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庖丁解牛
《庄子》
知人论世
一.回顾作者
庄周(约公元 前369—前286),战国
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
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
“老庄”。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
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
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庄周的主要作品是他和他的门人及后学
者著的《庄子》,也称《南华经》。这本书是道家的经典
之一。其中名篇有《消遥游》《养生主》《秋水》等。
二.探知背景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题
目是后来加的。
所谓“养生主”,就是养
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
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
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
生的道理。
自 主 学 习
练习题
1.给下列句中“为”字注音。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
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
志,善刀而藏之。
wèi
wéi
wéi
wèi
wèi
wèi
2.演说庖丁解牛的过程。
3.何谓“养生之道”?
4.除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
哪些更具普遍意义的启示?
5.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
的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何谓“养生之道”?
(答案参考)
养生之道是指在人类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
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4.除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遍
意义的启示?
(答案参考)
①不断积累
②掌握客观规律
③谨慎
④养成爱护的好习惯
……
【注】保护之法:依理、谨行、藏锋。
5.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
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参考)
先写结果,后写原因,有两方面的好处:
①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以
深刻印象,激起人们的悬念。
②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
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
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文言练习
一.一词多义
(一)族
1.士大夫之族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3.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族庖月更刀,折也
5.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6.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
7.我黄帝子孙,聚族而居
类
家族,宗族
灭族
众,一般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姓
种族,民族
(二)发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2.野芳发而幽香
3.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4.机发吐丸
5.使人发书至赵王
6.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7.舜发于畎亩之中
射出,放出
开放
打开
发动
发送
征发,调发
起,指被选拔
8.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9.谋未发而闻于国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1.发光五色
1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派遣,派出
行,指发布
启发,阐明
显现
发芽
二.选择题
1.下列句中带绿色的词的意义、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因其固然
因地制宜
A.
B.
C.
D.
D
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C
【补充】出自《庖丁解牛》的成语
1.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该成语一般在句中作宾语、定语,常与“游刃有余”连用。
2.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形容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已经到达非常纯熟的地步。
3.官止神行:官:感官,主要指眼睛。止:停止。神:精神,潜意识。行;运行。意思是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熟
练,做事轻松利落。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4.批隙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同“批郤导窾”。
5.切中肯綮:切中,正好击中。肯綮,是指骨肉相连的地方,比喻最重要的关键。后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方向准,比喻切中要害,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6.游刃有余:游刃:运转刀锋。指肢解牛体时能对准骨节间的空隙下刀,刀刃运行于空隙之间还有回旋的余地;形容技艺熟练,做事轻松利落。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7.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8.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多有褒义。
9.善刀而藏:善:拭;善刀:把刀擦干净。意思是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小结
庄子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
人物形象。
寓言故事的以小见大的手法值得我们
去学习。
作业
1.归纳并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
2.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