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课件1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 《李凭箜篌引》(课件1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6 17:4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声震林木,响遏行云。
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
座上美人心尽死,尊前旅客泪难收。
音乐之美妙
李 凭 箜 篌 引
李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的音韵美。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中的意境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3.赏析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赏析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作者简介
李贺,唐代诗人,字 ,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 。与 、 并称唐代三李。后人称其为 。文学史上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 、韩愈的
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长吉
诗鬼
李昌谷
李白
李商隐
《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诗歌诵读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整体把握
1.如果替李凭演出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该有什么?
2.参加李凭箜篌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有何特点?
云、江娥、素女、长安城的百姓、紫皇、石、天、神妪、老鱼、瘦蛟、吴质、寒兔
奇妙的想象
时间 地点 乐器 演奏者
鉴赏与品味
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湿
侧面描写


鉴赏与品味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比声——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以形比声
形象感 乐声特点
昆山玉碎
凤凰叫
芙蓉泣露
香兰笑
山崩地裂
乐声乍起的壮观
孤独哀鸣
幽怨
露滴残荷
凄凉
兰花盛开宛如笑靥
欢快愉悦
正面描写
借代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运用以形类声的通感手法。
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仙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
说说诗中表现“箜篌”演奏出的美妙乐声都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这首诗,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做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中心主旨
课堂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1.下列划横线字读音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颓(tuí)不流
吴丝蜀桐:精美的箜篌,这里使用了借代的手法。
B.弹箜篌(kōng hóu)
昆山:在江苏,传说中著名的美玉产地。
C.女娲(wā)炼石
二十三丝:一种竖箜篌,有二十三弦。
D.教神妪(yù)
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最高的神仙。
B
昆仑山,不是江苏的昆山
课堂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2.对《李凭箜篌引》的艺术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代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就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B.第五、六句分别“以声”“以形”写声,写出了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C.第七、八句起到篇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扩大了诗的意境,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结尾两句用吴刚、玉兔静止的动作,进一步烘托了乐声的效果。
D.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想象奇特,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借助诗人对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构成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D
诗人并没有直接描述自己的感受,
有的只是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描绘。
课堂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
(2)“ 。 ”描写天上的浮云堆积和女神挥泪愁怨之情景,从侧面衬托李平演奏箜篌技巧高超。
(3)“ ,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课堂检测
【学习小结】【学习小结】
4.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昆山”句是以声写声,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芙蓉”句以形写声,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写乐音清脆悦耳,“凤凰叫”写乐音和缓美妙,“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有形神兼备之妙。
【作业】
1.抄写本诗两遍,并熟练背诵、默写。
2.练习册的相应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