧虑的王子不免悲伤难过。
如:(第一幕第二场)好像,母亲!不,是这样就是这样,我不知道什么“好像”不“好像”。好妈妈,
我的墨黑的外套、礼俗上规定的丧服、难以吐出来的叹气、像滚滚江流一样的眼泪、悲苦沮丧的脸色,以
及一切仪式、外表和忧伤的流露,都不能表示出我的真实的情绪。这些才真是给人瞧的,因为谁也可以做
作成这种样子。它们不过是悲哀的装饰和衣服;可是我的郁结的心事却是无法表现出来的。
3)愤怒的王子
这是在哈姆莱特从鬼魂的口中得知真相之后。他心中的猜测被鬼魂证实,意外死亡的背后竟是恶意的
谋杀,母亲的轻易改嫁都让哈姆莱特难以接受。面对意外的真相他表现出出离的愤怒。
如:(第一幕第五场)
鬼魂:杀人是重大的罪恶;可是这一件谋杀的惨案,更是骇人听闻而逆天害理的罪行。
哈姆莱特:赶快告诉我,让我驾着像思想和爱情一样迅速的翅膀,飞去把仇人杀死。
……
哈姆莱特:啊,但愿这一个太坚实的肉体会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
白杀的律法!上帝啊!上帝啊!人世间的一切在我看来是多么可厌、陈腐、乏味而无聊!哼!哼!那是一
个荒芜不冶的花园,长满了恶毒的莠草。想不到居然会有这种事情!刚死了两个月!不,两个月还不满!
这样好的一个国王,比起当前这个来,简直是天神和丑怪;这样爱我的母亲,甚至于不愿让天风吹痛了她
的脸。天地呀!我必须记着吗?嘿,她会偎倚在他的身旁,好像吃了美味的食物,格外促进了食欲一般;
3
可是,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我不能再想下去了!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短短的一个月以前,她哭得
像个泪人儿似的,送我那可怜的父亲下葬;她在送葬的时候所穿的那双鞋子还没有破旧,她就,她就——
上帝啊!一头没有理性的畜生也要悲伤得长久一些——她就嫁给我的叔父,我的父亲的弟弟,可是他一点
不像我的父亲,正像我一点不像赫剌克勒斯一样。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她那流着虚伪之泪的眼睛还没有消
去红肿,她就嫁了人了。啊,罪恶的匆促,这样迫不及待地钻进了乱伦的衾被!那不是好事,也不会有好
结果;可是碎了吧,我的心,因为我必须噤住我的嘴!
4)延宕的王子
这是在哈姆莱特得知真相后谋划一个人的复仇大计时表现出来的。受制于个人性格,也受制于个人涵
养。面对“生存还是毁灭”,面对“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无涯的苦难”,他在高
贵与卑鄙间徘徊。
如:(第三幕第一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
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
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
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
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
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
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
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
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
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
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
行动的意义。
2.分解任务二:
(第二幕第二场)国王:你们大概已经听到哈姆莱特的变化;我把它称为变化,因为无论在外表上或是精
神上,他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除了他父亲的死以外,究竟还有些什么原因,把他激成了这种疯疯癫癫的
样子,我实在无从猜测。
得知真相后的哈姆莱特在外人看来表现出疯癫的样子。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种变化是何原因?
预估答案:
(1)保护色,以此来麻痹和试探敌人。
(2)内心犹豫,尚未决断,以此来拖延时间。
(3)受到真相刺激后的一部分真实反应。
激烈冲突的内在:(在前图的基础上剖析变故前后的本质冲击)
国王
叔侄关系
母子关系
王子与臣子
恋人关系
外放甚至杀害王子
谋杀
王后
变
故
之
前
老国王鬼魂揭示真相
哈姆莱特
变
故
之
后
担心儿子,息事宁人 隐瞒
波洛涅斯
奥菲利娅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帮助国王等人试探
欺骗
背叛
虚假
……
罗森格兰兹 好友关系
吉尔登斯吞
人物间的彼此关系随剧情的发生而发生着变化,原本如常的“叔侄”“母子”“主仆”“恋人”“好友”
等关系一下子被撕开了表面上的和乐面具。平静之下暗流涌动,各自心怀鬼胎。真的、善的、美的,瞬间
被谋杀、隐瞒、欺骗等假恶丑替代。理想之美与现实之恶成为哈姆莱特一时难以消化的内心激荡。
4
结语:
重看“王子复仇记”之路,这是王子的生活变化线路图,更是哈姆莱特的思想成长之路。译名《王子
复仇记》只是在传递一个高贵王子的复仇故事,而译名《哈姆莱特》则是在讲述一个“人”的成长。这是
莎士比亚戏剧中人文主义理想受到残酷现实冲击的人的成长,也应是每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不匹配中徘徊
且抉择的人的成长。
五、课后作业:
请以“我的人生”为话题,以哈姆莱特的视角写一段内心独白,不少于 200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