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5 08:2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 古代印度》同步练习
1.公元前500年前后,东西方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因此这个时期被称为“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印度出现的伟大“精神导师”是(  )
A.释迦牟尼 B.孔子
C.汉谟拉比 D.胡夫
2. 若要排练有关种姓制度的历史剧,以下场景符合史实的是(  )
A.婆罗门在田地里辛勤劳动
B.刹帝利率领部队作战
C.首陀罗主持祭祀活动
D.吠舍参与国事管理
3.摩亨佐·达罗的考古遗址(如下图)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  )
A.雅利安人创造的
B.早期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C.古代印度文明鼎盛时期的代表
D.佛教的起源地
4.【2021·丹东期末】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次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倡导“众生平等”,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涉及佛教的(  )
①产生背景 ②传播路线 ③教义 ④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1·汕头潮阳区期中】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下面对孔雀王朝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由雅利安人建立
B.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统一了整个印度半岛
D.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6.【2021·洛阳洛龙区期中】“当他们分割普鲁沙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段史料反映了古代印度(  )
A.社会等级森严 B.佛教传播广泛
C.奴隶制度发达 D.人际关系和睦
7.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从原人的口产生了婆罗门,从他的手臂产生了刹帝利,从他的腿产生了吠舍,从他的脚产生了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A.神化等级制度
B.为人们选择职业创造依据
C.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8.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载:“凡兹四姓,清浊殊流,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枝,姻媾不杂。”此文体现种姓制度的特点有(  )
①界限森严  ②职业世袭
③种姓间通婚 ④种姓内通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①②④
9.【2021·宝鸡岐县期中】古代印度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罚款150到200帕那;要是首陀罗辱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印度四个种姓(  )
A.职业世袭不改变 B.宗教生活界限分明
C.宗教权利不平等 D.法律地位不平等
10.【2021·郑州七十九中月考】佛教的创始人是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不承认种姓由前生决定,主张所有人都能以今生的修行进入极乐世界。佛教追求宗教领域的“众生平等”,对受压迫的民众特别有吸引力。上述材料体现出的观点是(  )
A.佛教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B.乔达摩·悉达多的种姓为婆罗门
C.佛教的教义受到印度社会全体支持
D.佛教产生后在亚洲国家广泛传播
11.【2021·深圳宝安区期末】“公元前6世纪,在北印度,随着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广为流传,佛教最具代表性,提出‘众生平等’,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佛教的诞生与反抗婆罗门特权有关
B.种姓制度推动了古印度佛教的创立
C.商人阶层是古印度佛教的主要信徒
D.佛教的出现打击了古印度种姓制度
12.古代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陀罗的生活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古代印度首陀罗的地位可能得到改变吗?为什么?
(2)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国王属于哪一种姓?谈谈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严密的社会等级制度,创作了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这块古老的土地还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诞生地。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佛教诞生的基本情况。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以后,自以为他们的文化比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的文化要优越得多,无形中在两族之间形成一条宽阔的鸿沟,这种种族间的相互冲突使种姓制度的产生具备了土壤。雅利安人最初只有一种阶级,其中几乎没有什么专业化,雅利安这个名字的意义就是耕种,所有雅利安人都是农民,都可以同时充当僧侣、军人和商人。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利安人建立种姓制度的原因,并指出雅利安人后来“专业化”成哪些不同的职业。
材料二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古代印度法律条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种姓制度的特点,并指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分别是哪些阶层。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150多年了,此时佛教已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并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佛教“广泛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阿育王把佛教立为“古印度的国教”的原因。
答 案
1.A 2.B 3.B 4.D
5.C 6.A 7.D 8.B
9.D 10.A 11.A
12.(1)不可能。
因为在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2)刹帝利。
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3)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他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13.(1)原因:种族间的相互冲突。职业:僧侣(或祭司)、军人(或武士)、商人、农民等。
(2)特点:等级森严。统治阶级:婆罗门、刹帝利;被统治阶级:吠舍、首陀罗。
(3)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