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本课任务:
1.复习并默写P38第二段(默写完毕后到讲台面批)。
订正要求:字写错的字订3遍;背错、写漏的短句订3遍。
2.结合课本注释和字典,预习论语十二章。
今天作业:
1.预习论语十二章。完成作业本p48 1-3题。
2.白洋淀继续阅读2-3篇,简要概括内容。
预习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赏析2章。
赏析内容:
1.重点字词解释;2.句子翻译;3.解读、点评;(自己的、名家的)4.启示:该章的现实意义。
要求:结合工具书、网络资料梳理补充,解读要准确且详细。派代表发言(建议制借助多媒体)。
《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
第二章“三省吾身”
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第四章“温故知新”
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第五章“学而不思则罔”
讲学习态度,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贤哉,回也”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饭疏食”
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第九章“三人行”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逝者如斯夫”
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
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第十二章“博学而笃志”
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1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以时”按一定的时间
先生,指孔子
yuè
通“悦”,愉快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代指学习的内容
也、也是
人家不了解(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人道之门,积德之基”,认为是引导初学者的“道德之门”。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
“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已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
2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
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自己
wèi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老师传授的知识
复习
zēng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替
(《学而》)
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是源于孔子。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旨意。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逾:越过,超过。
矩: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越出规矩。”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4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得到
旧的知识
新的领悟
形容词作名词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5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却,表示转折
有害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
6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 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
忍受
品质高尚
乐于学
在众多的弟子中,孔子最赞赏颜回。这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之:
代词, … …的人
者: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好: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乐趣
正当手段
对于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
《论语》中多处讲在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可能是因为在培植仁德的进程中经常会遇到富贵的诱惑,而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更和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为此,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
9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述而》)
走
一定
在其中
那
好的方面,优点
学习
那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孔子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只要抱定“择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
10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川:
河。
逝:
流逝。
斯:
这,指河水。
舍:
舍弃。
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的感喟,自然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
11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三军:
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人为一军。
匹夫:
普通的人,男子汉。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12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笃:
忠实,坚守。
切问而近思:
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
仁德
本讲的是求仁的途径。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人们知道,要进步就要博学、笃志,而对切问、近思很多人却忽视了。切问就是恳切地提出问题,如此解疑释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
1.关于孔子
2.关于《论语》
3.关于我们为什么要学《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