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水的性质(5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海水的性质(5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05 07:4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要利用海洋,首先必须认识海洋,地球表面约有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这些性质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51.5°N伦敦港终年不冻
43°N海参崴有半年的封冻期
港口的封冻期主要与海水的哪一性质密切相关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运用图表、分析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海洋学上一般用摄氏度(°C)来表示海水温度。
太阳辐射
海水蒸发
但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区,收支不平衡
太阳辐射
蒸发
1.含义、影响因素: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
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海水蒸发
热量收支
主要因素
1.含义、影响因素: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
2.分布规律 读图3.8,完成下列问题
(1)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
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 ,
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 。
递减
较大
较小
思考:影响海水温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0
一、海水的温度
2.分布规律
(2)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 ,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是 的。
(3)从季节来看, 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 夏季普遍
冬季。
递减
相同
高于
思考:影响海水温度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
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海水蒸发
热量收支
主要因素
1.影响因素: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
2.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内变化幅度较大, 1000m以下变化幅度较小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夏季高于冬季
1、按纬度位置由高到低的顺序,对甲乙丙三个观测站排序,并说明理由。2、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P50思考)
1、纬度位置由高到低:
理由:海水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图中海水表层温度丙<乙<甲
深度 \千米
0
1
2
3
4
5
0
10
20
30
0
10
20
0
10
20



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
温度 \℃
学以致用
丙、乙、甲
2、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但变化幅度较低纬海区要小。
读图思考:
对比南北半球中高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南半球表层水温比北半球低,从海陆比例角度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海陆分布
51.5°N伦敦港冬季受北大西洋暖流和温暖的西风影响终年不冻。43°N海参崴冬季受寒冷的极地冷气流和千岛寒流影响,却有半年的封冻期。
说明海水温度除太阳辐射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还有大气运动和海水运动(洋流)
51.5°N伦敦
43°N海参崴
一、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
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海水蒸发
热量收支
主要因素
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
海水运动
其他因素
1.影响因素: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
2.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内变化幅度较大, 1000m以下变化幅度较小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夏季高于冬季
火山喷发、海底地热的释放可能导致海水逆温现象
一、海水的温度
3. 海水温度的影响
(1)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①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数量和种类越少。
②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
③海水温度季节变化会导致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
某些海洋生物因不同季节水温的变化,常成群向适合它们生活的地方游去,这种随季节的变化而进行的洄游,被称为季节洄游。
鳀鱼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每到冬天,就会从渤海向南游至黄海南部或东海北部的栖息地过冬,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越冬洄游鱼类。
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 无论是远洋捕捞还是海水近海养殖都受到海水温度的影响。
牡蛎养殖,最适宜水温:15-25℃
④人类的渔业活动受海水温度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3. 海水温度的影响
(2)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雪龙”号是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船和极地破冰船。图为“雪龙”号正在破冰前行。
3. 海水温度的影响
(3) 调节气温
海水温度的变化幅度比陆地的小,海洋上空的气温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从全球尺度来说,海水对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
从区域尺度来说,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海水温度的异常形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表现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拉尼娜现象:表现为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表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连续6个月低于常年0.5℃以上)的现象,通常伴随厄尔尼诺而来,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
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
影响人类的渔业活动
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深度越深,海洋生物的数量和种类越少;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季节性洄游。
影响海洋运输
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
调节气温
海水对全球大气温度起着调节作用,使温差变小。
使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比内陆地区小。
【小结】海水温度的影响
活 动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的海滨浴场。图3.11位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时适宜游泳。
探究活动 ·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课本P52
1.分别描述3个海域的海水温度季节变化特点。
西沙海域季节变化最小;厦门较小;葫芦岛最大。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图3.11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
探究活动 ·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课本P52
2. 3个海洋站附近的海滨浴场分别有哪些月份适宜人们游泳
西沙全年都适宜;厦门4月到11月;葫芦岛6月到9月。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图3.11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
探究活动 · 分析海水温度对游泳活动的影响-课本P52
3. 比较3个海域适宜人们游泳的时间长短差异,并说明原因。
差异:西沙最长、厦门次之、葫芦岛最短。
原因:纬度不同,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得海水温度不同。西沙纬度最低,太阳高度角最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最多,水温最高,适宜游泳的时间最长,反之最短。
海滨浴场是当地居民和游客喜爱的去处。我国海岸线绵长,拥有众多海滨浴场。图3.11为2016年6月—2017年6月葫芦岛、厦门、西沙3个海洋站的表层海水月平均温度。通常表层海水温度在20℃以上时适宜游泳。
课堂小结
海水温度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影 响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太阳辐射(纬度、季节、深度)
海水蒸发、海陆分布
大气运动、海水运动
海洋生物
渔业活动
海洋运输
气候
水平
垂直
能默写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出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运用图表、分析实例等资料,说明海水温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的温度
26
北极航道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分为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和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
27
28
A
D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下列城市附近,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解析:5.B 6.A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年平均气温≤-4 ℃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图中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都在20到40之间,但乙海域位于近海,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较长。而甲位于渤海内部,海水深且体积巨大,相比较不易结冰。第6题,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说明海冰厚度越大,结冰时间越长。葫芦岛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日数大于60,因此,是四城市附近海域中海冰资源最丰富的。
B
A
绘图练习:画出180°经线沿线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曲线
二、海水的盐度
1. 含义
表示海水中盐类物质的质量分数,通常用千分比表示,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 海洋中的总盐量基本稳定,但不同海域的盐度是不同的。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哪些?
