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扶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扶余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4 16: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租赁(lìn) 熨帖(yù) 掎角之势(jī) 留下把柄(bǐng)
B. 泯灭(mǐn) 奇葩(bā) 数见不鲜(xiān) 插科打诨(hùn)
C. 晌午(shǎng) 笑靥(yàn) 坑蒙拐骗(mēng) 博闻强识(qiáng)
D. 狩猎(shòu) 胚胎(pēi) 少不更事(gēng) 呱呱坠地(g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巨擘 激奋 琉璃 富丽堂黄
B.振动 木屑 点缀 苦口婆心
C.糟糕 彗星 穹宇 慈祥谦和
D.霎时 崩溃 贯例 耗尽燃料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 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 了足足十五年!
(2)我相信他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 的对象。
(3)他凭他那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 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
A. 辖制 嘲笑 制服 B. 管制 嘲笑 降服
C. 辖制 取笑 降服 D. 管制 取笑 制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子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时张士诚已据常州,挟江东叛将陈保二以舟师攻镇江。达败之于龙潭,遂请益兵以围常州。士诚遣将来援。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别遣将王均用为奇兵,而自督军战。敌退走遇伏,大败之,获其张、汤二将,进围常州。明年克之。进佥枢密院事。继克宁国,徇宜兴,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擒士诚弟士德。明年复攻宜兴,克之。太祖自将攻婺州,命达留守应天,别遣兵袭破天完将赵普胜,复池州。迁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进攻安庆,自无为陆行,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遂克潜山。还镇池州,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斩首万人,生擒三千人。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而遇春先以夜坑其人过半,太祖不怿,悉纵遣余众。于是始命达尽护诸将。陈友谅犯龙江,达军南门外,与诸将力战破之,追及之慈湖,焚其舟。
明年,太祖定南昌,降将祝宗、康泰叛。达以沌口军讨平之。从援安丰,破吴将吕珍,遂围庐州。会汉人寇南昌,太祖召达自庐州来会师,遇于鄱阳湖。友谅军甚盛,达身先诸将力战,败其前锋,杀千五百人,获一巨舟。太祖知敌可破,而虑士诚内犯,即夜遣达还守应天,自帅诸将鏖战,竟毙友谅。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天德,濠人,世业农 业:以……为业,从事的意思
B.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 拔:攻下
C.使前锋赵德胜下常熟 下:顺流而下,到了
D.遂请益兵以围常州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徐达多谋善战的一项是(3分)
①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
②乃离城设二伏以待
③与遇春设伏,败陈友谅军于九华山下
④夜掩浮山寨,破普胜部将于青山
⑤达不可,乃以状闻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达祖祖辈辈都从事农业,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在他年仅二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去投靠太祖的部下郭子兴了。
B.徐达作战的时候非常勇猛,他和常遇春经常都是冲在军队里最前面的人。
C.徐达在追随朱元璋的过程中战功显赫,比如擒获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突袭浮山寨,在青山打败赵普胜部将的军队等。
D.在鄱阳湖和陈友谅的军队决战的时候,陈友谅的军队气势非常强大,徐达为鼓舞士气,身先士卒,最终取得胜利。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达以敌狡而锐,未易力取,乃离城设二伏以待。(4分)
(2)遇春曰:“此劲旅也,不杀为后患。”达不可,乃以状闻。(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是唐代诗人戴叔伦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时创作的感慨自身遭际的诗作。
8.结合具体的诗句,赏析诗歌第一联所表达出的情感。(6分)
9.如何理解第三联中的“悲”与“笑”?(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3) ,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王勃《滕王阁序》)
(5)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 。(李密《陈情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偷来一片冬日阳光
罗艳
苏菲的脸渐渐融入了起居室冬日的灰暗中。她在丈夫乔为他们结婚40周年纪念所买的扶
手椅上打盹儿。屋子里温暖而宁静,窗外静静地飘着雪。
一点一刻,邮差转个角来到艾伦大街上。他今天来晚了,并非因为这雪天,而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邮件比往常多很多。
一辆花店货车驶入艾伦大街。透过玻璃窗,苏菲眼盯着货车。货车行驶缓慢,停下两次,又开始行驶了。接着,司机在隔壁梅森太太家门前停了下来。谁会给梅森太太送花呢?苏菲默想着,是她在威斯康星州的女儿还是她弟弟?不,她弟弟病得很严重,应该是她女儿吧,她女儿真孝顺啊。
鲜花令苏菲想起了乔。好一会儿,痛苦的回忆填满了苏菲的脑海。明天是15日,乔去世已经8个月了。
送花人敲起梅森太太家的前门,他手拿一只长长的白绿色相间的盒子和一个签字板。似乎没人应门。当然了,今天是星期五,梅森太太每个星期五下午都会去教堂。送花人四周看了看,接着往苏菲家走来。
苏菲忙从椅上起身,站到窗帘边。送花人敲起了门。苏菲用颤抖的双手捋了捋头发。敲第三下后,她来到前厅。
“谁啊?”她说着,从打开的门缝里打量着门外。“下午好,夫人。”送花人大声说,“您可以帮您的邻居签收一下吗?”
