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桂林山水》说课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23 18: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桂林山水》说课稿
教者:陈连娣
九台市城子街镇朱家小学
2010.11
《桂林山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大纲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美的情操,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教育。
  2、教材简析:
    《桂林山水》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图学文,在综合运用及培养学生能力和审美情感方面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课外语言文字优美,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采用对比、排比、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桂林山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教学目标:
    审美目标:欣赏桂林山水的特色美。
    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感情。
    语言目标:品味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内涵。
  4、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二、三自然段,抓住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5、教具准备:
   ⑴ 自行设计的电脑辅助软件。
   ⑵ 教学挂图、实景照片、幻灯片、投影机。
  6、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按顺序初步看图,朗读感知课文,学会生字词。第二课时:重点学习二、三自然段,紧扣词、句、段,发展想象、体会感情,指导背诵。
二、说教法,说学法
  1、教学思路:
   ⑴ 引入美景,激发兴趣。
   ⑵ 立体参与,尝试“游览”。
   ⑶ 紧扣句段,强化朗读。
   ⑷ 体会感情,加深理解。
  2、教法设计:
    从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则出发,主要采用主体参与法、观图欣赏法、想象练说法,情感朗读法,以谈话介绍美,观图感美,品读想象美的阶梯形式,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3、学法指导:
    归纳总结学习写景文章的方法“抓住词句──欣赏美景──体会感情──朗读表达”。并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三、说过程,说精华(第二课时)
  1、看图(片)入手,激发兴趣:
   ⑴ 出示《桂林山水》教学挂图(或实景照片),请去过桂林的同学或老师介绍桂林山水美,激发学生兴趣。
   ⑵ 听录音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初步美感,形成整体表象。
   ⑶ 播放录音,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以旅游者身份,假想和作者一起游览桂林山水。
  2、图文对照,品词析句:
   ⑴ 抓住“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统领全篇,引发“好奇”之心,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段。
   ⑵ 按课文顺序用三个字概括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⑶ 作者用什么与漓江的水相比?比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写的?
     引导学生认识对比句。
   ⑷ 播放漓江的水的录象(或图片),创设课文情境美,触发情感共鸣。
   ⑸ “这样的水”指什么样的水?为什么书上的次词句写得好?
     抓住“不决觉流动”“可见沙石”“无暇翡翠”展开联想,并设计句子练习,比较其好处。
   ⑹ 重点品读本段,抒情句、比喻句、排比句所体现的赞叹之情。
     移情入文,品味语言内涵的摹形美、传神美、达意美、旨趣美,从而充分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
   ⑺ 出示幻灯片,总结学习写景文章的方法。
     抓住词句欣赏美景
     体会感情朗读表达
  3、创设情境,迁移训练:
   ⑴ 利用上段写景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段,教师巡回指导。
   ⑵ 观赏“桂林的山”的录相(或图片),激发美的情感。
   ⑶ 抓住重点词句,“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展开联想,品味语言内涵的形象美,引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
   ⑷ 采用多重形式朗读体会作者的激动、感叹之情。
    紧扣课文词句,抓住语言训练主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审美过程和情感领域。
  4、强化朗读,融情入景:
   ⑴ 教师配乐朗读第四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桂林山水相映的美丽景色。
   ⑵ 引导学生发现山水相应的整体景色,感受“迷雾朦胧”中若隐若现的仙镜般的景色美,揣摩联想绿树红花的静态美和竹筏小舟的动态美。
   ⑶ 再读激情,展开联想。把同学欣赏桂林山水美升华到热爱祖国河山美。
    引导学生升华美,发展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收到“以美育德”的效果。
  5、播放畅游桂林山水的录象,总结全文,指导背诵:
 本课时旨在从语言训练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深化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充分体现当前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的要求,创设乐学高效的最佳途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