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21岁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史铁生
1951年生于北京, 1972年,21岁的他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
他写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2002年,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是现在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
两条腿瘫痪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突然似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写作背景
21岁,对于所有人来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本该拥有着太多梦想,然而命运竟是如此的残酷:突如其来的重病使史铁生失去了行走的权利,不得不终生与轮椅为伴。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
他曾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49岁的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思考:
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与大家分享?
2.说说文章为什么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好好儿活
史铁生有没有“好好儿活”?
请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来印证,并进行朗读展示。
要求:
1.明确观点,并找出相关语句印证。
2.同桌交流,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设计理由。
3.班级朗读展示,其他同学从“重音、停连、语速、语调等角度点评。
体会史铁生的“好好儿活”
分角色朗读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
我可活什么劲儿!
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全文的感情基调
深沉、含蓄
品析母亲的“好好儿活”
1.再读课文,圈画出母亲为了让史铁生“好好儿活”而做的努力的语句。
2.挑出最能触动你的一句话或几个词,结合语句说说触动你的原因。
品析母亲的“好好儿活”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以下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有什么表达效果?
品析母亲的“好好儿活”
(1)“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母亲说的话非常相似,第一句语气较为平缓。第二句结尾部分多了个语气词“吧”。“吧”在这里表示母亲的询问与央求。从语境上看,母亲担心儿子看到窗前落叶而伤感,提出去北海看菊花的建议;从节奏上看,相较第一句,第二句的语词节奏拉长了。语词节奏的拉长表现的是母亲央求的语气,传递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对“我”内心的关注与期待,对自我禁锢的“我”的小心探寻,这就是平凡而伟大的母爱的体现。
第二课时
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
1.她常常肝疼的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母亲的内心活动:
2.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母亲的内心活动:
3.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母亲的内心活动:
品味母亲的“好好儿活”
1.她常常肝疼的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2.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3.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不行,我不能发出声音,不能让我儿子听到,他已经够痛苦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的疼痛。
我不能倒下,千万不能,我还得继续活着,好让我的儿子重新振作起来。我可怜的儿啊!
这可怎么办呢?我不甘心啊,我那有病的儿子和那未成年的女儿,该由谁照顾啊?
隐忍、陪伴、牵挂、无条件的付出
母 爱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我”所理解的“好好儿活”
“我”所理解的“好好儿活”
【材料一】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将照搞丢了?便觉天昏地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史铁生《病隙碎笔》
【材料二】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年年月月我都到这园子里来,年年月月我都要想,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格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我与地坛》
“好好儿活”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面对生活的不易和疾病的折磨,人更应懂得对健全美好的生命的珍惜与感恩,任何时候都把自己看作一个幸运者,用坚忍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战胜生活中的一切苦痛,顺境时笑迎春风,逆境时乐对风霜。
秋天的怀念
再一次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思考:
1.此时你有什么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对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题有了怎样新的思考?
“秋天”往往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了从暴躁绝望到达观释然的一种心理上的成熟。“秋天”也隐喻着在母亲去世后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季节,作者真正体会到母亲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秋天的怀念
课外推荐阅读《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