二、海水的盐度
温度
蒸发量
降水量
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
入海径流
有河流注入的海域,盐度越低
海域封闭程度
相对封闭的海域,受到河流和气候的影响较明显
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
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2. 影响因素
提示:当其他因素相差不大或一致时,某种因素即为主导因素,比如其他因素一致时,温度越高,盐度越高。
洋流
暖流经过海区较同纬度高,寒流低
二、海水的盐度
3. 分布规律
呈双峰分布格局。
副热带海域表层海水盐度高,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
原因:副热带海域炎热干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赤道海域虽温度最高,但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盐度超过40‰,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盐度不到10‰,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
探究活动 ·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课本P54
探究活动 ·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课本P54
1. 归纳红海、波罗的海地区的气候特征。
红海位于副热带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波罗的海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探究活动 ·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课本P54
2. 结合河流分布和流域气候特征,推测河流对两海域盐度的影响。
红海终年炎热干燥,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稀少,注入红海的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小,对红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小,海水盐度高。波罗的海终年温和多雨,蒸发量较小,河流密布,流量大,河水注入多,对波罗的海的海水稀释作用大,海水盐度低。
探究活动 ·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课本P54
3. 分析红海、波罗的海与外海连通状况对盐度的影响。
红海和波罗的海海域都较封闭,与外海仅以狭窄水道相通,受气候与河流影响较明显。红海与周围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盐度较高;波罗的海与周围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盐度较低。
探究活动 · 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课本P54
4. 分析总结红海、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影响。
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汇入的淡水少,海域比较封闭,成为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波罗的海纬度高、水温低,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汇入的淡水多,海域较封闭,与周围高盐度海水交换少,成为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域。
图3.14 河北唐山曹妃甸的海水淡化车间
二、海水的盐度
4.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利用海水晒盐。
(2) 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3) 海水养殖。
(4) 随着科技发展和观念改变,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5)冲厕,作为工业冷却水。
二、海水的盐度
图3.13 长芦汉沽盐场
4.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 利用海水晒盐。
利于晒盐的条件:
①地形:地势平坦,利于盐田布局;背风坡,降水少,利于晒盐;
②气候:纬度低,气温高;晴天多,降水少,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③海岸类型:泥质海岸,利于提高盐产量;
④地表径流:入海河流少,海水盐度高。
海水养殖。
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海水盐度降低或升高会造成养殖鱼虾等大量死亡。
4.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海水的盐类物质对船舶、桥墩等具有腐蚀作用
海水的密度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的盐度、密度的含义,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因素。
2、能够根据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963年4月10日,美国海军“长尾鲨”号核潜艇在美国东部大陆架边缘做下潜300米的潜水试验时,忽然沉入2300米深的海底。艇上129名船员全部遇难。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关于该艇的失事原因有诸多猜测,其中
之一认为该艇在水下遭遇了“海中断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多国海军潜艇都经历过“海中断崖”事件。你知道“海中断崖”是怎么回事吗?这一现象涉及海水的什么理化性质
情景导入:
三、海水的密度
1. 含义: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 影响因素:温度、盐度、深度(压力),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与温度呈负相关;盐度与密度呈正相关;一定深度内,深度与盐度呈正相关。
三、海水的密度
3.分布规律
⑴ 水平分布: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主要受海水的温度影响。
赤道海区:温度最高,盐度较低→表层海水密度较小
极地海区:温度最低,海水结冰,盐度较高→表层海水密度较大
沿海地区海水密度小,海区中央密度大,河口地区密度最小
思考 ·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纬度变化特点-课本P54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水温大致相同;
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海域降低;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
三、海水的密度
3.分布规律
⑵ 垂直分布: 随深度变化因纬度而异。
① 中低纬地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随深度增大迅速增大;再往下则变化很小。
②高纬度地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
③ 有时随深度增加,海水密度会突然变小,称为“海中断崖”。原因可能是复杂的海流使局部海水出现密度变化。
高密度海水
低密度海水
高密度海水
海中断崖
如果海水跃层是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的状态,形成负密度梯度跃变层,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被称为“海中断崖”。
潜艇在水下航行中,如突遭海中断崖,浮力突然减小,急剧掉向海底,大多数据常规的有效潜艇为300米,潜艇不受控制的掉到安全潜深以下时,会被巨大的海水压力破坏,造成海中断崖事故。
4、海水的密度的影响
海上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的海水层有利于潜艇的航行;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少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对潜艇航行不利;影响船只吃水深度。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56页——自学窗
御咸蓄淡 变海湾为水库
二、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温度
盐度
密度
人类
活动
海水
性质
海洋航行
渔业生产
资源利用
科学考察
……
海洋是我们地球宝贵的财富,今天我们通过“看海”、“探索海”再到“听海”,了解海水的性质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洋对人类的影响如此巨大,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和过度捕捞对海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去“爱海”、“保护海”,让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