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灵淡远的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空灵淡远的山水田园诗》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4 15: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空灵淡远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5课时+课下1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在我国诗歌史上,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各类诗歌异彩纷呈,山水田园诗则是唐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体现唐代诗歌总体特色,犹如一幅清新瑰丽的山水画卷,历来为人所称道。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的第一、第二单元。本单元将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汉江临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为依托,进行扩展阅读,对唐代山水田园诗进行整体关照,让学生在研读中学会鉴赏诗歌的技巧,体味其中的美学境界。这将对陶冶学生情操,感悟人生真谛有重要意义。
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感知山水田园之美。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山水田园诗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情思美,给学生一种质朴自然的情感体验。专题二:赏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让学生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技巧。探究专题三:山水田园诗的哲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诵读,诗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绘画创作、诗歌评析文章展示等,小组合作探究。
预期成果: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山水田园诗,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撰写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貌和姿态。
2.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3. 掌握山水田园诗在意象、意境、语言、思想内涵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4.掌握并灵活运用诗歌鉴赏技巧。
5.了解“禅宗”文化对山水田园诗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搜索网络等形式,小组分工合作,搜集山水田园诗有关信息。
2.通过对具体诗作的分析,探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3.通过小练习的形式,强化运用诗歌鉴赏的技巧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养成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意境、思想的评析,形成对“禅宗”文化的认同。
3、体味大自然的魅力,追求自然之美,在和谐中享受自然之美。
对应课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阅读与鉴赏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诗歌与散文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怎样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山水田园诗带给你的艺术审美体验有哪些?
山水田园诗体现了哪些思想内涵?
从这些诗中你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
专题划分
专题一: 感知山水田园之美 ( 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二: 赏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 2课时)
专题三: 山水田园诗的哲思 ( 1课时)
专题一
感知山水田园之美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朗读诗理解诗歌的锁钥,朱自清曾经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了解山水田园诗的风貌和姿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
完成这一主题,主要采用朗诵的方法。可以采取个人朗读,教师朗读,名家朗诵欣赏,同伴展示、互评,个人品味,诗歌朗诵比赛等形式展开。同时辅以绘画创作,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在诵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能更直观的展现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成果:掌握诗歌朗诵基本技巧,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熟练准确地背诵这六首诗,展示自己的画作或音频、视频资料。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读。
2、掌握诗歌朗诵的常用技巧。
3、对山水田园之美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准确流畅的背诵这几首山水田园诗。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诗歌朗诵的常用技巧有哪些?
2、哪位同学可以试着谈谈这几首诗给你的最初感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网络平台。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山水田园诗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朗读体会
1、引导学生朗读这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山水田园诗。
(读准语音、语气,把握节奏,做到声情并茂地朗诵。)
2、再次朗读,感受山水田园诗的姿态及风貌。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等,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又一幅真善纯的风景各异的优美画面。)
方法:1、朗读(自读、师生范读、名家朗诵等)。
2、绘画创作,初步展现诗中风景各异的自然画面。
设计意图:
快餐文学充斥学生的生活,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下降,无法理解古典文化的深邃内涵,以致畏惧排斥古典文化。朗诵诗理解诗歌的锁钥,文学大师朱自清也曾经说过:“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意,让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活动二:通过大家的交流,你获得了哪些朗诵诗歌的技巧?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
停顿: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
重音: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语速:快速、慢速、中速
句调: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活动三:谈谈这几首诗给你的最初感受。
方法: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小组选取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对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理解,有助于专题二的顺利进行。
活动四:背诵比赛
方法: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作业:1、巩固背诵这几首诗。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朗读音频或视频资料。
3、选择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其中优美画面。
(作业2、3任选其一)
教学评价
能有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引发听者共鸣。
能流利准确无误地背诵诗文。
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能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评价方式:老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小组评比橱窗展示等。
专题二
赏析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山水田园诗从魏晋时期一路走来,在盛唐得到了又一次发展,达到了辉煌的顶峰,而在众星灿烂中,王维、孟浩然的诗又堪称是盛唐时期诗坛上的奇葩,具有高度代表性,研究他们的诗可以很好的把握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引领对山水田园诗的理解与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带上诗人的主观感彩,准确把握山水田园形象的特征及寓意有助于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中蕴藏的哲思及作者的情感世界。
本专题主要以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首诗为研究对象,分析山水田园诗的意象美、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从意象、意境、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方面梳理山水田园诗的共同特点。
完成本专题内容主要采取个人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
学习成果:掌握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掌握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
2、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技巧。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两首诗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两首诗分别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3、这种意境是通过哪些意象展现的?
4、山水田园诗的语言有何特色?
