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数列的概念
说课稿
一、教材学情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2019 人教 A 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数列》第一节第 1 课时内
容。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是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研究其他函数的基本工具,在日
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数列是一类特殊的函数,所以本章的教学需要注重函数思想
和方法的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努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和数学建
模素养。
本章在必修第一册中函数知识的基础上,介绍数列相关知识,教科书在本章内容的编排
上,借鉴研究函数的经验,按照“一般数列→特殊数列”的顺序展开。介绍“一般数列”时,
通过生活中和数学中的实例,抽象出数列的定义,介绍数列的表示方法;“特殊数列”以取
值规律“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例,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列的理
解,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类型数列打下基础。在本章的
最后,还学习了数学归纳法。
“数列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主要涉及数列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前 n 项和公式,具体包括:
数列的分类,数列与函数的关系,用表格、图像、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表示数列,前 n 项
和公式与通项公式的关系。这一节共教学 2 课时,本节课为第 1 课时。
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在对数列概念的归
纳提炼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常会用到函数思想,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数列作为函数的函
数解析式,通过学习数列能进一步加深对函数的认识,深化对函数思想方法的运用;另一方
面,它们是学习本章的后续内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概念起始课,通过实例抽象出数列定义、并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是学生的认
知障碍;在函数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实际上是数列的函数,但他们缺乏对数列内
容的总体了解,也不清楚学习数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也是学
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抽象出数列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课程目标
经历数列概念的抽象过程,了解数列的定义,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了解数列的
表示方法,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
(二)学科素养目标
数学抽象,数学运算,数学建模,逻辑推理。
四、教法学法
(一)研究路径及教法:
本节课的研究路径与已学的函数概念类似,即:数列事实→数列概念的定义→数列的表
示→数列的性质。在这个路径的指引下,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的“问
题引导”式。
(二)学法:
本节课的学法有:观察发现法,交流合作法,归纳总结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情境:
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果把满月分成 240 份,则从初一到十五每天月亮
的可见部分可用一个代表份数的数来表示.
在两河流域发掘的一块泥版(编号 K90,约产生于公元前 7 世纪)上,记载了一列数:
5,10,20,40,80,96,112,128,144,160,176,192,208,224,240.
研究发现,这列数依次表示一个月中从第 1 天到第 15 天每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
②王芳从 1 岁到 17 岁,每年生日那天测量身高,将这些身高数据(单位:cm)依次排
成一列数:
75,87,96,103,110,116,120,128,138,145,153,158,160,162,163,165,168.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文化和实际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数
学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
(二)数列概念的引入
问题 1:根据上述两个例子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哪一天的月亮可见部分数为 128?
(2)②中的第 3、第 8 个数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这些数是具有确定的顺序的,每个位置上的数都有其特定的意
义。
问题 2:我们能否引入一个符号,表示上述问题中的数?
记第i 天月亮可见部分的数为 s ,那么, s = 5 , s =10 ,…, s = 240 .
i
1
2
15
记王芳第i 岁生日那天的身高为 h ,这样, h = 75 , h = 87 ,…, h =168.
i
1
2
17
追问 1: h , h 的值分别是多少?
10
15
追问 2: s5 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用集序号与取值于一身的数学符号表示实例中的数,使学生认识到实
例中的数都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1
问题 3: - 的 n 次幂按 1 次幂,2 次幂,3 次幂,4 次幂,……依次排成一列数:
2
1
2
1
4
1
8
1
-
,
, -
,
,….
16
你能仿照前面的叙述,说明这也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吗?
【设计意图】前面两个实例是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里撇开了实际背景,让学生认识
数学中的数列.学生通过仿照前面用数学符号表示数列并进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认识数列
是具有确定顺序的一列数.
(三)数列概念的形成与辨析
问题 4:上面三个例子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共同特征,教师在师生活动的基础上给出数列的概念,
抓住“一列数”和“顺序”这两个关键点.
一般地,我们把按照确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追问 1:1,3,5,7 是一个数列,7,5,3,1 也是一个数列,这两个数列是不是同一
个数列?
追问 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
追问 3:如何用一般的符号表示数列?
【设计意图】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帮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数列的
概念,发展学生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
问题 5:数列{a }中的各项 a 与各项序号 k ( k =1, 2 ,3,…, n ,…)之间的对应
n
k
关系是什么关系?
教师呈现数列各项与序号一一对应的关系:
序号
1
2
3
…
…
n
…
…
↓
↓
↓
↓
项
a1
a2
a3
an
数列{an}是从正整数集 N
*
(或它的有限子集{1, 2,L ,n})到实数集 R 的函数,自变量是
( )
序号 n ,对应函数值是数列的第 n 项 a ,记为 a = f n .
n
n
追问 1:你能从函数的角度解释这三个数列的特点吗?
追问 2:在数列中,符号{a }与 a 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
n
n
【设计意图】揭示数列的序号与项之间的对应关系本质上是函数关系,通过上述三个数
列,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并给出定义域.再通过两个追问进一步揭示
数列的函数特点。
问题 6:对于不同的数列,它们的项数有何特点呢?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 1 个例子,共有 17 项;第 2 个例子共有 15 项,这都
是含有有限项的数列,而第 3 个例子中的数列有无穷多项.根据数列中的项数是有限还是无
限,将数列分成以下两类: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问题 7:数列有哪些表示方法?
追问 1:数列图象有什么特点?
追问 2: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 7 和两个追问,让学生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数列和函
数一样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数列作为函数的
函数解析式.
问题 8:单调数列怎样定义呢?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从表和图中观察该数列中的项随序号变化出现出的特点.学生
不难发现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教师趁机给出递增数列的定义:从第 2 项
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类比递增数列的定义,给出递减数列的
定义.特别的,各项都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四)新知应用
例 1: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 5 项,并画出它们的图象.
n
2
+ n
(n - 1)π
(1) an =
;(2) an = cos
.
2
2
学生计算、画图,教师利用电子表格计算、画图.给出表格、图象,请学生回答这两个
数列是否是递增数列.
【设计意图】本例是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直接应用,并要求学生描点作图,使学生从通项
公式、表格和图象三个角度认识数列.
例 2:根据下列数列的前 4 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1
2
1
3
1
(1)1, -
,
, - ,…;
4
(2)2,0,2,0,….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从数列的具体项归纳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得到的
通项公式不是唯一的.
(五)归纳小结
问题 9:回顾数列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的学习过程,说说其中运用了怎样的思想方法.
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总结:
(1)通过具体的例子,归纳、概括数列的共同特征,过程数列的概念;
(2)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列,过程数列的一般形式;
(3)用函数的观点看数列,明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
(4)运用函数的方法研究数列,介绍数列的三种表示方法.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 4.1 第 1-4 题.
【设计意图】一方面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重视使用教材中的习
题。
(七)板书设计
4.1 数列的概念(1)
例 1:
例 2:
一、定义
二、表示方法
PPT 课件显示区
三、通项公式
an = f (n)
【设计意图】板书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