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05 15: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 物
2022.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乙、丙
B.甲中可含有抗体、激素、血红蛋白和神经递质
C.甲与丙的最主要区别是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甲的含量增加
2.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包括神经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
B.中枢神经系统由位于颅腔内的大脑和位于椎管内的脊髓组成
C.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3.图1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图2表示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增加膜外Na+浓度可使图2中c点对应的膜电位升高
B.图1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C.图2中cd段电位下降是因为K+大量内流
D.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4.研究发现,日光照射动物皮肤会使血液里的物质UCA含量大幅度增加。且UCA 可进入大脑神经细胞内并转化成谷氨酸。细胞内的谷氨酸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及皮层下海马区的神经末梢释放,并激活相关的脑神经环路,从而增强运动学习能力以及物体识别记忆能力。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光照会使实验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B.谷氨酸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参与神经调节
C.日光照射后动物对物体识别记忆属于长时记忆
D.学习和记忆涉及谷氨酸和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5.寒冷地带生活的布兰德特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时.机体
调节褐色脂肪细胞(BAT)的产热过程图,UCP-1增加会导致ATP 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B.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C.寒冷时 BAT中催化脂肪氧化分解的 cAMP 增加,布兰德特田鼠的产热大于散热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兰德特田鼠通过加快脂肪分解和减少 ATP 合成来增加产热
6.高盐饮食容易造成血压升高,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通过调节饮水和泌尿可以使细
胞外液渗透压回归 Na+摄入前的水平,但机体依旧处于正钠平衡(总 Na+摄入多于排出)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 90%以上来源于Na+和 K+
B.高盐饮食后,通过体液调节来维持水和盐的平衡
C.主动饮水和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
D.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归后处于正钠平衡时,细胞外液总量和体液总量均增加
7.树突状细胞是功能强大的免疫细胞,可启动T细胞增殖分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树突状细胞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C.据图推测树突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较高
D.浆细胞识别树突状细胞呈递的抗原后产生抗体
8.下图为人体对某病毒部分免疫过程的示意图,I~Ⅶ表示不同的细胞,Th 细胞为辅助性T 细胞,a~d表示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同时发生作用
B.Th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V结合,是激活V的第一信号
C.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IV、VI和 Th 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D.图中c 是细胞因子,d为抗体,ⅡI~VIⅡ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9.如图是根据细胞壁松散学说绘制的一定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原理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 A 的作用是促使H+由胞外主动运输至胞内
B.生长素和赤霉素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酶X所处溶液pH背光侧低于向光侧
D.酶X的直接作用是使多糖链断裂、细胞壁松散,促进细胞伸长
10.生态学家们连续两年对某独立岛屿的社鼠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合理的是
A.调查该岛屿的社鼠种群密度宜采用
B.从春季到夏季,社鼠雌性个体存活
C.若要研究该岛的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上进行
D.决定该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11.图中 A、B为某地区中的两种动物种群,曲线表示δ(δ=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2→t3,A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为衰退型
B.t3时A、B的δ值相等,但种群增长率可能不同
C.t3→t5,A种群密度先下降后上升,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t5时 A、B种群增长率都为0,此时两种群的种群密度相同
12.警戒距离指当高原鼠兔有警戒行为时,与捕食者
之间的距离,它与个体被捕食风险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高原鼠兔的被捕食风险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和植被群落高度
B.高原上所有的植被、鼠兔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植被既能为鼠兔生存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也能直接影响种群增长率
D.鼠兔种群密度越大、植被群落高度越高,鼠兔被捕食风险越低
13.生境破碎化指原来连续成片的生境,由于人类建设活动的破坏和干扰,被分割、破碎,形成分散、孤立的生境碎片的现象。科研人员对高(1~3)、中(4~6)、低(7~9)三种不同破碎度的样地进行相关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境碎片化会加重物种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下降
B.生境碎片的面积越小,破碎度越大,对种群密度影响越小
C.调查时,在不同生境碎片中所选的样地数目和面积应相同
D.人类活动引起的生境碎片化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14.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其中I~IV代表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
图2为该生态系统一年内能量流动的部分数据(a、b、c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沿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单向流动且逐级递减
B.图中提供给 IV的碳全部经过⑦过程以CO2的形式进入I
C.图2中b代表生产者的能量,且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随营养级升高而升高
D.图1所示Ⅱ的能量流动去向缺少呼吸作用和自身生长、发育两条途径
15.微塑料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是形状多样的非均匀塑料颗粒混合体,被形象的称为"海中的 PM2.5"。可阻碍水中的光线传播,极易被海洋生物误食,不能被消化分
解,会在消化道内积累而不易被排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微塑料可降低海洋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
B.微塑料释放的有毒物质可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并危害人类
