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6 16:18: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石灰水留下的白色固体
B.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留下的黑色物质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留下的红色物质
2.可以一次性鉴别出蒸馏水、稀盐酸、石灰水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碳酸钠溶液 C.稀硝酸 D.氯化钠溶液
3.纯碱溶于水中会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中OH-的个数比H+的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溶液显碱性,可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可用食醋来区别纯碱和NaOH
C.可用稀盐酸来判断Na2CO3溶液中是否含NaOH
D.向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OH可抑制Na2CO3水解反应的进行
4.如图所示,要使恰好淹没在稀H2SO4溶液中的某金属球(该金属与任何物质不发生反应)下沉,可采用加入适量的下列物质是(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A.NaOH固体 B.Na2CO3固体 C.Ba(OH)2固体 D.铁片
5.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没有Al,可能含有Ag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Al(NO3)2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酸和碱都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B.洗头发时应先用洗发水再用护发素
C.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D.农业上用石灰乳和硫酸铜等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7.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制备Fe(OH)3:将Fe2(SO4)3溶液和适量的Ba(OH)2溶液混合,过滤
C.处理实验室制取CO2的酸性废液:向废液中加入足量的大理石,充分反应后过滤
D.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8.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X的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X是
A.H2O B.石灰水 C.AgNO3 D.Na2CO3
9.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曲线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b点表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已停止
C.比较a、b两点,说明等质量碳酸钙产生的CO2的质量,粉末状比块状多
D.对比分析点c、d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粉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10.有一固体由Na2CO3、NaCl、CaCl2、CuSO4中的两种物质组成,为检验此混合物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在上述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可能为:
A.NaCl、CaCl2 B.Na2CO3、NaCl C.Na2CO3、CaCl2 D.CaCl2、CuSO4
11.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生石灰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12.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FeSO4 B.NaNO3→ NaCl C.Na2CO3→NaOH D.Fe2O3→FeCl3
1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 Na2CO3 BaCl2 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2SO4 B.不存在NaOH
C.肯定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14.固体混合物A是由Mg、CuO、Na2SO4、Na2CO3、BaSO4、BaCl2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图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体B是H2 B.固体A中一定没有Na2CO3
C.滤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CuSO4、MgSO4 D.固体A的组成可能有5种
二、填空题
15.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16.现有铁、盐酸、氧化铁、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钾溶液六种物质,两两混合能发生反应的组数有_______组,其中是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组,写出有固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H2SO4、KNO3、KOH、Ba(NO3)2、Na2CO3、五种溶液任取两种,两两混合,能得到的不同组合最多有_______种;若组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溶液质量不变,它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填组合物质的化学式),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组合后发生化学反应,溶液质量减少,它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填组合物质的化学式)。
18.甲、乙、丙、丁、戊、己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些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
的相互关系(“—”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转化),
己知乙是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常用丁灭火;甲、乙、丙三种物质含有一种
相同的元素,且甲是一种单质;乙和丁不含相同的元素,反应①、②、③中,一个有沉淀产
生,一个有气体放出,一个无明显现象。
(1)写出乙物质的化学式____;
(2)写出甲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己物质所属的类别为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19.A、B、C是三种常见的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略去):
①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B物质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的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其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饼干中常添加C物质,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B物质与Na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一混合溶液是由稀硝酸、碳酸钾溶液、稀硫酸、氯化铜中的两种简单混合而成(两种溶液不反应),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
(1)该溶液由______和______ 两溶液混合(填化学式)
(2)请写a→b段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1.现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氯化钾溶液,可用什么简单的办法把它们鉴别开?(注意:在实验室里,任何时候都不能尝溶液的味道。)
22.夏天来临,同学们又可以畅饮汽水了。请回答如下问题
(1)汽水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使更多的二氧化碳溶解?
(2)在贮存玻璃瓶汽水时,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的原因是什么?
(3)家庭中自制汽水,除了选择食醋、糖、等原料外,还必须加入少量小苏打。加入小苏打的目的是什么?
23.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NaOH可用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利用了NaOH的性质是________;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应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___。
(4)铜可制成导线,主要是利用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24.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老师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装有CO2的密闭瓶中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此现象还不能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证明CO2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只有碳酸钠,也可能还有氢氧化钠,请设计实验检验溶质的成分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提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四、综合应用题
25.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I、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___。
Ⅱ、索尔维法原理如下: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5)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占加热前原NaH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若加热前 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D 2.B 3.C 4.C 5.D 6.C 7.C 8.D 9.D 10.B 11.A 12.B 13.C 14.D
15.Fe、Cu FeSO4
16.5 3 2NaOH+CuCl2=Cu(OH)2↓+2NaCl
17.10 H2SO4、KOH KOH +H2SO4= K2SO4+H2O Ba(NO3)2、Na2CO3 H2SO4、Ba(NO3)2
18.CO2 供呼吸或支持燃烧(合理答案给分) 2HCl+ Ca(OH)2=CaCl2+ 2H2O 盐
19.①CaO熟石灰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补钙④Ca(OH)2+Na2CO3=2NaOH+CaCO3↓
20.HNO3 CuCl2 Ba(OH)2+ CuCl2=BaCl2 +Cu(OH)2↓
21.把一滴试样滴在玻璃片上,晾干或烘干,有白色斑迹出现的,原试样是氯化钾溶液,蒸馏水是纯水,晾干后没有痕迹。(答案合理即可)
22.(1)低温高压(2)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逸出,会发生爆炸的危险(3)小苏打和食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3.(1) 潮解 (2)(3)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4)导电
24.小气球变大 二氧化碳溶于水,小气球也会变大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沉淀说明有碳酸钠,过滤之后向滤液滴加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溶液。
25.(1)纯碱或苏打(2)(3)使碳酸钠快速充分的溶解(4)产生氯化氢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5)(6) 平衡装置内气压 防止氨气逸出污染环境 使装置内的氨气完全反应(7) 50% 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