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生物
考试须知:1.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磷元素可以用于合成
A.葡萄糖 B.核苷酸 C.丙酮酸 D.油脂2.下列生物材料适合做还原糖鉴定实验的是
A.马铃薯匀浆 B.白萝卜匀浆 C.西瓜汁 D.豆浆3.下列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是
A.氧气 B.乙醇 C.甘油 D.葡萄糖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对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统一性的理解,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A.都具有 C、H、O、N 等基本元素 B.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 D.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下列生物或细胞中,含有中心体的是
A.小鼠肝脏细胞 B.黑藻叶肉细胞 C.大肠杆菌 D.新冠病毒6.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光合色素。下列分离装置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水和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 B.水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
C.无机盐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无机盐对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非常重要8.下图是酵母菌细胞中 ATP-ADP 循环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过程可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溶胶中
②过程中有两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能量
在缺氧条件下,①过程进行的同时伴随着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①②过程的快速进行使细胞能贮存大量的 ATP 以满足生命活动所需
(
高 一 生 物 第
2
页 共 8 页
)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糖 B.所有的细胞器都含有磷脂
C.糖原是动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D.企鹅的皮下脂肪具有保温作用10.下列过程中不需要 ATP 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叶绿体中三碳酸的还原 B.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D.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衰老和凋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下列关于细胞衰老与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会增大
细胞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下降
细胞的凋亡只由基因控制而与环境无关 D.植物体内通气组织的形成与细胞凋亡有关
研究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然后分别在 3min、17min 和 117min 获得细胞,置于特定环境下观察。研究发现,3min 取出的腺泡细胞,被标记的蛋白质出现在附着核糖体的粗面内质网中,17min 时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 时出现在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及细胞外。回答第 12~13 题:
已知亮氨酸的 R 基是异丙基[-- CH(CH3)2],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碳或硫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亮氨酸
氨基酸最早被内质网利用合成蛋白质C.靠近细胞膜的囊泡由高尔基体形成 D.此过程消耗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
该过程中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 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由 2 层膜组成B.该过程中 b 结构的面积和成分都没有发生改变
腺泡细胞外出现被标记的蛋白质体现了结构 c 的选择透性
该研究体现了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14.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癌变和抑癌基因的激活有关B.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可能会使细胞发生癌变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的基础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差异性 C.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D.细胞学说的提出将人们对生物的研究带入微观领域
伞藻是海生的单细胞藻类,可分为伞帽、伞柄和假根三个部分,细胞核位于假根中。下图表示伞藻的嫁接实验,该实验说明
A.伞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伞藻的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物质是 DNA
C.伞藻新长出的“帽”的形状与假根的种类有关D.伞藻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假根
近年来,科学家在果蝇、细菌、酵母等细胞中都发现了一种新的丝状结构——细胞蛇。 细胞蛇没有膜结构,通常是由合成核苷酸所需的多种代谢酶组成复合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蛇的形态与核糖体相似 B.细胞蛇的结构与内质网相似
C.细胞蛇的功能与核苷酸代谢有关 D.细胞蛇的化学本质与染色体相同18.某同学进行有关酶的实验:
组 1 2mL H2O2+2 滴蒸馏水→极少量气泡 组 2 2mL H2O2+2 滴肝脏研磨液→大量气泡组 3 2mL H2O2+少许二氧化锰→少量气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组实验应置于室温下进行 B.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H2O2 的分解速率
C.组 1 和组 2 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D.组 2 和组 3 反应所需的活化能比组 1 低19.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反应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图体现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图中 A 表示酶,B、C 表示底物C.形成复合物 D 时酶形状发生改变 D.图中 E 可能是麦芽糖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 面等高,实验中观察到漏斗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 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后漏斗中液面上升速率逐渐减小 B.由实验结果可推测,蔗糖不能透过半透膜 C.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内外溶液浓度相等
D.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仍有水分子进出2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正确的是
贮藏种子时保持低温、低氧、干燥条件,以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第 20 题图
利用牛奶发酵产生酸奶时,应通入足够的空气以使乳酸菌快速繁殖C.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剧烈运动产生的酒精对细胞造成损害D.温室种植蔬菜时,夜晚应该适当升温以促进植物细胞生命活动
对出现下列实验现象可能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可能原因
A 光合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 4 条色素带颜色浅 没有加碳酸钙
B 观察有丝分裂时装片中无分裂期细胞 解离时间过短
C 洋葱表皮细胞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过高
D 梨汁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未形成红黄色沉淀 未进行水浴加热
(
①
②
③
④
⑤
)普通光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各时期图像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②处于分裂前期,此时中心体分开并移向两极
C.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时期为细胞③所处时期D.在细胞④中 DNA 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研究人员发现北欧鲫鱼在缺氧条件下体内存在如下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过程③中没有 ATP 的产生