C.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易地保护
D.推广使用非塑料制品和可降解购物袋是减轻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措施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研究发现,环境温度升高能激活 AC神经元的阳离子通道(TrpA1),阳离子内流导致 AC神经元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 PI神经元兴奋.,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抑制 CNMa分解或重吸收会促进夜晚觉醒
B.Ach与 Ach受体结合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C.兴奋在图中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是由于相关受体在突触后膜上
D.干扰 AC 神经元中TrpA1基因的表达会抑制 PI神经元的兴奋
17.尿崩症可分为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和肾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缺乏引起的肾
源性尿崩症,患者会出现多饮、多尿、脱水等症状。醛固酮进入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后,与胞质内受体结合形成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再穿过核膜调节基因表达,生成多种醛固酮诱导蛋白,增加 K+的排出和 Na+、水的重吸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补充外源抗利尿激素可对尿崩症患者进行治疗
B.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形成,会造成 Na+重吸收障碍
C.在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的过程中,下丘脑均可作为效应器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和K+的重吸收
18.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会出现炎症反应。在炎症状态下,损伤或濒死细胞可释放大量 ATP 到细胞外,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 P2X7受体,促进靶细胞产生并分泌细胞因子等物质,促进炎症反应。一种纳米抗体可以阻断炎症并减轻疼痛,其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纳米抗体、ATP在该过程中发挥作用时属于体液调节
B.靶细胞能分泌细胞因子,说明该细胞已经分化
C.纳米抗体与 ATP 争夺 P2X7受体,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D.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纳米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协同作用
19.人工湿地是人工建造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区域,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据图乙可推知 B 为分解者,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湿地中挺水植物鲜艳的花吸引昆虫传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D.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说明湿地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20.某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着硫磺腹鼠和中华姬鼠,它们主要 。种群数量
以嫩叶和种子为食,在春季还辅以植食性土壤昆虫为食;林中的东亚焉(属于鹰科)会捕食鼠类。硫磺腹鼠与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鼠均可处于第二、三营养级,属于初级、次级消费者
B.两种鼠之间为竞争关系.硫磺腹鼠K值逐年降低
C.中华姬鼠的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内斗争最激烈
D.夏秋季,如果东亚蔫体重增加5 kg,则最多需要消耗 500 kg植物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2分)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 David Julius和 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的贡献。研究发现,TRPV1是一种位于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上的阳离子通道热敏受体,辣椒中的辣椒素 、伤害性热刺激(>43℃)及体内炎症因子
等均能够与 TRPV1结合激活并打开通道,使阳离子进入细胞产生兴奋,最终引起灼烧、疼痛等感觉。
(1)吃辣椒时,辣椒素会刺激_________产生兴奋,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形式传导,经传导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该过程_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吃辣味火锅时,喝冷饮料能缓解舌头上火辣辣的感觉,主要原因是_________,喝冷饮缓解火辣感过程中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
(3)炎症发生时产生疼痛的分子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其中GP130、JAK、P13K、AKT是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重要物质。
首先白细胞介素Ⅱ-6与 CPl30结合,然后依次导致JAK、P13K 磷酸化,磷酸化的P13K 通过_________途径,最终导致细胞膜上 TRPV1数量增加,使Ca2+内流增加,引发局部炎症组织疼痛。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一种可用于炎症患者镇痛的药物设计思路。___________。
22.(10分)
GLP-1 主要是由人体肠道中的L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极易被体内的 DPP-4酶降解,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作用(即只有在血糖水平升高时,GLP-1才发挥降糖作用),在血糖水平正常时不会发挥降糖作用。进食促进人体肠道分泌 GLP-1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_________mmol/L,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会导致尿糖,原因是_________。
(2)GLP-1分泌后,一方面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肝脏分泌 FGF21激素抑制_________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图中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激素组合有_________。
(3)轻微Ⅰ型糖尿病由胰岛 B 细胞部分受损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所致。研究人员开发的新一代降糖药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能抗 DPP-4 酶的降解作用,注射该降糖药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于治疗Ⅰ型糖尿病,理由是与传统降糖药相比,索马鲁肽这类降糖药的优点是_________。
(4)研究表明,葡萄糖口服比静脉注射能引起分泌更多胰岛素。请以小鼠为材料,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
23.(11分)
独脚金内酯是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为了探究独脚金内酯类似物 GR24 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用GR24 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和突变型植株,测得的侧枝数目结果如图1。
(1)独脚金内酯作用特点是________。与独脚金内酯相比,GR24的优点有________。
(2)据实验结果推测,GR24的作用是_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侧枝产生。突变型
可能出现了独脚金内酯((选填"促进"或"抑制")侧枝产生。突变型(选填"合成"或"信息传递")缺陷。
