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012年11月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10题,共30分;第Ⅱ卷11—21题,共120分。请把答案写于答题卡上交,试题不用上交。
第Ⅰ卷 选择题
注意: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菲薄(fěi) 攒射(cuán) 抹杀(mā) 前仆后继(pū)
B. 创伤(chuāng) 黯然(àn) 喋血(dié) 获益匪浅(fěi)
C. 落蕊(ruǐ) 槐树(huái) 萧索(xiāo) 混为一谈(hún)
D. 呆滞(zhì) 拎起(līn) 忧患(fàn) 芸芸众生(yún)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三年来,他夙兴夜寐,笔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稿。
B. 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说,有这么好的地方安度晚年,我们一定要白头偕老。
C. 临出发,他态度坚决、百折不回地说了一番催人泪下的话。
D. 余秋雨的《道士塔》,生动深刻,才华横溢,是其“文化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倾泻也只是对牛弹琴,换得一个漠然的的表情。
B. 真正的政绩不在于GDP的增速多高多快,不在于搞了多少漂亮的大工程,而在于能否带动广大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不断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C. 手机博客是新的网络应用方式,能向手机用户提供写日志、浏览他人日志、搜索日志等新型的服务,但它对许多人还很陌生。
D. 长江水文局最新发布的水情分析指出,近年来长江流域出现了来水量严重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天气因素所造成的,与三峡工程蓄水无直接关系。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来到村南,眼前展现出一条碧绿的南北大川,顺川向南远望, 。
, 。 , 。 。
①川道中间是湍急流淌的河水,河水清澈见底
②川道东西两边山坡沟岔树木茂密,青翠欲滴,郁郁葱葱
③雨后艳阳高照,树木随高低起伏的山脊起伏酷似汹涌的绿涛
④水流冲击顽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⑤川尽头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山峰,那就是临城县一千四百多米高的三峰山
⑥河水两边的层层梯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耕地,田地里玉米穗昂首吐须,笑迎金秋
A. ①④②③⑤⑥ B. ⑤②③①④⑥
C. ②③①④⑤⑥ D. ④⑤①②③⑥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5—7题。
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入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但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5.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
A.“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
B.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
C.“孝”是学“文”的内在伦理基础,“孝”与“教”是本与末的关系。
D.“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将“孝”与“教”的社会价值统而为一的文化。
B.孔子认为,“孝”是道德修养的根本,是通过教育而生成的。
C.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为,学“文”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其中的伦理价值。
D.原始社会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不是“愚孝”或“伪孝”。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些学校推行“五心(忠心、爱心、关心、信心、孝心)教育”,其中“孝心”教育应该是最基础的伦理教育。
B.一个人只要不“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就是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
C.当前的应试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它与古代的学“文’一样具有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的作用。
D.从古至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
三、(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8—10题。
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注]①周文:即周文帝宇文泰。②罟:用网捕鱼。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官岁余,未见知 知:了解
B.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典:主管
C. 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赞赏
D. 其四擢贤良 擢:选拔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苏绰有才能的一组是 ( )
①少好学,博览群书 ②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③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④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
⑤务弘强国富人之道 ⑥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文王帝与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提出对策,叫来苏绰商议,苏绰为他酌情裁定,后周文帝称赞苏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B. 在与苏绰等大臣们前往昆明池观鱼的途中,周文帝通过询问城西汉故仓池的情况,更加看重苏绰,当夜就向他询问治国之道。
C. 苏绰在周文帝力图改革朝政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许多治国方略,周文帝对此很重视。
D. 苏绰常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贤能之才。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而且能得到周文王的信任。
第Ⅱ卷
注意: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
四、(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而听之,绰于是指陈帝王之道,周文王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2)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1)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加以赏析。(4分)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
(2) ,池鱼思故渊。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的邻居吴冠中
?????? ?阎纲
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古园一区,塔楼南北毗邻。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②先前见他在马路边的小摊上理发,轻风拂面,也将头发渣舞向空中;后来,在理发店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四人座,优惠老人,原来三元,现在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因为他是那里的常客。
③邻居们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已经上拍作品百多上千件(次)。万贯家产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他们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不动声色,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
④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一样大小,都是108平米,但他不肯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板、生铁铸造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比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
⑥吴老经常在我们的楼下买天津煎饼,有时保姆给他买。近年来,他不吃了,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他是个大画家。”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更令人吃惊的是吴老大清早买煎饼吃过后,同夫人坐在楼下草坪边的洋灰台上,打开包儿,取出精致的印章,有好几枚,磨呀磨,老两口一起磨。卖煎饼的妇女走过去问他:“你这是做什么?”他说:“把我的名字磨掉。”“这么好的东西你磨它……”他说:“不画了,用不着了,谁也别想拿去乱盖。”多么贵重的物件啊!防范赝品,吴冠中破釜沉舟。
⑦多次晤谈之后,我对吴老的文学观略有所悟,就是借文字表现感情的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以文字抒难抒之情,是艺术的灵魂,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数千年千姿百态的坎坷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所以,我敢狂妄地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骨会软很多,少一个画家则不然。”吴冠中加重语气说:“我的一切都在作品中我坚信,离世之后,我的散文读者要超过我绘画的赏者。”可是遗憾,吴冠中那么爱散文,写了那么多的好散文,写了一辈子,除了个别年选本外,直到去年新出的六十年散文选本,他都没有资格入选。
⑧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平易而固执,谦逊而倔强,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寂寞啊寂寞,孤独啊孤独。”(《病妻》)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试想,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再回顾他坎坷万状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神注视枕卧在杂花野草中“呐喊”和“彷徨”的鲁迅——他的那颗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容易理解。
(选自《中国文化报》2010年7月4日,有删节)
14.请举出原文中吴冠中“穷”的几个例子。(4分)
15.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一百个齐白石抵不过一个鲁迅。
(2)他丰满而瘦小,富有而简陋……
16.请分条概括邻居吴冠中的特点。(6分)
17.吴冠中在散文中写到:“寂寞啊寂寞,孤独啊孤独。”从文章看,你怎样理解吴冠中先生的“寂寞”“孤独”?(6分)
19.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①柏拉图说:“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
②卢梭则谈到:“人要惧怕痛苦,惧怕种种疾病,惧怕不测的事件,惧怕生命的危险死亡,他就会什么也不能忍受。”
③鲁迅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
(2)柏拉图侧重的是 ;卢梭侧重的是 ;
鲁迅侧重的是 。
20.请点评以下一则新闻短讯,并提出建议。(6分)
2012年1月19日13时许,对于央视春晚和赵本山来说,是一个“分手”的时刻。双方于当日下午先后发出官方声明:赵本山因身体极度疲惫,惜别2012年央视春晚。有评论称,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就不叫春晚了。在此之前,赵本山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他铁定要上春晚,“我不会放弃春晚,有那么多的观众还在等着我。春晚是我的战场,就像士兵打仗一样。”
点评:
建议:
七、写作(6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挤公交车时我们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挤上车前,我们总是大喊大叫着让车上的人往里面挪一挪,里面还有地儿。挤上车后,我们又开始讨厌别人再挤上来,极不情愿挪动位置。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以上现象的看法。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