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6.2 水平五(高一年级)“耐久跑”课的设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 6.2 水平五(高一年级)“耐久跑”课的设计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2-06 21:34: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平五(高一年级)“耐久跑”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技能和心
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耐久跑的成绩明显下降,因此提高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及运动能力是每位体育教师的心愿和责任。
本节课以人教社《体育与健康》十---十二年级“耐久跑”教材为依据,围绕三条线来设计:1.技术线(掌握耐久途中跑的技术及运用;学习各种跑的方法)。2.心理线(“我能行我快乐”)。3.背景线(场地设置、语言激励),突出思想主题,力求改变过去“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的健身化、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学习体验耐久途中跑的技术。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感悟耐久跑运动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弯道跑的和直道跑的技术动作及呼吸方法。技术难点是:技术的运用和“极点”的克服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14)班的学生,男、女生共48人。据观察与了解,学生因为锻炼时间少、跑的姿势和技术运用不正确,学练被动而导致耐久跑的能力薄弱。但学生求知欲强,课堂纪律好,趣味性练习的兴趣高,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根据这些特点,本节课主要教学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利用19块小垫进行场地创设,运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围绕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耐久途中跑的相关知识,懂得 “极点”的产生和克服方法
以及“靶心率”的知识和锻炼价值,提高耐久跑的运动素养。
技能目标: 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弯道跑和直道跑的技术和呼吸方法,80% 以
上的学生能掌握合理应用技术和分配体能的方法,同时发展耐力速度和增强心肺功能。
情感目标:在多样练习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战胜自我的良好品质和
集体主义精神,体验成功乐趣促进身心健康。
四.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约5分钟)
课前通过观看图片及交流讨论,学生作好学练的心理准备以及测量好相对安静脉搏(靶
心率的学习),从而引出课题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运动技术表象,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调动学生学练的兴趣,为下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开始热身部分(约8分钟)
1.常规导入:在课堂常规检查与落实中,让体育委员、小组长组织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等能力。
2.队列练习:通过看齐—四面转法---行进间齐步走/立定等队列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规范体育课堂纪律,形成具有良好课堂执行力的学习班级风气。
3.趣味慢跑 “见面打招呼”:利用足球场中心圆圈,学生分成2组按指定路线相向跑出,慢跑交汇时做击掌打招呼。从而达到身心热身,活跃课堂氛围,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4.关节活动操:学生在圆圈上进行关节操的活动,进一步热身机体。
设计意图:规范课堂纪律,提高学生注意力,达到健体热身、避免运动损伤,为课的主要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学习提高部分(约32分钟)
本课以“生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宗旨,采用“自主、参与、合作”的教学方法,利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每个教学步骤,使每个学习的内容和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弯道跑技术。学生通过听讲解,看图片,并在圆圈上进行2组4×8拍的原地技术动作模仿练习,体验弯道跑两脚蹬地及两臂摆臂的动作方法,建立技术动作概念。
2.圆圈跑练习体验弯道跑技术。通过2×2的球场中圈的弯道体验跑,进一步改善弯道跑的蹬摆动作方法和跑步姿势,强化弯道跑技术动作概念,并学会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
3. 学习直道跑技术。学生通过听讲解、看图片,并进行2组4×8拍的原地技术动作模仿练习,体验直道跑两脚蹬地及两臂摆臂的动作方法,建立技术动作概念。
4.往返跑练习体验直道跑技术。通过沿设置的小海绵垫往返跑练习体验直道跑技术,进一步改善直道跑的蹬摆动作方法和跑步姿势,强化弯道跑技术动作概念,并了解“极点”的产生和克服方法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练习使学生使学生体会并掌握耐久途中跑的弯道跑、直道跑的身体姿势,脚、臂的蹬、摆要领以及跑的呼吸方法。以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来进行下面的实战运用练习中。同时,树立学生敢于挑自我,积极进取,不断挑战新远度的必胜信念。
5. 蛇形跑/ 跑跨障碍:以设定的小海绵垫为定点进行蛇形跑、跑跨等不同形式的跑,变化练习手段,提高练习兴趣。
6. 沿标志曲线跑:按指定路线进行沿海绵垫标志的曲线跑,把掌握的技术运用到实战中,使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提高。
7.折回跑 “给老师打电话”游戏:以海绵垫为标志线,结合学校各功能处室电话号码进行“给老师打电话”的折回跑游戏竞赛,师生互动,提高练习兴趣,把学校安全、德育教育贯穿于练习中,寓教于乐。
8.双脚跳障碍:学生分成层次水平的两组进行双脚跳障碍的素质延伸练习,发展下肢力量及动作协调能力,使课堂的教学得到了知识的拓展。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合理有效的趣味性、游戏性的练习贯穿于技术的运用、巩固与提高,力求改变耐久跑单调枯燥的学练手段,提高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课的教学目标。
(三)整理恢复部分(约5分钟)
以小舞蹈步及肌肉的按摩进行整理放松。恢复机体、心理。并进行师生评价、反馈学练效果和课外知识的拓展,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意图:娱乐身心,放松肌肉,巩固学习内容,课外知识拓展。
本课在整个教学程序中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来进行学与练:
(一)教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及技术图片,给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及动作表象。
2、情境设置:课堂上展示四组图示以及利用19块小海绵垫设置新颖的练习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排除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沿标志曲线跑”、“给老师打电话”、“双脚跳障碍”等趣味练习中掌握技术并得到锻炼。
3.游戏竞赛法:采用多元化的游戏竞赛练习,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和调整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及团队合作意识。
4.循序渐进法:学生通过辅助练习、集体模仿、自主体验、实践应用等练习,由浅入深地体会技术要领进而掌握动作技能。
(二)学法:
1.体验练习法: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体验练习,从中寻求正确的答案。
2、自主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构建的自主学习,同时学生间相互学习、指导纠错,并在学练中加强协作、探讨,既促进团队合作,增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又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能力。
3.延伸性学习:课堂上变换多样的练习方法比如“曲线跑”、“折回跑”等,以及延伸介绍课外耐久跑的锻炼方法,不仅使身体得到科学的锻炼,更使他们掌握了课外甚至是终身的专项练习手段及意识。
五.教学效果预计:
1、使90%以上的学生在乐趣氛围中体验并掌握耐久跑的基本技术及其运用,同时促
进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2、预计课的练习密度40%—45%,平均心律135—145次/分,最高心律175--185次
/分,靶心率达到150左右。
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防方法:
1.本节课教学节奏紧凑,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都比较大,而学生的耐力素质水平参差
不齐,小部分的学生可能较早产生“极点”的现象。解决预防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分层次教学,特别关注专项素质较薄弱的学生。技术上给予更多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呼吸方法和“极点”的克服方法。另外,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建设,语言激励、技术指导,提高学生学练的自信心,预防发生运动伤害。
2.在练习中,部分学生可能出现呼吸和动作配合的不协调,这样会导致学生更早产
生“极点”现象。解决预防方法:通过反复的体验、练习呼吸和技术动作的配合,课外延伸多运用多锻炼。
七.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充分利用19块小海绵垫展开教学,变换多样的队形进行练习,以新颖的场地设置吸
引学生全心投入。场地:足球半场。器材:小海绵垫19块、标志贴19个、图示架4套。
(值日生借出、布置以及回收器材)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