“好的。”苏菲答道,将门完全打开。“您希望我将这个放在哪儿?”送花人跨入室内时,很有礼貌地问道。
“请放在厨房吧,放餐桌上。”在苏菲眼里,这人太高大了,她都看不清他绿色的帽子和大胡子之间的那张脸。还好,他马上就离开了。他一走,她又锁上了门。
这盒子足有厨房餐桌那么长。苏菲凑近盒子,弯腰看了看盒子上的字“娜塔莉花店,一应俱全”。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乔就老选黄玫瑰。“送给我的阳光。”他会一边说,一边呈上超大的花束。他会爽朗地大声笑,亲吻她的额头,然后牵起她的手,对她唱道:“你是我的阳光。”
梅森太太敲苏菲的前门时,正值下午五点整。苏菲仍在餐桌旁,鲜花盒打开着,她将玫瑰放在腿上,轻轻摇着,抚摸着娇嫩的黄色花瓣。梅森太太又敲了敲门,但苏菲没听见。不久,邻居就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苏菲起身,把花放在餐桌上,两颊羞红。她拖过一张梯子,站上去,从厨房最上面的角柜里取出一只白色瓷花瓶。她用水杯给花瓶灌上水,轻轻地将玫瑰和枝叶插入瓶中,将花瓶搬到起居室。
走到起居室中间时,苏菲笑了。她轻轻一转身,开始倾斜着身子,慢慢转起小圈来。她轻轻地、优雅地绕着起居室转着,转到厨房里,转到大厅里,又转回来。她跳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然后,她倒进摇椅里,睡着了。
下午六点一刻,苏菲被响声惊醒了。这次是有人在敲后门,是梅森太太。
“你好,苏菲。”梅森太太招呼道,“你好吗?我刚才敲过门。你没来开门,我有点担心。是不是在睡觉?”她一边说个不停,一边将靴子上的雪蹭到门口脚垫上,走进来。“我真讨厌下雪,你呢?广播说这雪到午夜要下到6英寸呢。不过你知道。广播不可信的。还记得去年冬季,他们预报说要下4英寸吗?结果下了21英寸呢。21英寸啊,他们还说今年冬天会很暖和。哈,我可觉得这天很冷。你知道不,我上个月的油费都达到263美元了?就我这个小房子。”
苏菲漫不经心地听着。她忽然记起玫瑰花,脸因为羞愧涨了个通红。空空的鲜花盒子就在她身后的餐桌上。她该跟梅森太太怎么解释呢?