5、山水田园诗的美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展现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
其 他
补充山水田园诗相关诗作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赏析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两首诗。
活动一:检查专题一六首诗的背诵。
活动二:探讨意象、画面、意境美
1、用诗化的语言描述这两首诗中的画面。
2、探讨这些画面为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3、找出营造意境的意象并探讨意象内涵。
4、结合这两首诗,总结山水田园诗意象及意境特色。
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等。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方法:自主探究,口头表达,书面文字描述,小组讨论,师生共议。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反映读不懂某首诗,大部分是因为不了解古诗词意象的内涵。而诗歌作品的意义常常由意象来表达,那么分析诗歌意象就成了解读诗歌作品的突破口。通过分析意象,可以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诗中的意境及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用口头+书面文字的形式描述诗中画面,则起到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文字表述能力的作用。小组讨论更能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活动三:感受语言美
1、这两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方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共议。
设计意图:
学习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的语言风格,通过练习加深对这种语言风格的认识,以运用到日常写作中。
作业: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2、请用质朴自然、清新洗练的语言描述其中的一个画面。
第二课时:拓展阅读,总结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及鉴赏技巧。
活动一:交流讲析作业
活动二:学习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技巧
1、从哪些方面入手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特别注意“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等。
2、诗人是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表现山水田园之美的?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二)抒情: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用典等
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掌握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技巧,学以致用,扩展到其他诗词的鉴赏中。
活动三:学以致用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全诗没有一个“早”字,诗人是怎样来表现“早行”的?
2、颔联两句历来备受推崇,请分析其中的妙处。
作业:分析杜甫的《绝句》是如何写景的。
附: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参考答案: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荡的心境。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 准确找出两首诗中的意象,并能准确描述意境特点
2、语言组织有条理性,能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中画面。
3、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性高,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有启发性
4、能灵活运用所学方法鉴赏相关诗歌。
专题三
山水田园诗的哲思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他们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及思想境界却各有不同。
本专题学习内容是依据王维的《汉江临泛》《山居秋暝》《过香积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甫的《江村》这五首诗来梳理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涵,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积极的人生体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梳理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涵
2、鉴赏不同情感类别的山水田园诗,认识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3、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情感
4、获得积极的人生感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这五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3、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如何理解?
4、从这五首诗中获得了哪些积极的人生感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杜甫诗歌鉴赏的纸质书籍、文章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这五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王维《汉江临泛》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3.孟浩然《过故人庄》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杜甫《江村》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王维《过香积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用鉴赏术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方式: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共议。
活动二:浅析禅宗思想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
1、补充相关资料
简介禅境:禅宗的基本特征是“立无念为宗”、“直指心性”、“顿悟成佛”,亦诚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是雅好自然,以自然为依托,往往追求动中之静,最终达到顿悟、妙悟的直觉的智慧,完成一种冲淡超然的心灵境界。因此,由之转化为艺术境态的“禅境”,也可以说正是一种“心灵境界”,是着意于表现禅理、禅意、禅趣等哲理精神,并以无意为佳的冲淡、淡远的超悟之境为整体境态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它是中国艺术精神高度禅化的产物,是意境的一种特殊而典型的类别。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佛教哲学蕴藏着极其深刻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都有深刻独特的见解。它主张感悟与不立文字,它那独特的思想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了一个新的世界。它与儒、道相汇合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它对我国的文化有广泛的影响,渗透到文化的各个领域。佛教的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李贺、王安石、苏轼、李清照等大文学家的文学创作。佛教在形式、内容、题材、意境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十分深远,许多优秀古典诗歌正是在这些方面体现了佛教佛理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深远影响。
2、以王维的《过香积寺》为例,粗略谈谈对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禅意的理解。
思路指引: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王维素有“诗佛”之称
王维不仅是田园山水之美的发现者、欣赏者和表现者,也是以田园山水诗表现禅心佛机、玄妙意识的开拓者。在他的山水诗中不用或少用禅语,而含有禅理禅趣,创造出空灵静寂的意境。这首《过积香寺》中,诗人在夕阳中面对“空”潭,作者在寂然的心境中观照“空潭曲”,通过安禅修行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和自在。这里的“空”的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诗中有禅的诗歌境界。此诗能够将佛教禅理与山水景物融于一炉,尽抒作者的高雅韵致和生命情调。“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诗人以虚静的心境观照山林时所获得的那种澄明宁静、静谧空灵的心理体验。王维尤喜“空”的境界,在他的诗歌中也经常出现,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如”(《终南别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等。可以说,诗中有禅的境界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中追求的极境。
活动三:怎样才能正确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经历,做到“知人论世”。
2、抓住诗歌意象,准确把握景、境、情之间关系。
深化练习:请运用“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这个模式,再次分析这五首诗。
设计意图:分析景、境、情的关系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利用这个模式,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直观简捷的感受,有利用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
活动四:
综合训练: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颔联为例,说说他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活动五:从这五首诗中获得了哪些积极的人生感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形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情感价值观。
作业:1、把你学得的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
2、就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盛唐山水田园诗的认识。(500字以上)
第二课时:佳作展示
1、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音频或视频作品。
2、展示绘画作品。
3、展示自己制作的诗歌鉴赏技巧思维导图
4、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主动,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能抓住诗歌的艺术手法与思想内容。
3、能展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视野。
4、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
5、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