(3)为了进一步探究 GR24的作用机理,科研人员利用GR24 和生长素类似物(NAA)处理野生型拟南芥植株切段,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结果如图3。
进行实验处理时,NAA 应加入固体培养基 A中,原因是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GR24 对侧枝生长的作用效果不显著,进一步推测GR24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
(4)为探究 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否是极性运输,请利用GR24和NAA 在图2实验基础上提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思路∶__________
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__________,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若__________,GR24在茎段的运输是非极性运输。
24.(11分)
调查发现.某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是鲮鱼和沼虾的食物,沼虾又是鲮鱼的食物。图 1表示不同体长鲮鱼的食性比例,图 2表示鲮鱼在 12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
(1)群落的________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其中鲮鱼和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该湖泊从浅水区到深水区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由图1可知,鲮鱼随体长增加的食性变化为________。若鲮鱼仅以绿藻和沼虾为食,在体长为2.8 cm 和4.2 cm 时,鲮鱼增长相同的体重消耗绿藻的质量比为________(按传递效率20%计算)。
(3)在图2的 a~e中,________点处的鲮鱼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判断依据是________。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是在________点处,d点以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

(4)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___,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
25.(11分)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养猪、养鸭、种植水稻蔬菜、养蘑菇、沼气工程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生态效益得到良性循环和发展。
(1)该生态系统中蘑菇的作用是____。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包括___。某同学认为稻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
(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____的同步发展,该生态农场建设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原理。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____的工程体系。
(3)碳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间的流动形式为______。与植食性食物相比,食用动物性食物产生的生态足迹更____(选填"大"或"小")。
(4)碳中和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被抵消,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确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请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考虑,提出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措施。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临沂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2.1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2.D 3.A 4.C 5.C 6.D 7.D 8.A 9.A 10.B 11.B 12.A13.B 14.C 15.C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BD 17.ACD 18.ABC 19.C 20.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小题,共 55分。
21.(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伤害性感觉神经元 局部电流 不属于 该兴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没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不属于反射(2分)
(2)喝冷饮能降低温度,使部分 TRPV1 通道关闭,阳离子内流减弱,灼烧感降低,辣味缓解(2分) 物理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促进 AKT磷酸化,作用于核糖体合成TRPV1,再将 TRPV1转移至细胞膜(2分)
设计一种药物能够阻止 IL-6与GP130 的结合,能够抑制TRPV1的合成,能够使 TRPV1 通道关闭,或能够竞争性结合 TRPV1 阻止 Ca2+内流等(答案合理即可)(2分)
22(10分)
(1)3.9~6.1 血糖浓度过高导致原尿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
(2)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胰岛素与 FGF21、GLP-1与 FGF21
(3)能 CLP-1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胰岛 A细胞和胰岛 B细胞,I型糖尿病患者仅是部分胰岛 B 细胞受损 具有葡萄糖浓度依赖性降糖特性,可避免因剂量问题引发的低血糖现象
(4))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若干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一段时间后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浓度(2分) 甲组小鼠的血液中胰岛素浓度高于乙组
23.(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微量高效,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
(2)抑制 信息传递
(3)NAA在植物体内通过极性运输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通过促进 NAA 发挥作用抑制侧枝生长(2分)
(4)设置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组将 NAA和GR24加入培养基A中,乙组将NAA和 GR24 分别加入培养基A、B中,两组均将切段形态学上端在上进行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计算侧枝长度(2分) 甲、乙两组的侧枝长度不同 甲、乙两组的侧枝长度相同
24.(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1)物种组成 捕食和竞争 水平
(2)鲮鱼体长较短时,以肉食性食物为食;随着个体生长体长增加,肉食性比例减小,植食性比例增大 3∶2
(3)a、e 在a、e处的λ均大于1(鲮鱼种群增长率λ-1大于0) b 先降低后增加
(4)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协同进化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1分)
(1)将水稻杂草的秸秆分解为无机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稻田中各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统一整体(2分)
(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循环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含碳有机物和 CO2 大
(4)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和农用塑料薄膜的使用主动减少碳排放;倡导低碳经济等(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