“我都不知道还能付得起多久的账单了。如果艾尔弗雷德——上帝保佑他——能像你们家乔瑟夫那样勤俭就好了。乔瑟夫,噢,上帝啊。我差点忘了玫瑰花。”
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
“噢,太好了。”梅森太太不等苏菲开口,“你把玫瑰花插起来了。你应该看到卡片了吧。希望你看到乔瑟夫的笔迹不要太吃惊。乔瑟夫要我在他去世后的第一年给你送玫瑰花,正是他让我这么做的。他不想打扰你。‘瑰信托’,我想他是这么称呼这个安排的吧。他去年四月份就跟花店安排好了。你们家乔瑟夫,多么好的一个人啊……”
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她拾起之前未曾看到的那个白色小信封,心怦怦地跳。信封一直躺在鲜花盒子边。她用颤抖的双手取出卡片。
“送给我的阳光。”卡片上写道,“我全心地爱着你。想起我时一定要快乐。爱你的,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部分写苏菲盯着楼下送花的货车,实际上暗示了她预感到自己能收到鲜花。
B.小说写送花的邮差来晚了是因为今天是情人节,这为小说情节的发展设定了特别的时间背景,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小说最后的结尾可谓是“戛然而止”,既在情节上给人以突转的艺术效果,又给人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D.小说中写苏菲把玫瑰花拿到起居室后,然后优雅的转啊、跳啊,跳到双膝酸软才罢。这表现了她在知道她丈夫乔送给自己鲜花后的陶醉和满足的心情。
E.小说最后说苏菲已经什么都听不进去了,这是因为她此时感到羞愧,因为她没有及时还给邻居鲜花。
(2)小说中的乔瑟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8分)
①玫瑰馥郁的芳香淹没了苏菲。她闭上眼睛,舒缓呼吸,想象着黄色的玫瑰。(4分)
②苏菲的两颊烧得通红。她结结巴巴地想道歉,让到一边让梅森太太看到空盒子。(4分)
(4)小说用“偷来一片冬日阳光”做题目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出来。(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题)(略)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种带着傻帽气的笨拙与城里人的现代生活方式一比较,便产生了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效果,让城里人为之喷饭。
B.去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庄严承诺: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当时会场上雷动的掌声,也透出这是深孚民心的承诺。
C.在商品房价格迅速攀高的情况下,大量违法建筑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每一座大型城市的边缘,成为城市化浪潮中社会治理的尴尬地带。
D.多年来教育领域乱象丛生,弊端重重,需要大刀阔斧改革的地方不胜枚举;老百姓将之视为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本是痛彻心扉的指责之声。
1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各地积极申办大赛,原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申办的动力更多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造和体育场馆的改建、扩建与新建上。
B.网络的语言之所以能出现就是因为它能更适应网络文化,否则,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乐此不疲地创造和使用呢?
C.面对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对口支援灾区的省份坚持民生优先,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加快了城镇布局规划、校舍改造、村落搬迁等援建进程。
D.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四合院既不同于上海的石库门,也不同于山西的乔家大院,更不同于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也不同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闽派民居。 。
①北京四合院形成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②这与现代公寓住宅永远紧闭大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照。
③四合院,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是华北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④数代人的居住实践表明,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能产生一种凝聚力与和谐气氛。
⑤同时有一种安全稳定感和归属亲切感。
A.①④⑤②③ B.③①④⑤②
C.④⑤①③② D.①④⑤③②
五.语言文字运用(11分)
16.给下面一则消息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5分)

本报北京电 全国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日前在北京正式启动。该系统将通过互联网实时向社会公开发布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使公众和管理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空气质量的现状及变化。
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运行,将对外发布重点城市和各点位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数据,每小时更新一次。该系统的建立,提升了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的时效性,提高了环境空气质量表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据介绍,我国在1998年实现了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周报,2000年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目
前已建成了2000多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空气自动监测网络。中国环境监
测总站有关负责人表示,空气质量数据的实时发布,将进一步推进全国空气监测自动化水平,推动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平台的建设,扩展国家监测数据的应用范围。同时也将在空气污染防治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满足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17.在下面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句子,使前后照应,上下连贯,诗意合谐。(6分)

当春风吹来时

款款地舒展
渴望拥抱金色的阳光
当秋风吹来时
她悄悄地飘落了
静静地思考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60分)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玩笑》中说:受到乌托邦的诱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