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1)对内:加强国家干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主要措施
措施 目的
加大政府在公共领域的开支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
制定经济发展计划 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 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1)对内:加强国家干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2.原因
教训:①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的惨痛教训;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理论基础:⑦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经验:④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经验;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家对社会物质财富实行特殊调配政策,积累了经验;⑥对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吸收借鉴。
外部刺激: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和影响
科技:⑧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
目的:⑨谋求资本主义的发展。
(1)对内:加强国家干预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3.影响:
积极: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英国 法国 意大利
国内生产总值 11.1% 13.5% 24.7%
全部就业 8.1% 10.5% 25.4%
全部投资 20% 30% 47.1%
国家
指标
195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家垄断资本所占比例表
二战结束至70年代初期
1950-1973 1974-198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GDP 6% 2.4%
通货膨胀率 3.4% 9.9%
项目 期间(年) 年均生产率增长 消费品价格提高
美国 1963-1973 1974-1979 1.9 -0.1 3.6
8.6
英国 1963-1973 1974-1979 3.0 0.8 5.3
15.7
法国 1963-1973 1974-1979 4.6 2.7 4.7
10.7
消极: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滞胀:指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
减少国家干预
实行混合经济
50—60年代:黄金时期
70年代: 经济“滞胀”
80年代:缓慢复苏
90年代:持续增长
再次衰退
加强国家干预
减少国家干预
P114学习聚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在市场主导和政府调节之间寻求平衡,既强调市场机制,又主张国家适度调控与国际协调,保持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混合经济
(2)对外: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
一、国家的宏观调控
1947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世界金融体系)
世界贸易体系
战后国际经济组织
原则:以美元和美国为中心
1945年
1945年
1995年
思考:战后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① 有利于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②确立了美国的主导地位。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一个中心,两个体系,三大支柱
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世界经济向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利于经济的发展。
世界货币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以美国为主导
1995年被WTO所取代
背景
(1)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
(2)两次世界大战的促进。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原子弹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
(1)原子能的开发利用; (2)电子计算机与互联网;
(3)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 (4)新材料的出现;
(5)生物工程技术。
内容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
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三、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农业和工业的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的人口比重增加。
产业结构变化
社会阶级结构变化
“中间阶层”人数增加。“纺缍型”
人口比例保持在25%--30%左右,介于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之间的群体,包含技术管理人员、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和白领工人。他们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1969年中产阶级美国人
“白领”和“蓝领”
诞生标志
1.“福利国家”
(1)含义:
是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影响:
①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当 70 年代发生“滞涨”后,西方国家减少社会福利。
四、“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诞生标志
2.社会运动
(1)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在第2次世界大战后,都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
(2)表现: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美国学生发起侵略越南战争的运动。
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
知识拓展
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是它的形成阶段。就以保障每个公民获得当时条件下的一般生活水平为口号,开始建立起适应当时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的“福利国家制度”。
60年代到70年代初期,是它的发展阶段。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推行所谓“高福利”政策,使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项目增多,开支空前增长。
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它日益陷入困境。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材料: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史料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发展: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国家干预的增加与调整
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
国家的宏观调控
背景、原因
表现、影响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社会结构的新变化
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
“中间阶层”的增加
课堂小结
“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
福利国家
社会运动
课堂检测
1.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进行社会改革,改善生活条件
C.实行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D.发展科技教育,实施科教兴国
【解析】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迎来了黄金时期,主要原因在于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故A项正确。
【答案】A
2.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胀”时期。下列对“滞胀”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 B.生产停止发展,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C.生产的停滞导致通货膨胀不断发展 D.通货膨胀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生产停滞
【解析】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普遍进入到“生产发展滞缓,通货膨胀严重”的状态即“滞胀”状态。
【答案】A
3.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业的人口,从15%上升到72%。美国经济结构发生这一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B.国家政策的调整 C.出口贸易大幅增长 D.世界霸权的确立
【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三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第三产业的比重在急剧上升,当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这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生产力发展改变经济结构,故A项正确。
【答案】A
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缓解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B.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积极性
C.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D.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解析】“福利国家”的建立反映了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稳定了社会秩序,但是导致了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纳税人特别是中产阶级负担加重,A、C、D都表述正确;B表述不正确,过度的福利助长了惰性,降低了企业和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因此选B。
【答案】B
5.沃尔特·拉菲伯在《美国世纪》中写道:“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时则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这体现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是( )
A.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扩大政府行政权力
【解析】从材料“政府用他的手掌管着美国经济汽车的方向盘”“用他的脚踩下它的制动器或加速器”可以看出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答案】B
谢
谢
观
看