过程①②③均发生在细胞溶胶中
鲫鱼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过程①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将甲、乙两种植物的幼苗,分别置于相同的两个密闭透明玻 璃罩内,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 含量,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0~10min 期间,乙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大于甲
B.0~10min 期间,甲植物中有机物积累的速率先快后慢C.10~20min 期间,适当升温可使甲植物吸收 CO2 的速率
升高
D.20~30min 期间,甲乙植物均不进行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26.(6 分)下图为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细胞与大肠杆菌都有的细胞器是[ ] ▲ (填序号和细胞器名称)。大肠杆菌和图示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 ▲ 。
图中能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 ▲ (填序号),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填序号)。
⑧结构中富含 ▲ 酶,能吞噬衰老的细胞器,其作用与动物细胞的 ▲ (填细胞器名称)相似。
27.(10 分)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 A、B、C 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b、c、d 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细胞膜的脂质成分主要有: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 ] ▲ 和位于 B 的疏水环境中的 ▲ 分子。
(2)C 指 ▲ 分子,与细胞的 ▲ 功能密切相关。A 是 ▲ 蛋白,若该蛋白质由 n 个氨基酸组成的 2 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而成,则该蛋白质含有 ▲ 个肽键。
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 中 ▲ ,然后经过 ▲ 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图中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的是 ▲ (用图中符号表示),细胞最重要的吸收和排出物质的方式是 ▲ (用图中符号表示)。
28.(9 分)下图 1 为光合作用中的碳反应过程,其中甲、乙、丙表示物质,①、②表示反应过程。图 2 为不同遮阴网处理条件下某植物在 9:30-16:30 间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图 1 图 2
图 1 发生在叶绿体的 ▲ 结构中,物质甲是 ▲ ,物质乙在②过程中的作用是 ▲ 。若 3 个CO2 进入卡尔文循环,则可形成 ▲ 个三碳糖, ▲ (填 “大部分”或“小部分”)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
根据图 2 分析,1 层遮阴网处理条件下的 10:30-12:30 期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气孔变小导致 ▲ ,该段时间内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 ▲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在 2 层遮阴网处理中,A 点时的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CO2 来自 ▲ 。
若在图 2 中 13:30 的条件下,由 1 层遮阴网变为 2 层遮阴网,则短时间内图 1 中的甲物质含量将 ▲ 。
29.(6 分)下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组装置中,探究需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是 ▲ (填“甲”或“乙”)。
实验结束时,取少量酵母菌培养液 A 和培养液 B,分别加入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其中 B 呈现灰绿色,说明该种呼吸方式的产物有 ▲ 。
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 ▲ ,则说明有 CO2 的生成。酵母菌需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 ▲ ,厌氧呼吸产生 CO2 的场所是 ▲ 。若甲、乙装置产生等量的 CO2,则消耗的葡萄糖质量比是甲:乙= ▲ 。
30.(9 分)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2n=8)根尖的不同区域的细胞,图乙是某细胞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丙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数目、核 DNA 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柱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根尖中的[ ] ▲ (填写数字及名称)区细胞将分化为图中其他的细胞。取①处的细胞进行相应的培养,可以得到植株,这说明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 ▲ 性。取③处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有丝分裂,发现视野中 ▲ 期细胞数目最多,原因是 ▲ 。
图乙中各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 上,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核 DNA 数= ▲ 。图乙细胞之后将发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 ▲ 。
图丙中 ▲ (填字母)代表染色单体的含量。在间期能看到而图乙、图丙时期不能看到的结构是 ▲ (写 2 个)。
31.(10 分)青杂三号白菜(叶球外围处的叶呈绿色,叶球心处的叶因缺乏叶绿素呈黄色),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为了探究叶球外围和叶球心处叶色不同的原因,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 磨叶片时通常向研钵中添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 ▲ 。分离色素时,由于不 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及在滤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导致 4 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 ▲ 不同而出现色素带分层的现象。与叶球外围处的叶相比, 叶球心处的叶得到的滤纸条上,由上而下的第 ▲ 条色素带缺失。
为了探究白菜梗细胞中是否有油脂,可将白菜梗切薄片后置于载玻片上,吸去材 料表面的清水,滴加 ▲ 进行染色。用酒精洗去多余染料并制成临时装片,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有 ▲ 色颗粒,则说明白菜梗细胞中有油脂。
过氧化氢酶能分解 H2O2,产生的氧气使焦性没食子酸氧化成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可能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①1、2 号试管中, ▲ 号试管是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 。
②若 2 号试管显橙红色而 4 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原因是 ▲ 。
③下图表示过氧化氢酶作用于一定量的 H2O2(温度和 pH 等条件都保持最适宜)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在 d 分钟后生成物量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若其他条件不变,将该酶的浓度增加一倍,请在图上画出生成物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湖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生物答案
1-5:BBDCA 6-10:CCADB 11-15:CCDAB 16-20:CCCDC 21-25:ADCDB
(1)④核糖体 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⑤⑦ ⑥
(3)水解 溶酶体
27.(1)磷脂双分子层 胆固醇
(2)糖蛋白 识别 载体 n-2
(3)吸水涨破 离心
(4)bc d
28.(1)基质 三碳酸 供能供氢(提供能量和作为还原剂)
6 小部分
(2)二氧化碳吸收减少 增加 外界环境和细胞呼吸(外界环境和线粒体)
(3)增加
29.(1)甲 (2)酒精
(3)浑浊 线粒体 细胞溶胶 1:3
30.(1)③分生区 全能 间
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时间长
(2)赤道面 1:2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
(3)b 核膜和核仁
31.(1)使研磨更充分 移动速率(扩散速度) 3、4
(2)苏丹III染液 橙黄色
(3)① 1 有无白菜梗提取液
②高温使白菜梗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
H202已消耗完
1
酶量加倍
生成物量(mg)
a
cde
反应时间(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