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
01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理清文章思路
02
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03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习目标
阅读资料链接,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及代表作品。(用时2分钟)
任务一:预习课文,夯实基础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是英国文学中首创。
资料链接一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 、邓子建、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
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的几个问题》等。
资料链接二
借助电子词典和课文注释,给下面红体字标注正确读音。(用时2分钟)
怡( )情 统筹( ) 藻( )饰
狡黠( ) 诘( )难 要诀( )
蒸馏( ) 劝诫( ) 滞( )碍
吹毛求疵( ) 豁( )然贯通
嚼
咀嚼( )
味同嚼蜡( )
好
好读书( )
读好书( )
借助电子词典和课文注释,解释下面词语。(用时3分钟)
1、藻饰: 2、狡黠:
3、诘难: 4、滞碍:
5、味同嚼蜡: 6、吹毛求疵:
7、寻章摘句: 8、不求甚解:
9、咬文嚼字: 10、豁然贯通:
11、学究: 12、开卷有益:
任务二 借助问题,理清课文观点与思路
快速阅读两篇课文,思考下面问题。(同学们先在书本上勾画圈点,然后将思路写在记录本上,用时10分钟)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导学提示:给课文分层,并概括层意)
2.《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导学提示:明确对立观点是什么,作者观点是什么)
3.《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导学提示:阅读《不求甚解》第4自然段)
任务三 学习论证方法,体会论证效果
揣摩下面文字,指出其核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述的,效果怎样。用时10分钟。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修辞逻辑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核心观点:
论证方法:
论证效果:
添加内容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核心观点:
论证方法:
论证效果:
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核心观点:
论证方法:
论证效果:
任务四 对比阅读 分析文章不同写法
提示:结合课文内容、议论文的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进行比较。
辨析思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这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异同?(用时5分钟)
相同点:
不同点:
任务五 体验探究,学会与作者对话。
1、读完英国作家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一文后,你对作者的观点赞同吗?请写出你的感悟。
2、《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你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请大家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完成其中一道体验探究,用时5分钟。
拓展阅读《善读可医愚》,完成第1-5,用时8分钟。
任务六 测评评价
善读可医愚
①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近来又出现一种的“读书无用论”,说什么“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诚然,互联网可以给人很多信息和知识,也可以达到实用的目的。但我认为不能全代替读书。为什么要读书?我想起了我国汉代大学者刘向的一句话。他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这话切中要害,颇有深意。刘向是位大学者,也是位大编辑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四世孙。他一辈子的主要工作是当编辑,读书。应该说,刘向读了很多书,对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有深刻领悟,他关于读书的警语是有很深刻意义的。
②刘向说的“善读之可以医愚。”我认为包含两层意思:“医愚”讲的是作用,“善读”讲的是方法。“善读”这点很重要。从古至今,书籍之多,用“如山”、“如海”形容并不过分。人生有限,就是超世天才,也很难把天下的书读尽读完。因此,每个人特别是对主要职业不是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读书还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各人应该根据各自需要从不同的典籍中吸收不同的知识,以丰富自己的营养。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每一类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和功能。因此,每个想读书的人都可以而且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选择自己借书、购书、读书的目标。这些书就像“药”一样,“对症下药”,就可以治疗自己缺乏知识的“愚”的毛病,使自己变得聪明和充实起来。
③过去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一般来说这话不错,但对于一些涉世不深,头脑还很单纯的青少年来说,“善读”还是读书中的重要一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英国一位作家说:“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坑害。”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活中,被坏书、坏影视作品和有害网站坑害,从一个单纯无知的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例子着实还不少。许多人都是因为缺乏知识,特别是缺乏法制方面的知识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的社会各界,老师、家长,在教育青少年勤于读书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善于择书,选择有益的书,充实他们,引导他们,正像选择好药一样,医治他们的缺乏知识的“愚言”之症。此所谓“善读之可以医愚也。”
1.本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一论点的?
3.作者将“医愚”与“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5.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象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 ——我说:“ ”
导学答案
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问,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7、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有时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10、豁然贯通: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11、学究:迂腐的读书人。
12、开卷有益:读书有益处,有收获。
重要词语解释
借助问题,理清课文观点与思路。
1、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3、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修辞逻辑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论证方法:归纳论证
论证效果:使人信服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论证效果: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学习论证方法,体会论证效果
3.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核心观点:读书与经验的作用及关系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论证效果: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4.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核心观点: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论证效果:从反面强调好书一定要细细揣摩,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
对比阅读 分析文章不同写法
相同点:
两篇短文都是议论文,在思想内容上有相似之处,都有谈读书的方法。
不同点:
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是立论、随笔;一是驳论、杂文。《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归纳论证的方法,论述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以及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的重要作用。论述全面,观点新颖,语言精辟,对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求甚解》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批驳,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从而在读书的方法上给读者一些深层次的启发。
我的理解(示例)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我的不同观点:(略)
体验探究,学会与作者对话。
1.本文开头举出“打开互联网,能知天下事,还看什么书?”的说法,其目的是什么?
为了引出下文有关某些人对于互联网能代替书本的作用的解释。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根据你阅读议论文的经验,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一论点的?
论点是“善读之可以医愚”。文章首先提出读书的问题,第二段接着讲了“善读之可以医愚”。下面又以“开卷有益”为例,论述了善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的结论也是“善读之可以医愚”。
3.作者将“医愚”与“善读”结合起来论述,从论述的重点来看,作者主要论述的是 善读 ,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
测评评价
4.本文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还指出该怎样有选择地读书
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了“善读”的必要性:一是,每个人的能力和需要不同,所以读书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二是,“图书就像朋友一样,会给人以善与恶的不同影响”。有的图书有益,而有的图书则会给人以坏的影响。还指出第一:人们应根据各自需要有选择地读书。第二:人们应选择好书去读。
5.依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象是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撕开智慧之门的钥匙。”
书是 ——我说:“ 书籍是一切痛苦的解药 ”
添加下节课内容和时间
下节课内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