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1.学习唐朝历史后,某学习小组归纳出了直接导致唐朝灭亡的四个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统治者荒废朝政
B.唐末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势力膨胀
D.宦官专权使朝政更加黑暗腐败
2.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 )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3.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的矛盾逐渐加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4.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在唐朝后期
B.攻入长安
C.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黄巢
5.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
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A.宦官专权的严重 B.安史之乱的影响
C.黄巢起义的破坏 D.五代十国的更迭
6.制作示意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框内应填入的时期是( )
A.春秋战国 B.魏晋南北朝
C.三国时期 D.五代十国
7.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这反映了( )
A.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政局动荡影响文化发展
8.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在《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9.后晋成德节度使说:“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这反映了当时( )
A.宦官专权
B.唐朝由盛转衰
C.节度使拥兵自重,藩镇割据局面延续
D.黄巢起义推翻唐朝统治
10.五代十国是处于唐宋之交的时代,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其中,处于北方地区的“五代”的政治特点不包括( )
A.政权更迭 B.政局动荡
C.藩镇割据 D.政权并立
11.施展在《枢纽》一书中说:“但是安史之乱意外地促成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战乱起后,大量人口逃至江南。”“安史之乱改变了淮南、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从这些叙述中获得的信息不包括( )
A.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
B.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唐朝中晚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D.劳动力是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
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玄宗前期和后期统治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后期的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1)材料一、二,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怎样的统治状况?最终导致了哪一事件的发生?
材料三 夫以东周(洛阳)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东至郑(今郑州)、汴(今开封),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
(2)结合材料三,说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什么样的灾难,给唐朝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从唐朝的由盛转衰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 案
1.C 2.D 3.D 4.C
5.B 6.D 7.D 8.C
9.C 10.D 11.A
12.(1)前期:节俭,反对浪费;任人唯贤;励精图治。
后期: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任人唯亲;沉溺酒色,不理朝政。
(2)后果:社会危机严重。
认识:统治者要重视发展经济,关注民生;重视人才的培养与任用;对各级官吏要加强监督等。(言之有理即可)
13.(1)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安史之乱。
(2)安史之乱导致中原荒凉残破,人口大量减少,北方地区遭到一场浩劫。
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统治者要勤政廉政,要关注民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